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诗经》中的“籍田礼”研究

    王睿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有大量反映西周春秋时期“籍田礼”的诗歌.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梳理出:“籍田礼”的起源、“籍田礼”的功能、“籍田礼”仪式的程序及“籍田礼”蕴含的宗教观念.这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探讨古人的宗教观念、古代的农耕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籍田礼功能宗教

    陶渊明的田园哲学

    顾宴绮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园是自然给予的充实和自由,与人形成了和谐的关系.陶渊明在他归隐务农的田园生活里重新建构价值观念,从而获得生命的安顿.田园哲学使其能在身陷困苦之中依然表现出乐观超越的人生态度,他用诗化的方式消解了生活的苦痛,抵达心灵的归宿.

    陶渊明田园安顿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浅析李白诗歌的精神内涵

    赵志英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白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研究他诗歌特色的著作无以计数.李白分别写于青年、中年、暮年时写作的三首诗——《渡荆门送别》《行路难》《独坐敬亭山》是这位大诗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写照,研究这三首诗歌对探讨李白诗歌永恒艺术魅力的独特原因有重要作用.

    李白诗歌精神内涵

    白居易的文化人格与文学品格

    陈恒新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居易的文化人格具有二重性: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独善其身的人格追求交织在一起.白居易由早年积极进取的精神逐渐遁入个人生活,其思想由儒家转向佛老.故其文学品格既有意激刚健的一面又有闲适淡泊的一面.其文化人格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人关怀天下与追求独立人格的文化传统.中唐时期传统社会形态的转型,士人审美情趣与社会意趣的转型是其文化人格二重性的原因所在.

    白居易文化人格文学品格

    文莫贵精能变化——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与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之比较

    钱荃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宗元与韩愈皆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放在一起不是为了比较而分出高下,而是通过辨析以达到更加了解的目的.本文选取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与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两篇赠别序为例,细析柳文之精能、韩文之变化.并从思想内容、写作风格、语言等方面辨析韩柳的异同,以求达到对二人更加深刻的理解层次.

    韩愈柳宗元精能变化特点辨析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樱桃”

    钱迎盈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樱桃是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植物.通过对此类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樱桃在古代不仅涉及宴请宾客、宗庙祭祀等社会风俗,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樱桃具有临别抒情、借喻女子、感慨时光等重要作用,从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隅.

    樱桃古诗词社会风俗文学意象

    唐宋词调名改易方式探赜

    成烨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词中近三分之一的词调存在同调异名(一调多名)现象,即一个词调除通用名外还有一二别名,有的甚至多达十几、二十个.笔者归纳出唐宋词调名改易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摘取名家名篇词句以为调名、词家自取其词句以为新调名、以词中所咏之情景而为调名、因人名、地名、典故而为调名.

    唐宋词调名改易方式

    早期《三国》插图:熊清波本《三国全传》的插图问题

    张玉梅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建阳地区诚德堂熊清波刊刻的《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是今存《三国》刻本中较早的一种.其采用偏像式插图,是《三国》刊本之仅存的一种.《〈三国演义〉版本考》中称其为“刘次泉式偏像图”,该本插图并非“刘次泉”所刻,实则可能是更早时期的木刻画.此刻本《三国》插图在内容表现上独树一帜,与明代其它刊本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场景上不符合小说的历史特性,对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交代稀少,但对英雄主义和忠义思想表现充分,反映了书坊主(熊清波)的插图思想.

    熊清波刊本次泉图历史感

    神魔皆有人情, 精魅亦通世故——谈《西游记》神魔形象的现实性

    余醴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是浪漫主义的杰作,而在幻想世界中,现实人生是它的基础,现实性是这部佳作有着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师徒四人的人性化形象塑造、神仙系统里的人间色彩、妖魔世界里的人情世故、妖魔鬼怪行为寄寓的社会现实等方面蕴含着作品中的神魔形象的现实性.

    人性世俗神魔现实性

    文艺视野关照下的《歌谣》周刊

    杨盼盼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发起了“征集全国近世歌谣”运动,歌谣研究会因此成立.运动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文学目的性,参与者们多是早期新诗的创作者,他们积极征集歌谣,将歌谣作为创作新诗的资源与参考,意图借歌谣的形式来为新诗发展服务.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新诗的歌谣化并未取得足够的成功.

    歌谣运动歌谣新诗曲折和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