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Journal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入路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周利民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对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氧化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泰州姜堰华大医院收治的22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LC治疗,胆囊三角组(110例)术中应用经胆囊三角入路,胆囊后三角组(110例)术中应用胆囊后三角入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3 d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胆囊三角组比,胆囊后三角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操作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 3 d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呈降低趋势,胆囊后三角组均较胆囊三角组更高,丙二醛(MDA)均呈升高趋势,胆囊后三角组较胆囊三角组更低;胆囊后三角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胆囊三角组更低(均P<0。05)。结论 与传统胆囊三角入路相比,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时,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能减少失血量,缩短康复周期,减轻手术造成的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后三角入路胆囊三角入路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戴云锦章志祥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4 年 3 月于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 61 例行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30 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试验组(31 例,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即刻(T2)、术后 2 h(T4)、术后 4 h(T5)时镇静和疼痛评分,以及麻醉前(T0)、气腹后(T1)、手术结束(T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参照组比,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苏醒、拔管、恢复自主呼吸、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更短;与T2 时比,T4、T5 时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降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均更低;与T0时比,T1、T3 时两组患者HR、MAP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SpO2 水平均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更好地改善行LC治疗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有助于稳定其血流动力学,安全性较高。

    胆囊切除术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镇痛镇静血流动力学

    不同时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

    张晓进徐颖杰许锋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于不同时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 200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晚期手术组(100例,发病与手术间隔时间>72 h)和早期手术组(100例,发病与手术间隔时间≤72 h)。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 24 h血清学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中转开腹率。结果 与晚期手术组比,早期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E)均升高,但早期手术组患者均较晚期手术组更低;与晚期手术组比,早期手术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晚期手术组比,发病与手术间隔时间≤72 h时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恢复更快,且可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中转开腹率低,且安全性较好。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

    中药方加味一贯煎联合甲苯磺酸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胡利荣董卫华陈海珊陈新...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方加味一贯煎联合甲苯磺酸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 年 7 月至2023 年 12 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甲苯磺酸索拉菲尼治疗)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加味一贯煎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及Karnofsky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CD3+百分比、CD4+/CD8+比值及观察组CD4+百分比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D8+百分比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味一贯煎联合甲苯磺酸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与安全性均良好。

    晚期肝癌加味一贯煎甲苯磺酸索拉菲尼肝功能免疫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分析

    邹建铭李上源潘华梅梁健行...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为今后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1组(25例,轻度肝纤维化)、S2组(27例,中度肝纤维化)、S3组(28例,重度肝纤维化)、S4组(20例,肝硬化)。比较5组研究对象血清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肝纤四项、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S1、S2、S3、S4 组患者血清HA、Ⅳ-C、LN、PC-Ⅲ及ALT、AST、TBiL水平均升高,且S1、S2、S3、S4 组持续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A、Ⅳ-C、LN、PC-Ⅲ、ALT、AST、TBiL水平均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逐步加重,患者血清肝纤四项与肝功能指标含量逐渐升高,且肝纤四项与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肝纤四项、肝功能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功能Pearson相关系数法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肝硬化患者营养支持策略中的价值及应用

    赵莲梁蒙蒙梁梦欣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应用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引导的营养评估和支持的价值及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基础饮食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IMB模型引导下的营养评估和支持,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学指标、肝功能、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SGA)评分。结果 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水平均升高,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及MIS、SGA评分均降低,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IMB模型引导下的营养评估和支持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肝功能,并促进营养状况改善。

    肝硬化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营养评估和支持营养状况肝功能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在糖尿病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

    李蕾史春艳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糖尿病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 120 例糖尿病伴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 例,接受常规护理)与研究组(60 例,接受MDT协助护理)。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恢复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营养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前清蛋白(PAB)及研究组前白蛋白(PA)水平均升高,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水平及对照组PA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糖尿病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MDT协助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其各项临床指标快速恢复,并有利于改善其营养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糖尿病急性胆囊炎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血糖营养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冯瑜张倩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组织的恶性肿瘤,早期难察觉,中晚期治疗复杂,且疗效因人而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相较于过去局限、单一的治疗模式,肝癌的临床治疗已逐步发展为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模式,其中免疫治疗是肝癌治疗的新方向,可通过药物解除对免疫细胞的抑制,利用免疫细胞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重新发挥抗肿瘤作用。过继细胞免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然杀伤(NK)细胞等免疫疗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同时也开展了更多相关研究。现就过继细胞免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K细胞等疗法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肝癌免疫疗法过继细胞免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然杀伤细胞

    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叶文豪钱效萍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2022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81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 例,采用舍曲林治疗)和观察组(40 例,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6 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6 周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定问卷(ANSAQ)评分、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自伤类型、自伤频率、自伤动机、自伤情境、自伤感受、日常生活影响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可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多巴胺(DA)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 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可减少自伤行为,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

    青少年抑郁症经颅磁刺激舍曲林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李拔敏李荣华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对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分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同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BMI、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 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含量及BMI、TS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尿毒症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营养状态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