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屋子里的笑声

    张宁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各种形态的"笑"与小说整体阴冷的基调形成鲜明的对峙,在这寓悲于喜的描摹中,鲁迅把社会的黑暗、国民的麻木愚钝、觉醒者的孤独寂寞等社会现实进行了血淋淋地呈现,震人耳目,促人深思.这种喜剧表象中蕴含了作为时代觉醒者的鲁迅精神世界中的悲愤绝望.

    鲁迅寓悲于喜绝望

    论朱湘的书评创作——以《中书集》为研究对象

    陈晓宇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月派"诗人朱湘写过很多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名诗.1934年出版的散文、评论集《中书集》除却第一辑为散文随笔,第二、三、四辑基本都是古今中外书评文章.第二辑是古代文学书评,第三辑是现代诗歌、现代作家评论,第四辑是外国文学书评.《中书集》中的书评体现了朱湘态度严谨、风格犀利、情感充沛等创作特点,在中国现代书评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新月派书评朱湘《中书集》

    爱情理想主义者的心灵探寻与情伤反刍——丁玲早期文本创作心理探源

    赵永刚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玲早期小说彰显着鲜明性格特色的女性意识,成为多重话语的载体.小说言说承载着受五四精神浸染的作者爱情至上的生命意义探寻,以及为情所困、不甘寂寞的爱情伤痛反刍与艰难精神跋涉历程.丁玲早期创作心态主要延续以下思路:其一,以悲悯的情怀与"向死而生"的精神跋涉对爱情体验进行形而上的意义价值追索,藉此升华对爱情体验的珍视,并重新整合自我的情感理性认知;间或,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藉此暂时回避情感伤痛的困境;其二,以轻松、戏谑的喜剧心态对爱情伤痛进行回味、权衡,试图消解因内心失衡而生成的心理能量,以此来获取重新平衡内在心理的支点.

    丁玲早期文本创作心理伤痛反刍向死而生

    "乡下人"的文人士大夫气质

    瞿靖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其实在骨子里是有着传统文人士大夫气质的知识分子.小说《菜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倾向,不论是从沈从文对于极具古典意象的选择层面,还是从对于玉家母子闲适生活的描写层面都能窥探出作者对于雅化生活的追求,并且沈从文对于革命保持的疏离态度也体现出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追求,远离主流意识.正如同文人士大夫往往用自己的精神桃花源来对抗着现实的渺茫与不如意一样,沈从文笔下的菜园就是沈从文理想的精神乌托邦.

    "乡下人"文人士大夫雅化生活独立人格精神桃花源

    湮没于历史尘埃的人道主义——浅析张资平的日本书写

    杨一秀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前人有关张资平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张资平的日本书写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肯定人的价值,同情社会弱势者,灵与肉的书写;进一步追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渊源,即源于早年教育的熏染和日本文学的影响.

    张资平日本书写人道主义思想渊源

    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施泽玲涂苏琴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萧红这位一生坎坷的女性,以新时代女性的视角,观察处在新旧交替、激烈动荡的乡土中国的男性们,对男性形象进行独特而深刻地书写.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身为丈夫的农民们,其二是身在小城镇处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其三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萧红不仅仅停留在描写男性形象上,还更进一步展示整个中国社会.萧红用一颗热诚的爱国之心,对中国社会进行全方位展示,她继承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观,深入人灵魂深处,揭露国民劣根性,进行大胆讽刺.

    萧红男性形象反省

    浅析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中的对话艺术

    吴婷婷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小说家中,白先勇备受读者的喜爱.他之所以众星捧月,与他的语言成就难分难解.关于白先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明白晓畅、色彩斑斓、冷静客观等等,已有不少研究者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解读.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从对话的功能和符码两个维度入手,分析家宴和意识流这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中所涉及的对话,窥探白先勇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语言艺术.

    白先勇《游园惊梦》人物对话功能举隅符码举隅

    人性的沉浮——从精神分析来看《月光下的革命》

    刘冰杰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光下的革命》是迟子建在199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迟子建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和人文主义关怀,她的小说深深渗透了她对世俗世界、底层人民人性的关切与体悟.本文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来看《月光下的革命》,着重探讨人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的释放与对抗,以及在集体无意识的操纵下,人的精神的萎顿.

    底层精神分析生本能死本能集体无意识月光下的革命

    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

    欧阳晓珊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迟子建的小说始终不乏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对普通人的人情人性的描绘,对日常生活的内在价值的着力挖掘,给苦难与创伤覆上一层温情诗意的面纱,以期达到一定的疗效.这种"温情写作"使人感到温暖与慰藉,也让人找不到反抗现实的理由.本文通过细读迟子建的小说文本,探讨这种"温情写作"背后所遮蔽的是与现实保持的一种和解姿态,缺失的是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现实的质疑.

    迟子建温情写作现实合理性去历史化创作异数

    女性文学中的男性标准——以严歌苓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

    马心悦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女性主张独立自由,可是却忽视了女性价值标准中隐含的男性价值,本文以《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探讨女性书写中的男性标准,并指出这种价值标准应该被清算.

    女权男性标准一个女人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