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末民初国名中的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以百种白话报刊为语料的讨论

    张文国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刊中,国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全称、简称、"全称+国"、"简称+国"四种,每种之下又有一些特殊的次类.在构词上,"单音节国名+国"形式的使用范围很广,同时也大量存在着"多音节国名+国"形式.在用法上,单音节国名可以和多音节国名并列出现,而且国名的四种表达方式可以混用.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汉语的明晰性原则占有重要地位,与现代汉语中韵律原则更为优先形成鲜明对比.二者的转移说明了两个时期的汉语在单双音节选择使用上的异同以及汉语双音化的发展历程,更能揭示出汉语结构形成策略的变化.

    单双音节问题国名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明晰性原则

    《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和重言词的功能比较

    李春艳袁慧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以衬音助词加实义单音节词的方式构成衬字双音结构,该结构又与相对应的叠音状貌词存在密切联系.结合《诗经》文本实例和数据统计,从表意、句法、音律等方面,对《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与叠音词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探讨.

    《诗经》衬字双音结构重言状貌词

    "格物"之"格"考述

    余沛壹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文字训诂的视角出发,以传世文献中对"格物"之"格"的主要训释为切入点,对"格"的字义进行考证.研究发现,"格物"之"格"可释为"来、至""捍御""穷、究""正""量、絜"等.不同思想流派对"格"的释义截然不同乃至针锋相对,这也是他们不同格物观念及学说体系的体现.

    格物"格"字训诂

    "里"的语义、功能扩张历时考察

    陈昌柏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里"作为方位词用法的研究很多,对"里"的历时变化和语法功能演变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在金文时期,"里"已产生了表示居住场所的最初意义,是一般名词.由居住场所演化为表示距离的"里",属于"里"较早的引申义,此时仍为名词.作为词缀的"里",由早期的并列式短语"街里、邑里"等,通过词汇化形式演化而来,现在仍然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作为方位词的"里",则是"里"和"裏"意义的综合产物.

    "里"语义功能扩张历时研究

    从语义地图看"果"的语义关联及虚化轨迹

    陈翕贤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汉语中的"果"具有多种意义或用途,其各项功能在共时平面上存在着某种语义关联,在历时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虚化轨迹.借助语义地图理论梳理出"果"的各项功能之间的语义关联模式,并据其各项功能间亲疏远近的分布状态,揭示各项功能间的语义演变关系和虚化轨迹.古汉语"果"的大部分功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大致完备,在不同的汉语时期呈现出时隐时现的特点."果"的虚化轨迹主要有两个源头:一是表示本义"果实"的名词"果";二是表示"果决"义的形容词"果".后来"果"的功能隐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双音节的"果"数量增多,分担了单音节的"果"的部分功能;第二,"果"的部分功能处于寄生范畴,在语境缺失的条件下便隐匿起来;第三,部分语料的遣词倾向性可能也影响了"果"的功能表现.

    "果"多功能语法形式语义地图语义关联虚化轨迹

    《大洞真经》与《大洞玉经》异文研究

    庄欣欣刘祖国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经文本在流传过程中辗转传抄,讹误颇多,研究中古道经的异文现象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大洞真经》是道教上清派最根本的经典,《大洞玉经》则是对其进行删改及注解而形成的版本.通过对《大洞真经》与《大洞玉经》进行文字、词汇等的对比分析,对两书经文的正误作出判断,并总结文本之间传抄致误的规律.这不仅有助于正确释读经文,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古道经语言,从而深入挖掘道经对于中古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大洞真经》《大洞玉经》中古道经异文

    从《歧路灯》看清代河南话中的程度副词——兼论其句法分布与标量功能

    徐玮琳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歧路灯》中共有75个程度副词.就其句法分布而言,主要包括"程度副词+形容词""程度副词+动词/动词短语""程度副词+名词""形容词+程度副词""动词+程度副词"等五种结构.就其标量功能而言,《歧路灯》中的程度副词可以分为绝对过量级、极高级、次高级、次低级和相对最高级、较高级、比较级、较低级,标示极量、高量、中量和微量.就其扩展形式而言,《歧路灯》程度副词的扩展形式可以充当谓语、定语和宾语等.通过对《歧路灯》和《红楼梦》两部同时期的著作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程度副词的具体表现和使用频率均存在差异.

    《歧路灯》程度副词句法分布标量功能扩展形式

    《七侠五义》中的"把"字句和"将"字句

    秦帅杰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成书于清代的《七侠五义》中,"把"字句和"将"字句在语法功能上表现基本相似,均有处置式、工具式、处所式、承受式四种类型,且分布大体相同.不过,"将"字句的数量远远多于"把"字句,并且在狭义处置式的下位类型上比"把"字句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同时,"把"字句中出现了两种非常口语化的形式,这是"将"字句所没有的.

    《七侠五义》"把"字句"将"字句比较

    "数"的表达与汉藏语名词的类型

    杨倚天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借鉴Rijkhoff的方法,基于语言中计数表达形式的不同,讨论汉藏语中的集合名词和种类名词.通过对量词和复数标记的发达程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汉藏语各语言的名词总体类型分布在由集合性最强到种类性最强的等级序列上,藏缅语族的藏语支、景颇语支等处于序列的左侧,汉语、壮侗语族、苗瑶语族等处于序列的右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汉藏语都经历了由集合名词向种类名词的变异.并对影响变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名词的生命度等级越高、所计的数目越大,其集合性越强.最后,将汉藏语系与阿尔泰语系的名词类型进行了比较,认为一种语言名词类型的变异根本上取决于该语言的形态类型.

    汉藏语计数集合名词种类名词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特点研究

    莫莉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虽然包罗多种语义类型不同的宾语,但作为一个图式构式,它呈现出一些整体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层级性、类推性和能产性、形义不对称性、发展性四个方面.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