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胆胰系统结石中的应用

    郭馨茹黄留业
    350-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胆胰系统结石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ERCP联合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治疗胆胰系统结石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采用ERCP联合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治疗胆胰系统结石的技术成功率为91.2%,临床成功率为89.5%,不良事件发生率15.8%.结论 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是一种安全且有效地治疗胆胰系统结石的内镜治疗手段.

    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胰系统结石取石治疗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新生儿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胡琪南晓琴
    35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是否存在明显异常,探索其在便血新生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新生儿科自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的便血患儿及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针对便血的诊断将便血患儿分为过敏组及非过敏组,收集3组新生儿的血细胞分析结果,对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过敏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明显高于非过敏组、健康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联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诊断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特异度均为0.806,灵敏度分别为0.606、0.727.结论 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升高,血小板计数联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为临床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识别及新生儿便血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新生儿血小板

    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许选郭燕环叶晓丹黄耀奎...
    357-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疑早期食管癌性病变患者依次在开立内镜白光、新光学染色技术及碘染色三种模式进行观察,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性病变患者76例,共检出病变93处,以病变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患者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性病变共93处,其中阳性病变84处,阴性9处;开立内镜白光模式下阳性66处,阴性27处;新光学染色技术阳性74处,阴性19处;碘染色阳性75处,阴性18处;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74%、82.80%、86.02%,新光学染色技术模式及碘染色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白光内镜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1.43%、84.52%、86.90%,光学染色技术模式及碘染色均高于白光内镜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光学染色技术模式下阳性和碘染色分级I级病变多为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 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早期食管癌新光学染色技术碘染色诊断

    人工智能辅助窄带成像技术诊断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研究

    殷旻皓朱宏
    361-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建立的辅助诊断模型在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模式下对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患者的内镜图片共计1568张.根据肠镜检查时使用的光源,将筛选后的图像分为白光组、NBI组和混合数据(白光与NBI)组.这些组中均设有训练集,用于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验证集用于调整参数.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的各项性能,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记录下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模型在不同光源下对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 该模型在白光下对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为:78.67%、84.47%、68.75%、0.77(95%CI 0.72-0.81);在 NBI 下诊断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 为:83.94%、86.15%、81.94%、0.84(95%CI 0.78-0.90).混合数据集中,模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为:78.88%、77.11%、81.03%、0.79(95%CI 0.76-0.83).结论 人工智能模型在窄带成像光源下诊断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均高于普通白光,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人工智能窄带成像技术结肠镜结直肠平坦型病变

    肿瘤组织Ki-67、NEK2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何龙英刘艳娇王自涛
    367-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Ki-6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激酶2(NEK2)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i-67、NEK2表达,分析Ki-67、NEK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低分化组织Ki-67和NEK2阳性表达率为97.78%和93.33%,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组织Ki-67和NEK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73%和73.21%,明显高于Ⅰ~Ⅱ期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织Ki-67和NEK2阳性表达率为94.12%和86.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肿瘤直径≥2 cm组织NEK2阳性表达量为76.12%,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组织(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Ki-67与NEK2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5);Ki-67和NEK2阳性表达、Ki-67或NEK2单一阳性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个月(95%CI:31.29~34.71)和 32 个月(95%CI:30.14~33.86),明显少于 Ki-67 和 NEK2 阴性表达患者48 个月(95%CI:45.60~51.7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Ki-67、NEK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Ki-6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激酶2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

    扩散加权成像与磁共振灌注参数在评估直肠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价值

    周骞陈兵夏仕勇夏春华...
    37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灌注参数评价直肠癌患者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前均行DWI和DCE-MRI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切除肿瘤组织中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情况.比较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不同表达水平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Ktrans、Kep和Ve等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情况的效能.结果 60例直肠癌患者中,E-钙粘蛋白低表达者22例(36.67%),波形蛋白高表达者25例(41.67%).E-钙粘蛋白低表达患者ADCb2000显著低于高表达组,Ktrans和Kep显著大于高表达组(P<0.05).波形蛋白高表达患者ADCb2000显著低于低表达组,Ktrans和Kep显著大于低表达患者(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DCb2000、Ktrans和Kep预测E-钙粘蛋白低表达的AUC分别为0.731(95%CI:0.603~0.860)、0.650(95%CI:0.502~0.816)和 0.667(95%CI:0.518~0.816);ADCb2000、Ktrans和 Kep预测波形蛋白高表达的 AUC 分别为 0.687(95%CI:0.553~0.822)、0.568(95%CI:0.409~0.727)和 0.575(95%CI:0.421~0.730).结论 DWI 和 DCE-MRI 参数对直肠癌患者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物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状态有一定评估价值.

    上皮-间充质转化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直肠癌

    构建结合CT特征的术前营养评估模型预测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何立蔺瑞江马敏杰韩彪...
    375-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特征与术前营养评估指标建立术前营养评估模型,预测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胸外科2017年6月至2023年12月行食管切除术的患者病史资料.通过单、多因素分析获取引起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术前营养评估模型,并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研究共纳入男性261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4.50±8.54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值(β=-0.270,OR=0.764,95%CI:0.666-0.876,P<0.001)、腰肌指数(β=-1.861,OR=0.156,95%CI:0.076-0.320,P<0.001)和胸肌平均灰度值(β=-0.177,OR=0.838,95%CI:0.762-0.921,P<0.001)是引起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因素截断值分别为42.85 g/L、4.00 cm2/m2和40.54,得出预测模型的公式为logit(P)=23.172-(0.270 ×术前血清白蛋白值)-(1.861 ×腰肌指数)-(0.177×胸肌平均灰度值).经霍斯黙-莱梅肖拟合优度检验和模型校准曲线评估得知模型的校准度高,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列线图判断认为模型的效能好,同时临床决策曲线提示模型的临床效益优异.结论 结合CT特征和术前营养评估指标建立的术前营养评估模型具有良好效能,能有效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术后并发症的前期判断和早期治疗.

    食管癌术前营养评估CT特征术后并发症

    幽门螺旋杆菌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伟罗乾杨维杰
    3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人体胃部的致病微生物,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病原体.迄今为止,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仍以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为主.然而,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极大地限制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转向非抗生素甚至非药物治疗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并可能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新策略.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一系列非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及其机制,包括益生菌、富氧环境或高压氧疗法、抗菌光动力疗法、纳米材料、抗菌肽疗法.最后,总结了非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在开发新的医疗技术方面的挑战和前景.

    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非药物治疗益生菌纳米材料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周围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娜罗乾蒲素贵庄泽...
    385-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一种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了全球约50%的人口.H.pylori是多种胃十二指肠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ylori可有效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近年来,H.pylori感染与胃十二指肠外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包括肠神经系统)病变、视神经病变及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相关.本文旨在就H.pylori感染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幽门螺杆菌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直肠良性畸胎瘤1例

    刘兵团夏挺松冷霞花晨...
    390-392页

    直肠畸胎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