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诊断与治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诊断与治疗
现代诊断与治疗

杨丽娟

月刊

1001-8174

xdzd@chinajournal.net.cn,xdzd@163.com

0791-86830193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井冈山大道198号

现代诊断与治疗/Journal Modern Diagnosis & Treatment
查看更多>>本刊系1989年经原国家科委核准,原江西省科委批准出版,1990年2月经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出版许可证。该刊现拥有2位中科院院士(他们是吴旻、陈可冀教授)、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刘玉清、陈灏珠、曾溢滔、孙燕、邱蔚六教授)及13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31位特邀编委及江西省内著名专家组成的编委队伍。该刊先后获得江西省先进科技期刊奖、江西省科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以及《CAD-CD规范》执行优秀奖。它的“诊疗新技术”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期刊专栏。该刊20年来,发行量一直居江西省同类期刊发行量之首位,覆盖面达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国外发行到西欧、东南亚及美国。该刊欢迎刊登药品(包括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以及医疗单位形象广告。拟在本刊刊登广告者需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表证书(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宣字号批复件(原件,用后退还)及产品说明书。另,本刊招聘医学编辑2名,要求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研究生以上学历;文笔较好;45岁以下,男性;已取得出版专业任职资格者优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术在胸腺瘤中的应用

    周万宝
    717-718,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术在胸腺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 60 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正中开胸手术,观察组行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视觉模拟疼痛程度(VAS)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腺瘤患者,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胸腺瘤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传统正中开胸手术

    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检测分析

    江鸿萍
    719-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 142 例COPD合并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样合格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142 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者共 84 例,阳性率为59.15%.共检出病原菌 92 株,其中G-菌占 57.61%,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占 19.57%,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 22.8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主要G-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低(<20.0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80.00%);主要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低(0.0%),对青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高(>80.00%);白色念珠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40.00%).结论 COPD合并CAP患者常见病原微生物以G-菌多见,且呈现多重耐药,临床治疗时应据此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耐药性

    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范学义
    722-723,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 80 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疗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7.50%(P<0.05).治疗后,两组屈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IKDC、Tegn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行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疗效确切,可提升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成败及再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玉玺于亮
    724-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成败及再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9 月收治的 8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 90d随访,应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价其介入治疗成败,将mRS评分≥3 分的 20 例患者分为无效开通组,将mRS<3 分的60 例患者分为有效开通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无效开通的多因素分析.随后将 60 例有效开通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 2 个亚组,将 7d内出现再发脑出血的患者分为脑出血组 10 例,将其余患者分为非脑出血组 50 例,分析两组一般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再发脑出血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无效开通组与有效开通组患者年龄、术前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脑白质病变、合并脑萎缩、合并脑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术前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萎缩、合并脑水肿情况为介入治疗无效开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出血组与非脑出血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mRS评分、房颤史、介入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高血压、mRS评分、房颤史、介入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情况为介入治疗再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术前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萎缩、合并脑水肿情况为介入治疗无效开通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mRS评分、房颤史、介入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情况为介入治疗再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针对此类患者需早期采取措施预防介入治疗开通失败与再发脑出血情况.

    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再发脑出血改良Rankin评分影响因素

    血清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

    范会满
    727-728,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 24 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纳入合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 36 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合并颅内感染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PCT、CRP及IL-6 水平,分析血清PCT、CRP及IL-6 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PCT、CRP、IL-6 及联合检测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价值.结果 合并组血清PCT、CRP及IL-6 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经双相关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T、CRP及IL-6 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CT、CRP及IL-6 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颅内感染的AUC分别为 0.816、0.808、0.856、0.900,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且上述指标水平与颅内感染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颅内感染高血压脑出血术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预测价值

    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陈星
    729-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58 例疑似宫颈癌病变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进行DNA倍体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以活检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DNA倍体分析、TCT检查单独及联合检查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58 例疑似宫颈癌病变患者经阴道镜下活检发现,30 例(51.72%)为单纯性炎症病变;28 例(48.28%)为阳性,其中 15 例为CINⅠ,6 例为CINⅡ,4 例为CINⅢ,3 例为SCC.DNA倍体分析、TCT联合诊断的准确度 94.83%(55/58)、特异度 96.43%(27/28)、灵敏度 93.33%(28/30)、阴性预测值 93.10%(27/29)、阳性预测值 96.55%(28/29)均高于DNA倍体分析[72.41%、75.00%、70.00%、70.00%、75.00%]、TCT[72.41%、75.00%、70.00%、70.00%、75.00%]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筛查中应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TCT检测诊断价值优于各项方法单独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宫颈癌DNA倍体分析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断效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杨平
    73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AC)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2022年 12 月就诊于靖安县中医院的胆囊结石伴AC患者 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观察组行LC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丙二醛(MDA)检测值显著高于术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值低于术前,而观察组MDA检测值低于对照组,SOD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胆囊胆结石伴AC患者可减小手术创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安全性较高.

    胆囊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氧化应激反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研究

    罗涛李连业
    735-736,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收治的 60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载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 1.0×105 IU/mL≥HBV-DNA>1.0×103 IU/mL的 26 例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将HBV-DNA>1.0×105 IU/mL的 34 例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比较两组血清AF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 NP)、Ⅳ型胶原(C Ⅳ)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 NP、C Ⅳ水平的关系.结果 高病毒载量组AFP、HA、LN、PⅢ NP、C Ⅳ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 NP、C Ⅳ水平均呈正相关(r=0.597、0.325、0.388、0.583、0.474,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 NP、C Ⅳ水平密切相关,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治疗.

    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甲胎蛋白肝纤四项

    iTBS联合药物治疗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

    刘星辉
    737-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iTBS)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 29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iTBS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 31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周期均为 10 天以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社会功能[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脑神经递质水平[甘氨酸(Gly)、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ly水平高于对照组,Glu、As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BS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社会功能和脑神经递质水平.

    iTBS焦虑抑郁状态社会功能脑神经递质水平

    HIV抗体检测和NAT在HI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汤琼
    740-74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诊断中应用HIV抗体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查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于我中心接受HIV抗体筛查的 55035 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 HIV 抗体检测和NAT 的检查,以免疫印迹法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HIV抗体检测和NAT对HIV患者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效能,检测比较HIV抗体检测和NAT对早、中晚期确诊患者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免疫印迹法的检查初筛阳性患者 70 例,确诊阳性 47 例.与HIV抗体检测方式相比较,NAT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处于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V抗体检测方式相比较,NAT检测对早期的检出率更高,而NAT检测对中晚期患者的检出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HIV患者的检查中,HIV抗体与NAT的诊断价值相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核酸扩增检测技术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