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田向阳

月刊

1671-0223

ljwh09@sina.com

010-56227554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七星园新华社第二工作区26-901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Journal Health Care Toda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侯宏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属于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多,包括血液、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家庭生活密切传播,但是大部分的传播途径并不能够完全明确.目前,丙型肝炎已经全球化,且对于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临床检验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在丙型肝炎的诊疗中,实验室检验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丙型肝炎的检测方式较多,何种方式更具有检验价值,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对于丙型肝炎的流行结构、基因组织结构、检验技术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展开以下综述.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研究进展

    论《痰火点雪》中的痰火肺病及康体保健举措

    陆华孙振涛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人龚居中的《痰火点雪》中指出痰火肺病的诱因除"病菌"传播感染之外,主要在于患者自身的"水亏""火炽""金伤".该疾病治疗的核心要义在于"溢水""降火""清金".该书认为痰火肺病的用药施治与康体保健同等重要.书中警示人们在饮食起居方面要有所禁戒,平时多参加一些手足耳目并用、身体按摩及气功导引类的"却病延年"的保健活动.

    痰火肺病养生禁忌康体保健

    以细菌细胞壁为靶点的抗菌药物进展分析

    姜翠翠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近几年,细菌耐药率不断提高,需要对全新抗菌药物的研发充分重视.细胞壁为植物细胞、细菌所特有的一种结构,人体及动物细胞中并不存在,以细胞壁为靶点的抗菌药物存在低毒性以及高选择性等特征,当前越来越成为研究抗菌药物靶点的重要内容.

    细菌细胞壁靶点抗菌药物

    高龄膝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术后镇痛与谵妄发生的影响

    周琴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膝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术后镇痛与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医院单侧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镇痛泵用药量与谵妄发生率.结果 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后,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镇痛泵用药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h、12h与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膝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提升术后镇痛效果,降低谵妄发生率.

    高龄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超声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谵妄

    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秀玲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降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降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情况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头晕恶心、胃肠道反应及睡眠障碍等问题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可靠,并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将该药物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美托洛尔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口内外联合入路在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马丽萍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口内外联合入路在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医院接诊的46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与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原则结合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经伤口入路,观察组采用口内外联合入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创口愈合、骨折愈合及术后颌骨功能恢复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口愈合及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颌骨功能恢复评分为6.82±0.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明确患者颌骨骨折类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口内外联合入路方式可以提高创口及骨折愈合率,促进颌骨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不同手术入路颌骨骨折内固定应用效果

    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观察

    梁兰玲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使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对照组比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且安全指数较高.

    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

    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凝血状态相关指标检测水平分析

    章震花朱桂芳赵丽敏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凝血状态指标变化状态.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35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医院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的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1-酸性糖蛋白(α1-AG)、结合珠蛋白(HP)、C-反应蛋白(CRP)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检验结果.结果 病例组α1-AT及HP水平低于对照组,α1-AG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PT、APTT、TT、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凝血状态各项指标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指标与健康体检者的相关指标对比均出现异常,表明呼吸道感染患者可导致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和凝血状态指标的异常变化.

    呼吸道感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凝血状态相关指标

    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王瑞环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来医院就诊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情分级以及病程组间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多索茶碱治疗,观察采取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焦虑抑郁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得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采取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临床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索茶碱噻托溴铵粉有效性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效果观察

    赵芃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施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组.观察组28例,均予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神经介入治疗(支架和机械取栓);对照组32例,均予内科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予以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采取神经介入治疗,可提升血管再通率,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安全性较高.

    神经介入疗法脑血管疾病疗效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