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诊断与治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诊断与治疗
现代诊断与治疗

杨丽娟

月刊

1001-8174

xdzd@chinajournal.net.cn,xdzd@163.com

0791-86830193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井冈山大道198号

现代诊断与治疗/Journal Modern Diagnosis & Treatment
查看更多>>本刊系1989年经原国家科委核准,原江西省科委批准出版,1990年2月经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出版许可证。该刊现拥有2位中科院院士(他们是吴旻、陈可冀教授)、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刘玉清、陈灏珠、曾溢滔、孙燕、邱蔚六教授)及13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31位特邀编委及江西省内著名专家组成的编委队伍。该刊先后获得江西省先进科技期刊奖、江西省科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以及《CAD-CD规范》执行优秀奖。它的“诊疗新技术”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期刊专栏。该刊20年来,发行量一直居江西省同类期刊发行量之首位,覆盖面达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国外发行到西欧、东南亚及美国。该刊欢迎刊登药品(包括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以及医疗单位形象广告。拟在本刊刊登广告者需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表证书(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宣字号批复件(原件,用后退还)及产品说明书。另,本刊招聘医学编辑2名,要求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研究生以上学历;文笔较好;45岁以下,男性;已取得出版专业任职资格者优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功能三项指标的影响

    倪建松
    2137-2138,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本院收治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 8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胃功能三项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功能三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Hp相关性胃溃疡

    CD123联合WT1检测与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伦韦丹项卫卫梁艳
    2139-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L-3 受体α链(CD123)联合 WT1 检测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AML患者 150 例设为观察组,另选 20 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CD123、WT1 表达情况,并分析CD123、WT1 与AML患者预后的关系[完全缓解率(CR)、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CD123、WT1 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50 例AML患者中CD123+110例,CD123-40例.CD123+者CR率低于CD123-者,复发率高于CD123-者(P<0.05);WT1 基因以表达水平为 1.0%为界,≥1%为高表达共 104 例,<1%则为低表达共 46 例.WT1高表达CR率低于WT1 低表达者,复发率高于WT1 低表达者(P<0.05);Pearson分析显示,CD123、WT1 基因表达与AML患者CR率均呈负相关(P<0.05),与复发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123、WT1 在AML中显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IL-3受体α链Wilms瘤基因1

    TEG参数、凝血功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程度及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分析

    刘晓文陈志方李婵婷
    2142-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患者凝血四项指标、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与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1 月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及分娩的 78 例HDC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结果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H)30例、子痫前期(PE)27 例和重度子痫前期(sPE)21 例.观察三组产前TEG参数与凝血指标水平.同时,根据产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与Non-DVT组,进一步对比两组产前TEG参数与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sPE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均低于GH组、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高于GH组、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 例患者中顺产 25 例、剖宫产 53 例,术后 8 例(10.26%)发生DVT,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DVT组患者产前FIB、α高于Non-DVT组,其余指标均低于Non-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凝血四项指标、TEG参数与HDCP病情程度及产后DVT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密切监测.

    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对重症肺炎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龚静刘华
    2145-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h1/Th2/Th17 相关细胞因子对革兰阳性菌(G+)与革兰阴性菌(G-)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水平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10 月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 88 例因G+或G-病原菌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出病原菌类型分为G+组 51 例、G-组 37 例.统计两组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展开ROC曲线分析,评估Th1/Th2/Th17 相关细胞因子对G+、G-病原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88 例患者共检出 126 株病原菌,其中G+占比 50.79%,G-占比 49.21%,G+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比 40.48%,其次为肺炎链球菌,G-病原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比 17.4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G+组IL-2、IL-6 水平低于G-组,IL-10 水平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中IL-2、IL-6、IL-10 对G+、G-病原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特异性、敏感度较高,评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是G+、G-病原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主要致病菌,通过检测Th1/Th2/Th17 相关细胞因子可辅助G+、G-病原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诊断.

    Th1Th2Th17重症肺炎革兰氏菌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

    谢锋伟缪辉陈海婷
    2148-2149,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至 2023 年 8 月我院诊治的 68 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4 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LA),研究组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SPLA),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相关指标、疼痛程度(VAS评分)、应激反应(MDA、SOD)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时间、使用镇痛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 12、24、48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d,研究组MDA、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LA治疗对老年急性阑尾炎,可减轻术后疼痛和机体应激,促进身体康复,且安全性高.

    老年急性阑尾炎单孔腹腔镜手术阑尾切除术

    尿毒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的影响观察

    徐涛
    2150-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尿毒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 6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尿毒清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肾功能、钙磷代谢和炎性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Cys-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钙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用尿毒清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维持患者残余肾功能,改善钙磷代谢水平,降低炎性指标水平.

    尿毒清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

    PCT、LDH、IL-6联合NLR用于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

    叶梦秋
    2153-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用于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发热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血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 68 例和阴性组 32 例,根据治疗结局将阳性组分为治愈组 57 例和感染性休克组 11 例,分别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治愈组和感染性休克组血清 PCT、LDH、IL-6、NLR 水平,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PCT、LDH、IL-6 联合NLR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评估细菌性血流感染疗效的价值.结果 阳性组患者血清PCT、LDH、IL-6、NLR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ROC曲线中,血清PCT、LDH、IL-6 联合NLR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91,敏感度为 92.65%,特异度为 96.87%.治愈组的血清PCT、LDH、IL-6、NLR水平均显著低于感染性休克组(P<0.05).ROC曲线中,血清PCT、LDH、IL-6 联合NLR评估细菌性血流感染疗效的AUC为 0.973,敏感度为 91.23%,特异度为 100.00%.结论 血清PCT、LDH、IL-6 联合NLR对临床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和评估疗效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细菌性血流感染

    先兆流产保胎前后患者体内P、HCG变化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潘文华
    2156-2157,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先兆流产保胎前后患者体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行保胎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保胎是否成功分为保胎成功组 62 例和保胎失败组 18 例.分析两组患者孕期体内P、HCG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保胎前,两组体内P、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 1~2 周,两组血清P、HCG水平均升高,且保胎成功组升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兆流产患者,其保胎成功与否与血清P、HCG水平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保胎成功患者血清P、HCG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对血清P、HCG水平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先兆流产保胎妊娠结局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桂瑶庆
    2158-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胆囊炎(AC)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66 例A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 33 例.两组均行LC治疗,A组于入院检查后 48h内实施手术,B组于入院检查 48h后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水平、疼痛情况、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并发症.结果 A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但A组高于B组,CD8+均高于术前,但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AC患者发病后应尽早行LC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避免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

    不同时间段应用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郭福玉
    2161-2162,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段应用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6 月收治的 78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不同肠内营养的时间分为≤3d组、4~6 d组和≥7d组各 26 例.对比三组消化功能、生长发育情况、康复进程(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达全肠营养时间、住院总天数).结果 ≤3d组患儿出生后1、4 周奶量明显高于 4~6 d组和≥7d组,4~6 d组患儿出生后 1、4 周奶量明显高于≥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出生时间的增加奶量也不断增加.三组患儿出生 1 周、4 周后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出生 1 周、4 周后身高增长幅度、体重增长速度、头围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组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达全肠营养时间、住院总天数均短于 4~6 d组和≥7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4~6 d组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与≥7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达全肠营养时间、住院总天数均长于≤3d组和 4~6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间段应用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无明显的影响,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消化功能,增加奶量,缩短康复进程.

    不同时间段肠内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