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以《搜神记》《搜神后记》中人神恋故事为分析对象

    丁睿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志怪小说中存在大量婚恋故事,而"人神恋"则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婚恋类型之一.在"人神恋"故事中,神女、凡男的人物形象设置受到特定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民间群体也将其潜意识投射于故事内容之中.此外,魏晋时期道教的炽热、兴盛使得神女、凡男婚恋故事披上了道教思想的外衣.在道教思想影响之下,此类婚恋故事中出现了一系列劝勉修道、服食、触犯禁忌、人神殊途等道教主题意象.

    魏晋志怪小说神女凡男婚恋

    论唐代咏马诗

    刁淼成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是诗歌艺术的顶峰时期,咏马诗在这一时期同样达到全盛.唐代咏马诗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唐代的社会环境,诗歌这一体裁本身的发展成熟,都推动了咏马诗在唐代的繁荣.诗人或借马言志,或用马抒情,或以马来反映社会现实,积极的创作促使有唐一代咏马诗佳作迭出,对后世咏马诗的创作也颇具影响.

    咏马诗源流原因基本面貌

    李煜与辛弃疾的"政治抒情"

    李莹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晚唐五代词史的演进过程中,南唐后主李煜在词中表现出浓厚的政治抒情意味.豪杰词人辛弃疾则继承并发展了其抒情表现和手法,情感深挚崇高,词境深沉阔大.二者均通过对比映衬、情景交融和白描手法书写家痛国恨,在词史上彼此辉映.

    李煜辛弃疾政治抒情词体演进

    北宋贬谪词人心态成因分析

    夏向军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贬谪词人的主导心态是旷达乐观,但又存在个体差异.结合时代特征、地域环境、惩罚程度、个性修养、交游能力、儒释道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探究北宋贬谪词人心态的成因.

    北宋贬谪词心态成因

    人人尽说江南好——唐宋以来旅游诗词中的江南印象

    金白梧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以降,我国诗歌达到巅峰,在众多的唐宋诗词中,既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写,也有个人离愁别绪的抒怀,更有借古论今的感慨.尤其是其中对于自然山水描写的诗词,更在千年之后成为人们向往某地活生生的旅游广告.文章从现代学科分类的角度做个归类,把这些看作是旅游文学中的旅游诗词.这里将以唐宋以来旅游诗词中描写的江南为出发点,来把握、感受诗人、词人笔下自然和人文的江南印象.

    唐宋以来旅游诗词江南印象

    《金瓶梅》中西门庆三妾婚嫁仪式探析

    李坤坤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瓶梅》里西门庆的六位妻妾,详细记述嫁娶仪式的仅有孟玉楼、潘金莲和李瓶儿.三次婚礼的规模、过程、繁简不同,以娶孟玉楼的婚仪最为隆重,也最合乎"六礼",娶潘金莲时婚仪最简,娶李瓶儿时婚仪也颇为简单,西门庆竟不再亲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明代中后期市井纳妾仪式的随意性与寡妇再嫁的普遍性,是作者对三女子由赞赏、批判到惋惜不同态度的体现,暗示了孟玉楼守礼善终,潘金莲、李瓶儿淫乱丧身的命运轨迹,逐步显露西门庆复杂的人物性情.

    《金瓶梅》嫁娶仪式明代婚俗人物命运

    论经学家王昶的词学理念

    陈海银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经学家,王昶以重考据的态度编选了《明词综》等词选;作为词学家,王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醇雅"词论.将两种身份结合起来,通过对其清代诗经学的解读,可以看出经学家王昶推崇的词风是平和醇雅的一派.

    王昶经学词学理念

    谈梅曾亮文章改易之得失——以其《江亭消夏记》一文之改易为例

    蒋明恩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桐城派梅曾亮为文精严,对自己留存后世的《柏枧山房文集》,更是多次改易.通过将梅氏原稿本与改易本比较得知,经梅氏改易之后的文章更显雅洁精炼,然却有失真、残缺之弊.现以其《江亭消夏记》一文之改易为例,先说明该文的改易情况,再谈该文改易之后的得与失.

    梅曾亮江亭消夏记改易桐城文法

    浅谈王青莲诗歌的艺术成就

    黄晓瑜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青莲诗歌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诗人对自然、社会体察入微,意象选择有新颖独特之处,具有清幽淡远的意境;诗歌立意较高,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将景物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对现实民生寄寓深刻关注;富于想象,在对自然之景或对他人画作的吟咏中,表现出独特的想象力;不少诗作善用修辞;语言朴素清新、平淡醇美.

    王青莲诗歌艺术成就

    看目光流盼多妩媚,入红尘俗世尽风流——从中国古典小说中狐狸形象的变化看华夏民族的信仰变迁

    马筠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狐狸作为中国原产的动物之一,其形象时常出现于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之中,并由纯记录性的民间故事话本的主角逐渐演化成富有特别艺术表现力的中国古典小说中性格鲜明独具魅力的角色,在中国古典小说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国古典小说,作为最为贴近人民的文学作品之一,反映着华夏民族方方面面的变革历史.文章将着重分析狐狸在中国古典小说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分析其所反映出的华夏民族关于人与自然、两性认知等方面的信仰及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

    中国古典小说狐狸狐仙狐妖狐狸精华夏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