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由《诗经·周颂·潜》中“以鱼祭祖”探析鱼意象的文化传承

    杨静宇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周颂·潜》是一首鱼祭诗,“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周人以鱼祭祀公刘,表达了他们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美好愿望. “鱼”从一种自然存在的动物这一本体形象到被古人发现并赋予其意象经后人传承构成其特有的文化意象,这一文化传承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

    鱼意象生殖信仰富足和乐文化传承

    浅谈《诗经》中的淮夷文化

    吴亚霖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夷名称最早见于古本《竹书纪年》,《紀年》曰:“(帝相)元年,征淮夷.”[1](P6)(王国维:《太平御览》八十二引“元年征淮夷”)淮夷部落兴起于西周中期,至秦统一六国才归服中原.淮夷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因为文字记载内容有限,今人研究淮夷历史风貌多通过考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挖掘,如:兮甲盘、驹父盨、师□簋等.通过研读《诗经》中淮夷的相关文字,探寻淮夷文化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以拓宽淮夷研究的视野.

    诗经淮夷淮夷文化

    东汉安定梁氏家族及其奏议文的创作

    路蕾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氏”梁氏家族是东汉时期显赫的外戚集团,对东汉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录梁统、梁松、梁竦、梁扈、梁商和梁冀的文学作品共18篇.因梁氏家族成员大多在朝廷为官,留存的文学作品有13篇为奏议文,文意直白,说理性强.

    东汉安定乌氏梁氏家族奏议文

    以生命的名义反战——汉乐府民歌《战城南》赏析

    徐颖瑛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传统的反战思想,汉乐府民歌《战城南》没有现实利益的考量,没有政治道义的评判,没有私人感情的纠结,没有个人品德的褒贬,不是站在个人或某一政治团体的角度,而是从“普遍的人”的高度来审视战争,从而得出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判断.此诗因此具有了高度的普世价值.

    汉乐府民歌《战城南》生命价值反战

    浅析曹植诗赋中女性视角的新变

    李文雅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植的女性题材诗赋,在继承楚辞以来借“美人”喻君子的传统基础上又有发展,形成了女性视角的新变:作者在关注现实女性基础上,将视角转向自己,将女性形象与自己的政治处境结合起来,托她象以寄己意.而这种新变是由文化传统、时代环境及个人因素所致.

    曹植诗赋女性视角新变

    论寒山诗中的美人意象

    王湃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唐代诗僧寒山流传下来的三百多首诗作中,有不少篇幅以美人为对象展开描写,通过象征、铺叙等手法或表现美人感伤孤寂的凄凉心境,或突出群女青春活泼的生命张力,或表达对年华易逝、美好无常的悲剧性感受,在美人意象中渗透着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独特的佛禅韵味,寄托着美善理想.

    寒山美人意象

    论唐诗中雁意象士人思乡情结的表现情境

    方舒雅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符号化了的重要意象.古人在物我相亲的体验过程中,赋予了雁多重人格化的象征意义,其中思乡情结是雁意象最为常见的内涵之一.文章以唐诗为研究领域,以士人为思乡主体,尝试从物我时空的角度,对这一情结的表现情境进行归类、比较,梳理出四种思乡情境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思乡情境

    唐《杨弘嗣墓志》典故语考释八则

    狄梦珊何山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典是古代碑志文的常见现象.典故语言简义丰、典雅庄重,于词汇史、汉语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探求典故来源、破解用典之意,是正确考释典故语的关键,也是词语研究和碑志文献整理的难点.论文对唐《杨弘嗣墓志》中的“月树之明”“家禽之对”等典故语试作解析,旨在为解读该志文提供帮助,也为碑志典故语、汉语词汇等研究提供参考.

    唐《杨弘嗣墓志》典故语例释汉语词汇史

    孙光宪《浣溪沙》蠡见

    孙婷玮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间词》所录孙光宪词,以《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为首篇.是词中,孙氏将离情别绪置于悠远浩渺的境界之下,呈现出一种清新的感伤美.本文从“蓼”的意象切入,对全词进行细致解读.孙词风格之异于“花间词”,也由此诗可见一斑.

    孙光宪《浣溪沙》红蓼

    晁补之咏物词思想情感转化过程探究

    刘春梅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本为艳科.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理论,用写诗的态度填词,将词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引入词的领域.晁补之,宋代词人,山东巨野县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词力追苏轼,扩展了词的题材,创作了较多的咏物词.但其咏物词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风格也在转变之中.早年其咏物词多为应答酬唱之作,后来随着宦海的沉浮,其咏物词便兼具有了抒怀和言志的特点.他的咏物词格调较高,沉咽刚劲,成为北宋咏物词的典范.

    晁补之咏物词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