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凫鹥在亹"解读

    武婷婷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大雅?凫鹥》末章"凫鹥在亹"中的"亹"字,《传》《笺》训释不同,后世屡有分歧.文章在清代考据学者的基础上,解读"凫鹥在亹"之"亹"的释义,认为孔颖达注疏有误,《毛传》《郑笺》《朱传》三书所指相同,"亹"指山在水中若门,水流其罅.

    《诗经》《凫鹥》

    爱的颂歌美的挽歌——浅谈刘兰芝与杜十娘的形象

    魏俊香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兰芝和杜十娘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人物形象,她们美丽、聪慧、自尊、刚强,追求生死相依的爱情,却最终被时代所吞没.她们是爱与美的化身,她们的悲剧,是女性不能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刘兰芝杜十娘爱与美悲剧

    《文心雕龙》书名命意之我见

    魏伯河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可谓众说纷纭.释读者多以语法分析的方法进行解构,做出种种不同的现代解释.但这些解释往往经不起推敲,而且与刘勰的命,意尚有较大距离.只有以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对古人"具了解之同情"的心态,用刘勰所倡导的"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的方法,结合《序志》全篇并兼顾全书,摒弃后人加诸刘勰的偏见和误解,进入其当时的语境和心境,还原刘勰为书命名的心路历程,才有可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刘勰文心雕龙书名命意探究

    从物我关系探寻爱情诗词中的"水"意象

    赵志英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诗学习惯于将自然万物人格化、对象化,即作者将自我的生命意识投射到其笔下吟咏的自然之物上.作为在古诗词(尤其是爱情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水"意象,自然也蕴含了诸多的生命印记和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从物我关系的角度来探寻水意象在爱情诗词中的意蕴.

    爱情诗词意蕴

    浅析家园意识下易安词中的黄昏意象

    吕瑞娟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清照一生坎坷,际遇不幸,一心对幸福安稳生活虔诚祈求,却因家庭变故和大时代洪流而求之不得,她将少女时代的天真无忧,少妇时的柔情伤感,以及人生的种种不幸都熔铸在黄昏之中,因此其大量词以黄昏为意象,而这一意象的心理根源便是她深刻的家园意识.

    黄昏意象家园意识

    屈大均边塞诗隐逸情怀浅论

    张慧燕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广东番禺籍诗人屈大均创作了大量边塞诗,其边塞诗是清代文体短暂辉煌的代表.边塞诗中融入隐逸情怀是一种创新,它们扩大了边塞诗的领域,增加了边塞诗表达作家情感的功能.这与作者所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代文人往往以"内圣外王"作为自己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

    屈大均边塞诗隐逸情怀

    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田紫卉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斯桂于《使东诗录》中运用大量的典故成辞来"转译"使日所见之新事物、新经验,努力探索用旧诗诠释新世界之道.然旧体诗的形式对海外经验的容纳是有限度的,旧诗语始终无法准确捕捉和描摹新世界,这不仅是古代汉语的局限性,更是旧诗语背后思维的局限性.在中国传统关联式思考方式和物类体系下,旧诗语仿佛触动旧有知识框架的枢机,使得诗人难脱华夏中心主义的框架,因而对域外事物充满成见和道德优位优越感.另一方面,旧诗语也充当着不透明的传译"介质",不可避免地扭曲或者切割着新世界,成为其时中国士人客观认识域外世界的阻碍.

    使东诗录海外经验旧诗语框架

    艾青《我爱这土地》的文体解读

    陈蕾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是一种最具语言变异性的文体.文体这一概念除了包含以语言学为核心的文本样式,还包含着通过文体体现出来的作家的体验方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并且这一概念还与作家所处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相联系.通过对诗歌语言,艺术个性,创作背景的文本解读,可以很好地把握艾青的创作心理、价值取向及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的关系.

    文体语言功能文化

    李健吾成熟期戏剧的思想意蕴

    侯苗苗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健吾,中国现代文坛的"多面手",创作领域涉及小说、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翻译及法国文学研究等,尤其是在戏剧方面成绩斐然.他一生创作和改编了40多部剧作,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十年代中期到解放前是李健吾戏剧创作的成熟期,这期间他创作了一大批代表他艺术成就的戏剧作品,并改编了莎士比亚等外国名家的许多剧作.他的作品描写现实,探究人性,表现人物性格,努力实现戏剧本土化,字里行间表现出他的细腻真情.李健吾成熟期的戏剧创作思想意蕴丰富,散发出他所独有的韵味.

    李健吾戏剧思想人性

    《马五哥和尕豆妹》与《三娃尔与莎燕》爱情悲剧的同源探析

    何静翔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因种种原因回族的生活地域有迁徙变化,甚至背井离乡到国外,但其文学创作始终保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源性,表现在文学的主题选择、形式表现、审美意蕴等诸方面.通过对《马五哥和尕豆妹》和《三娃尔与莎燕》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回族与中亚东干(回)族在文学创作上的内在联系.

    马五哥与尕豆妹三娃尔与莎燕爱情悲剧同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