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阴阳理论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

    廖岳闯宋敏董昌武汪莉...
    1086-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人体血压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ACE-AngⅡ-AT1)通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Ⅱ水解产生的7 肽-Mas受体[ACE2-Ang(1-7)-Mas]通路及相关微小核苷酸(miRNA)组成.二者在维持原发性高血压(HTN)稳定中生理功能相互拮抗,与中医阴阳理论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对立制约等内涵一致.笔者尝试提出HTN是由于RAS相关miRNA与两条轴失衡所导致;当ACE-AngⅡ-AT1 轴过度激活时,采用平肝潜阳、化痰祛湿、通窍活血等方法治疗;当ACE2-Ang(1-7)-Mas轴表达不足时,采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益精填髓等方法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Ⅱ水解产生的7肽-Mas受体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Ⅱ水解产生的7肽-Mas受体轴微小核苷酸原发性高血压阴阳理论

    基于"瘀血"探讨铁代谢失衡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高利娜巩婷胡亮亮张甜...
    1091-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作为脑卒中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 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瘀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瘀血作为特殊的致病因素与病理产物在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铁是维持生物体生命的重要微量元素,保持铁代谢平衡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铁代谢失衡已被证实参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理过程.本文以血瘀为桥梁,探讨铁代谢失衡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瘀血铁代谢卒中认知障碍相关性

    常占杰"补虚和胃、辛润通络法"论治门脉高压性胃病经验探赜

    李佳佳刘永刚南然李京涛...
    1096-1099,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脉高压性胃病是一种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导致的胃黏膜病变,中医治疗该病尚缺乏指导性专家共识,常占杰教授在临床治疗中注重虚、瘀两大病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脾虚气滞、脾虚生湿、脾虚胃缓、瘀阻胃络"病机特点,从"胃滞、胃湿、胃瘫、胃瘀"四方面论治,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借鉴.

    门脉高压性胃病胃滞胃湿胃瘫胃瘀补虚和胃辛润通络

    名老中医朱祝生教授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探析

    曾凡亮李改改周洵朱祝生...
    110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老中医朱祝生教授运用理气解郁法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丰富.朱祝生教授认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在于肺气虚衰、脾虚湿蕴、肝气失调、肾不纳气等,根本治则在于梳理气机,包括补肺散结、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温肾纳气等来治疗肺结节,现记录和整理朱祝生教授运用理气解郁法辨证治疗肺结节的医案,结合相关古籍资料,研究其基于气机失调理论治疗肺结节的相关病因病机以及方药特色,并通过医案佐证.

    肺结节积症名老中医经验理气法朱祝生

    态靶理念下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干预骨转移的靶方靶药

    张长慧曾普华郜文辉谭锴...
    1105-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态靶理念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干预骨转移的靶方靶药,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构建中医内服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药物频次频率、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图分析数据得到核心靶药组;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聚类靶方.结果 共纳入176 首方,共有药物247 味,甘草、黄芪、熟地黄、骨碎补、白芍、茯苓、白术、补骨脂、蜈蚣、白花蛇舌草为频次前10 味药,以补虚药为主,性味归经中以温、寒、平,甘、苦、辛,肝、脾、肾为主.关联规则33 条,白术-茯苓-甘草药组综合评分较高.结合复杂网络图得到 7 味药的核心靶药组为甘草、黄芪、熟地黄、白术、茯苓、补骨脂、骨碎补.聚类分析得到10 组聚类靶方.结论 骨转移以虚态为主,兼有实态,实态分为寒、瘀、痰三态,治疗当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补肾健脾调肝与散寒祛痰化瘀并举.

    态靶骨转移数据挖局靶方靶药

    基于数据挖掘的林兰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用药经验研究

    王泽林兰刘兵
    11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林兰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处方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9 年6 月—2021 年3 月林兰教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处方共209 首,建立用药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用药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用药经验.结果 对筛选出的209 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共包含113 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高于 60 次的中药共 20 味,包括山慈菇、牛蒡子、夏枯草、白芍、枳实、柴胡等.用药多寒温并用,药性以苦、辛、甘为主,归肝经药物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 个最常用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2 味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 类药物组合.结论 林兰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重视从肝论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基本治法,同时随证灵活应用清肝泻火、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法.

    甲状腺结节林兰数据挖掘古今医案云平台用药经验

    子午流注低频电针疗法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观察

    孙翔苏志伟刘博路赵亚伟...
    1116-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电针疗法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巨噬细胞分型和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 2020 年 3-10 月诊治的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2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普通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实验组给予子午流注加低频电针疗法治疗,每天于辰时或巳时开穴.2 组均以10d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比较2 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血清巨噬细胞分型[M1 型(CCL2/CD68)、M2 型(CD201/CD68)、M1/M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2 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后2 组NIHSS评分及血清CCL2/CD68、M1/M2、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Barthel指数、SS-QOL评分及血清CD201/CD68、IL-10 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77.5%(31/40),P<0.05].结论 子午流注低频电针疗法可以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M型巨噬细胞M1 型向M2 型转变,调节抗炎与抑炎因子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型子午流注低频电针疗法

    祛瘀解毒消癥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血清MMP-9、TIMP-1、VEGF水平的影响

    刘嘉乐陈梦捷张晓峰姚佳...
    1120-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祛瘀解毒消癥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 年3-10 月于西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 组,各20 例.中药组口服祛瘀解毒消癥汤,西药组口服地屈孕酮片,中西医结合组口服祛瘀解毒消癥汤及地屈孕酮片,均治疗3 个月.比较3 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MMP-9、TIMP-1、VEGF水平,统计3 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痛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MMP-9、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均<0.05),血清TIMP-1 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均<0.05).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0%(18/20)、90%(18/20)、95%(19/20),中西医结合组明显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均<0.05),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祛瘀解毒消癥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优于二者单用,且可明显下调血清MMP-9、VEGF水平,上调TIMP-1 水平,调节MMP-9 与TIMP-1 的失衡,且安全性较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祛瘀解毒消癥汤地屈孕酮金属蛋白酶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针刺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王培王正李忠心马思慧...
    1124-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 年10 月—2022 年8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诊治的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碍患者 7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2 组各36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4 周.观察比较2 组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β-内啡肽(β-EP)]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 组虚烦失眠、多梦易醒、心悸不安、烦躁易怒症状评分及PSQI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 组血清5-HT和β-E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 组血清5-HIA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7%(33/36)比72.2%(26/36),P<0.05];2 组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能够缓解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并有助于调节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针刺疗法睡眠障碍单胺类神经递质

    超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后电针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满慧静孙明君刘亚静杨静...
    1128-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后电针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12 月—2022 年12 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 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100 例行超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组100 例行超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后电针刺激.2 组治疗周期均为12 周,比较2 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总体疗效.结果 2 组干预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 组干预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88/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后电针刺激可减轻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症状体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超早期康复训练穴位按摩电针刺激肢体功能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