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语》古义考释三则

    杜文君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论语》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体现的应是忠君思想,表现出"舍身取义"的价值追求.《公冶长》"吾与女弗如也"的"与"字应解释为连词"和",表示孔子和子贡都不如颜渊.《泰伯》"民无德而称焉",表达的并不是去称赞"让天下"的做法,而是民众不知道"让天下"这件事,所以就根本没有称赞这种行为.

    《论语》古义考释

    扬雄《方言》中的"啴咺"考释

    施伟宝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啴咺"一词,从"恐惧"义的角度来说,除了出现在扬雄的《方言》原文(并被《广雅》收录)之外,在其他汉籍文献中再无见到其具体用例.现在一些南方少数民族方言和引入了该词的汉语方言中,仍保留了这一古语词.中国民族史和古代人口迁移史的材料表明,"啴咺"可能与古百越民族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楚地方言和百越民族语言长期接触与发展的结果.

    《方言》"啴咺"汉语方言古百越语

    道经注疏训诂研究——以《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为中心

    刘琪刘祖国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经注疏数量繁多,理应是中国传统训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道经训诂却是当前中国训诂学研究的空白点.《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是南宋道士董思靖对《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的注解之书.此书偏重解释词义,兼及注音、辨字、介绍名物典制与校勘文本,对经中字词作了详细注解,于语言文字学研究颇有价值.对《解义》的训诂材料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掘以《解义》为代表的道经注疏文献的价值,阐明道经注疏文献对中国训诂学史的贡献.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道经训诂词语文字

    唐《□士华墓志》录文辑校考辨——兼论碑刻文献辑校方法

    谭桥何山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碑刻文字众体兼具,讹俗满目,给文字释读带来很大困难.唐《□士华墓志》兼杂篆、隶、楷多种字体,个别文字形变怪异,加之各家所据拓片完整和清晰程度不一,其录文质量参差不齐,文字缺误问题较严重.依据精善拓本,辑合校勘并补正已有录文中的文字缺误凡16例.提高碑刻文字释读准确度的方法大致有五:注意利用不同版本的拓片;注意区分同形字;注意利用碑志文字讹混通例;注意考证人物典制;注意利用碑志行文体例.

    《□士华墓志》校读俗字考辨碑刻文献整理

    新出唐代墓志文献校读

    周祥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墓志作为出土文献的一种,是研究唐代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因墓志文字假借、俗讹、同形异词、异形同词等因素,文献释读时往往会产生有讹误、脱夺、衍羡等现象.通过复核原拓,校读《文献》《文物》《考古与文物》等新近公布的唐代墓志释文,纠正释读错误70条.

    唐代墓志释文校补

    "管"字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李金凤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字各语义、词性之间存在引申发展关系,其语法化用法源于动词,句法条件是"管+NP1+V2+NP2",语义上经历了"表掌管→引进对象→处置""表掌管→引进对象→方向"的过程."管"字自身动词性很强,也有虚化用法,经过词汇化过程构成"副词语素+管(动语素)"形式."只管"作副词,"尽管"作副词、连词,"不管"作连词,"别管"作连词.

    "管"语法化词汇化

    生成语法框架下"在"的语类特征研究

    邢越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语法框架下,可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在"分为多种句法范畴进行讨论,不同句法范畴下的"在"表现出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在句法制图理论背景下,"在"按层级序列由低到高可分别实现为主动词、轻动词和体标记等多个句法范畴.层级越高的句法范畴,相应的语法化程度越高,语义虚化程度也越高.此外,现代汉语中的"来"也有近似于"在"的语法化发展历程.

    "在"句法范畴层级序列语义特征

    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很"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

    张磊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容词谓语句简单式需要程度副词"很"完句,但其对应的否定式、疑问式、对比焦点句式等则不需要"很"完句.有些学者意图在形式语言学框架下,对此作出统一的解释.已有的研究可归纳为四个流派:"词缀说""系词说""中心语说""副词说"."词缀说"将"很"分析为形容词的前缀."系词说"把"很"类比为英语的"be"动词,从而把具有[-V]属性的形容词短语变为[+V]属性."中心语说"采用Abney提出的程度短语投射(DegP)概念,认为"很"是程度短语的中心语."副词说"坚持了"很"为程度副词的传统定位,从句法机制和语义机制两个不同的角度考察"很"的功能.

    "很"形容词谓语句完句效应形式语言学

    状态补语"V得A"浅析

    王颖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性质形容词作状态补语是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情况.从语义功能上看,状态补语"V得A"具备"断言"的语义功能,"V得很A"具备"描写"的语义功能,但二者并非完全对立.利用助词"的"前的定语位,对状态补语的断言性、描写性进行考察,认为状态补语的语义功能由补语中性质形容词的典型性强弱决定.从状态补语中"得"的形成机制来看,状态补语"A"应是宾语的后置谓词性成分.因此,与"V得很A"相比,单独的性质形容词作状态补语具有表示比较的语用功能.

    "V得A"状态补语性质形容词语法功能

    "A着NP"与"V着NP"的比较研究

    周金雷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考察"A着NP"作主要谓语的句子发现,"A着NP"句主要表使动义,有时也可以表示为动、意动、对动等多种语义.结构上,"A着NP"不需要完句手段即可完句;仅使动义"A着NP"中的"着"才能用"了"替换.通过与"V着NP"的比较发现,两类句式都有不同的语义,而使动义是共有的.但是使动义的"V着NP"都表增长性持续;而使动义的"A着NP"只有一部分表增长性持续.

    "A着NP""V着NP"使动义均质性增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