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唐传奇之“侠情”因素

    孙春杰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唐传奇主流题材的变更之际,出现了“侠义”与“爱情”因素并存的小说.这类小说的创作有其共同特点:在侠义方面,宣扬救人于困、重义轻利、知恩图报等传统侠义精神;在爱情方面,从正反两方面颂扬真挚的爱情.同时,这类小说在增强“侠”的“义化”程度、扩大行侠的阶层与范围、增加女性角色描写比重等方面,对后世侠情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唐传奇侠义与爱情特点影响

    浅谈陆游咏猫诗

    丁士峪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游爱猫,作为流传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的咏猫诗数量也堪称魁首.文章将通过社会风气,猫的特性,陆游的性情来浅析陆游好作咏猫诗的原因,并在与其他诗人的咏猫诗以及陆游本人的其他咏物诗的比较中,浅析陆游咏猫诗的艺术特点、审美价值和独特的典范价值.

    社会风气性情言理抒怀

    两宋三国词差异论略

    史秀洋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吟咏对象上来说,北宋三国词多集中在文人才子、逸闻轶事,而南宋三国词则倾向于英雄豪杰、丰功伟绩;从风格特征上来说,北宋三国词寻求的是个人解脱,显得旷逸深沉,而南宋三国词则心系国家命运,显得沉郁悲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种不同词风的形成原因,则前者源自于佛老思想影响下的自然与平和,后者却透射出时代悲情赋予的愤激和无奈.

    宋词三国差异吟咏对象风格特征

    论杨维桢《鸿门会》显现的文学思想

    骆捷文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诗歌《鸿门会》脱胎于司马迁的《史记》,诗人在诗中对鸿门宴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改造,从而突显了诗人独特的文学思想:重视正统的历史观、主张不待雕琢而大工,强调得其神气与韵味.

    杨维桢《鸿门会》文学思想正统情性

    试论武松形象塑造中犯笔的运用

    李莉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大量运用了犯笔,在不同篇章有意反复使用同样的题材,杀虎成名、杀嫂初犯、血溅鸳鸯楼是武松形象塑造的三个标志性事件,而每一次都用了犯笔,通过犯笔的运用,体现了报恩意识、复仇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的普遍性,也显示了武松和李逵、石秀、林冲等其他英雄人物的相似及相异.

    犯笔杀虎杀嫂报恩意识复仇意识

    论道家思想对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影响

    尹圣洁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显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戏剧家,他创作的“临川四梦”在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乃至文学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汤显祖的戏曲创作兼受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尤为突出.其中“道—万物—道”的循坏思维模式, “人生如梦”的道教宗教观和“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等都在他的戏曲作品中得到体现.

    道教汤显祖戏剧创作

    明清时期《香囊记》民间舞台演出研究

    王美玲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囊记》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很重要的一部戏曲作品,自问世以来,学界对其思想性及艺术性多有指摘,就《香囊记》文本而言,这些指摘是中肯的.但由于朝廷的戏曲政策及部分文人的推崇,《香囊记》仍然在民间舞台上搬演了300余年.文章将考索明清以来《香囊记》在民间舞台的演出,并探究其流传因素,以求对《香囊记》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明清时期《香囊记》舞台演出

    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看《长生殿》

    刘馨贤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出发,以洪升的《长生殿》为例,详细地理解全剧内容.李渔提出了“戒讽刺”“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审虚实”的主张,而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就是相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此,文章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中的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来看《长生殿》.

    李渔戏曲理论《长生殿》

    《死水微澜》中邓幺姑人物形象浅析——基于女性主体意识研究

    刘畅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女性意识一直被束缚在传统道德的观念里.《死水微澜》讲述了清朝末年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历程,展现了小镇上一群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塑造了性格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邓幺姑这一形象贯穿始终,是一个“多面体”的女性主体形象.在历史更迭的交界处,她挣脱封建社会的禁锢,追寻心底的理想生活,凸显出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文章将基于该作品的人物形象、对封建社会女性意识的传统定义进行初步探究.

    死水微澜蔡大嫂女性意识

    浅析王鼎钧散文的艺术性

    宋妍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鼎均作为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在散文、小品文、杂文、小说等创作领域中都有开创性的建树,尤其散文成就最令世人瞩目,因为他的散文能突破传统散文的常规束缚,开始散文的新阶段.文章认为王鼎钧散文艺术的表现风格,以及王鼎钧多年的异乡漂泊,造就了其散文独特的语言艺术,塑造了唯美的意象,表达出浓厚的乡愁情怀,对后来的散文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王鼎均散文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