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董绍克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淄博方言的儿化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张店东部及临淄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另一种是淄博的南片、西片、西北片虽然没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却有一种特殊的类似"儿化"的现象.它是通过直接改变韵母读音来实现的,因其较为特殊而被称为淄博式的"儿化韵".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表示方法共有三种:一是通过不同韵部的字相互混押来表示,包括"支齐—灰堆""真文—灰堆""真文—支齐—灰堆""寒桓—皆来"诸部;二是利用加儿尾来表示,包括"寒桓韵""皆来韵""东青韵""鱼模韵""家麻韵"诸部;三是直接用变韵后的同音字表示,包括"��""啡"二字.在聊斋俚曲儿化韵的读音中,"支齐—灰堆"混押,读作[ei]或[jiei];"真文—灰堆"混押,读作[ei]或[yei];"真文—支齐—灰堆"混押,作读[ei];"寒桓—皆来"混押,读作[ɛ]、[iɛ]、[uɛ]或[yɛ].用加"儿"尾表示的儿化韵,其读音除"寒桓韵"读[ɛ]外,其余读音基本与普通话相同.

    聊斋俚曲淄博方言儿化韵韵部变读

    《琴瑟乐》各抄本与《闺艳秦声》的文本差异及其源流关系

    张树铮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人整理的蒲松龄聊斋俚曲之一《琴瑟乐》,经研究发现,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表的署名为"西山樵子"的《闺艳秦声》实为同一作品,因而有人怀疑所谓《琴瑟乐》是改窜《闺艳秦声》后托名蒲松龄的伪作.经过对《闺艳秦声》与《琴瑟乐》三种抄本的文本差异进行全面比较,并观察各种文本之间的关系远近,可以得出结论:《琴瑟乐》三本与《闺艳秦声》系出同源,但前者并非后者发表后的抄袭改窜.其作者不是蒲松龄,《琴瑟乐》与蒲氏的关系仍有待于新材料的发现.

    蒲松龄《琴瑟乐》《闺艳秦声》文本差异

    《聊斋俚曲集》词语辨释举隅

    张泰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白话文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作品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无论在语音、词汇方面,还是在语法方面,都堪称语言学的宝库.对其中的一些词语加以辨析和解释,有助于弥补这些词语在释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有助于大型工具书的编纂与修订.

    《聊斋俚曲集》近代汉语方言

    《孟子?尽心下》"被袗衣"之"袗"训解辨正

    王家乐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 • 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一条存在不同训解,其分歧主要集中在"被袗衣"之"袗"上.一种观点是将"袗"释为"画","袗衣"即"天子之盛服";另一种观点是将"袗"释为"单衣",义同《论语•乡党》中"袗絺绤"之"袗".在前人训释的基础上,从"袗"的词义本身、文本语境、历史语境三个方面,对"被袗衣"之"袗"的语义进行考辨.《孟子•尽心下》"被袗衣"之"袗"应作"单衣"解,而没有"盛服"义.

    《孟子》"袗"训解

    《韩非子》形容词非范畴化现象考察

    翁中锐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非子》中形容词的非范畴化现象,包括形容词向名词的非范畴化和形容词向动词的非范畴化.在形容词非范畴化时,句法功能与语义会发生一定变化.其非范畴化的表现主要有"有标记"和"无标记"两大类,"有标记"包括"所"字结构、"者"字结构、数词+形容词等;"无标记"包括省略、复现、连用等.非范畴化的途径有直接非范畴化和间接非范畴化两种.影响形容词非范畴化的原因主要是语境因素和认知因素.

    《韩非子》形容词非范畴化

    《搜神记》名词性谓语句的句法模式

    张庆翔蒋辛瑶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搜神记》名词性谓语句的句法模式在继承先秦汉语特点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相对于谓语而言,主语构成更加复杂和多元,淘汰了部分旧有代词.主语和谓语结构成分中,常见"者"或"所"字短语.在七种主要句法模式中,"主语,谓语"式取代"主语,谓语+也"式,成为主要句式.通过对《搜神记》二十卷本语料的统计,从主语构成、谓语构成和句法模式三个方面,可以观察到名词性谓语句在句法成分和结构类型上,产生了多样化的演变,体现出继承性和过渡性的特征.

    《搜神记》名词性谓语句句法模式

    《百喻经》副词连用初探——以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连用为例

    李红兰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百喻经》中的时间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对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的连用进行梳理,并总结副词连用的特点.数据统计显示,时间副词连用是《百喻经》副词连用中频率最高的一种形式,连用位序灵活.探索《百喻经》时间副词的连用对研究中古汉语副词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百喻经》时间副词连用

    苍雪《南来堂诗集》诗韵考

    段玉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对明末清初云南诗僧苍雪《南来堂诗集》的用韵特征进行了探讨.在阴声韵方面,部分果摄开口三等字与假摄麻韵相押,遇摄合口字与支脂之韵相押,支脂之韵、微韵与齐韵相押,止摄合口字与咍灰怪泰夬韵相押.在阳声韵方面,[-m]、[-n]、[-ŋ]尾混押.在入声韵方面,出现了大量混押的现象,个别入声韵归阴声韵.在声调方面,部分全浊上声字归为去声.《南来堂诗集》的用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汉语语音的演变特点与当时云南方音的语音特征.

    苍雪《南来堂诗集》诗韵

    可能性、盖然性还是必然性?——再论情态助动词"会"的情态力度

    魏政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质上讲,情态助动词"会"是表达必然性的,而非以往研究所认为的可能性或盖然性."会"在被"不"否定时,之所以与"不可能"语义等同,是因为"会"的语义辖域始终高于否定词"不",从而得到和不可能相同的逻辑语义.而与盖然性情态词相比,"会"在级差含义、命题知情程度等方面和汉语必然性情态词具有一致性表现."会"之所以有时具有盖然性的解读,与其兼具将来时标记及语用精确度要求不高有关.

    "会"可能性盖然性必然性

    部分表边旁义方位词源流考

    张金平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方位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汉语方位词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方位词,而现代汉语中使用甚少乃至消失.通过对表边旁意义的"壁"厢""畔""边厢""壁厢"五个方位词的源流进行考察,探明它们出现的时期,梳理它们的发展脉络,进而阐释其式微的原因.这些方位词主要是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同时也受到了语体的限制.

    边旁义方位词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