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防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防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王铁强

月刊

1009-0029

fire@xfkj.com.cn

022-23920225 23383612

30038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消防科学与技术/Journal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消防科学与技术》由中国消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指导办刊工作,编委会有院士一名。拥有全国各级消防管理机构、消防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消防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保险公司等最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刊登国际和国内的稿件。 报道内容 与各消防专业技术委员会合作,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消防设备、石油化工、火灾调查、战训、建筑防火和规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设置栏目 消防理论研究、性能化设计与实践、规范研究与信息、建筑防火设计、灭火指挥与训练、消防设备研究、灭火系统设计、石油化工消防、工艺防火、电气防火、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管理、火灾调查与分析、质量监督与标准化、专家访谈、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外科技信息、讨论园地及产品质量检验通报等。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五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中国科协学会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共同主办的检索性刊物《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为首批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性期刊。 联系电话:022-23387274 电子信箱:fire@xfkj.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防火涂料对木结构模型的火灾防护效果研究

    黄嘉欣邹丽张扬陈钦佩...
    1341-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防火涂料对木结构建筑的防护效果,提升古建筑在火灾中的安全性,本文通过搭建缩尺寸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火源工况下,有无防火涂料在火蔓延、温升特性及灼烧痕迹方面的差异.与油盘火源相比,木垛火源引燃周围木板所需的时间更长.防火涂料在延缓火势蔓延、降低复燃概率及减小火焰灼烧面积方面均有显著效果.试验为改进和完善古建筑消防安全中被动防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及参考.

    木结构模型阻燃涂料温度特性防火效果

    古代消防智慧对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启示探析

    李丽
    1345-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文物古建筑近5年的火灾概况,通过典型火灾案例概括了古代建筑的火灾风险特征,分析了古代建筑中体现出的古人防火意识、采取的消防技术措施.针对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安全保护措施提出了在维持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加强古建筑消防文化的研究和利用,提高重点文物古建筑开放参观门槛,借鉴天一阁管理模式,特别是严格控制火源,提高公众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意识的建议.

    文物古建筑古代建筑古代消防智慧防火意识

    不同激源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气特性研究

    张乾钧张明杰杨凯李建玲...
    1349-1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气行为,选用105 A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分析过热和过充条件下电池热失控过程和产气特性,研究发现:过充能够直接引起电池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因此,与过热致电池热失控相比,过充导致电池热失控产生的H2比例下降、CO比例上升.当过充倍率升高时,电池热失控产生的CO、H2总量变大,最大产气速率也变大,105 Ah电池在1C和1.5C的过充倍率下最大产气速率分别为0.845、1.411 g/s.和过热相比,过充产生混合气体的质量更多.本文对电池热失控产气特性的研究结果可为储能系统安全防控设计提供支撑.

    过热过充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

    基于拉曼光谱的锂电池热解气危险定量研究

    张怡张伟
    1355-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检测手段存在检测周期长、易交叉干扰等问题,系统地定量研究锂离子电池热解气体潜在危险性.提出气体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多种气体安全定量分析方法,对三元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离子电池)热解气体毒性及潜在燃爆危险性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建立的热失控特征气体预测模型,着重分析了不同荷电状态(25%、50%、75%、100%)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浓度、气体生成量、爆炸极限、压力特性、爆炸严重程度变化规律,并结合实际场景评估电池火灾毒性.研究表明:拉曼光谱气体浓度定量模型可精准预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浓度信息,H2、CO2和CO总浓度占热失控释放气体总量的80.31%~94.56%,最大压力、最大升压速率、爆炸指数和气体爆炸极限范围随着SOC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50%SOC的锂离子电池表现出最好的气体安全性,爆炸极限范围最窄,为9.66%~25.27%,电池火灾具有灾难性毒性.

    拉曼光谱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组分特征气体分析气体危险性定量分析

    试样安装对材料燃烧性能测试的影响

    曾绪斌
    1361-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材料燃烧性能试验的试样安装方法的重要性,提高材料燃烧性能测试及分级评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基于GB 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的燃烧性能分级评价方法,以SBI试验为基础,探讨了试验基材、试样拼接缝、试样固定方式、空气间隙、试样受火面等因素对材料燃烧行为的影响.试验对比表明,这些试样安装的相关因素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试样安装方法不同,可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因此,进行材料燃烧性能测试及分级评价时,应结合材料的实际应用来确定试样的安装方法.

    燃烧性能燃烧性能分级评价试样安装SBI试验

    受限空间内不同容量电池过充热失控产气及产热特性研究

    刘秀兰张倩刘通朱国庆...
    1367-1372,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充是引发热失控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同容量下储能电池单体过充热失控行为特性尚缺少讨论,其热失控演变规律仍不清晰.本文对不同容量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了过充试验.结果表明,电池挤压力是热失控早期变化最敏感的参数,可作为初期预警信号.随着过充电流倍率增加,热失控不同阶段的热量和气体释放分布完全改变,总气体产生量增加.当电池容量从50 Ah增加到280 Ah时,产气量和产热量都会迅速增加,单位容量下气体释放量增加了 1倍多,热失控危险性显著增加.

    锂离子电池过充热失控容量热量释放气体释放

    建筑隔震装置用橡胶高温下力学性能研究

    王岚朱宏辉王俊胜刘中宪...
    1373-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建筑工程隔震装置用橡胶材料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常温和高温下橡胶材料拉伸性能、剪切性能以及压缩性能的力学试验,得到橡胶材料高温下力学性能损伤规律.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橡胶材料高温本构关系和相关参数计算公式,为今后隔震装置高温下数值模拟分析提供了真实高温下基本力学性能参数依据.

    建筑工程隔震装置硫化橡胶力学性能试验本构模型

    实际火灾场景下不锈钢伞状结构倒塌分析

    陈威宗金辉沈丹月
    1379-1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锈钢伞状结构在实际火灾场景下的倒塌机制,本文以一个缩尺1:4的不锈钢伞状结构火灾试验为基础,建立并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对其在不同火灾场景下的抗火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源位置改变对伞状结构耐火性能有明显影响,当火源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时,发生在截面面积小的次支杆下方的火灾将引起结构整体倒塌破坏,而当火源位于主支杆下方时,仅引起受火区域内结构的局部破坏,剩余结构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不锈钢伞状结构温度场模拟热-结构耦合分析连续倒塌

    轨道交通双岛四线站台辅助排烟风速实测及模式优化

    刘凯
    1388-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都轨道交通中医大省医院站为研究对象,对既有辅助排烟系统效果进行了现场实测,从风阀密闭性、辅助排烟模式、辅助排烟管路等方面分析了既有辅助排烟模式的可优化空间,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并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主要结论有:组合式风阀的密闭性对辅助排烟效果影响较大;同时开启站台两端及中部站台门辅助排烟能较好地解决不同位置楼扶梯风速不均匀的问题,满足所有楼扶梯 1.5 m/s向下气流的要求;TVF与OTE风机辅助排烟时端门处存在相互抵消作用,仅开启TVF风机辅助排烟效果更好;仅开启站台一侧的站台门,减少区间隧道漏风点,可增加楼扶梯口风速.

    双岛四线辅助排烟风速实测排热风机

    外露式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耐火性能研究

    刘永利
    1394-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层建筑靠外墙的钢管混凝土柱及其节点采用外露的布置方式时,现行规范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火保护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以某超高层建筑位于室外的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FDS模拟计算,确定室外连接节点的最不利升温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节点的受力情况和耐火性能,提出室外连接节点的防火保护设计方案;最后对连接节点开展实体升温试验,节点的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防火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钢管混凝土柱室外连接节点防火保护升温曲线耐火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