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防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防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王铁强

月刊

1009-0029

fire@xfkj.com.cn

022-23920225 23383612

30038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消防科学与技术/Journal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消防科学与技术》由中国消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指导办刊工作,编委会有院士一名。拥有全国各级消防管理机构、消防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消防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保险公司等最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刊登国际和国内的稿件。 报道内容 与各消防专业技术委员会合作,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消防设备、石油化工、火灾调查、战训、建筑防火和规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设置栏目 消防理论研究、性能化设计与实践、规范研究与信息、建筑防火设计、灭火指挥与训练、消防设备研究、灭火系统设计、石油化工消防、工艺防火、电气防火、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管理、火灾调查与分析、质量监督与标准化、专家访谈、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外科技信息、讨论园地及产品质量检验通报等。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五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中国科协学会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共同主办的检索性刊物《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为首批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性期刊。 联系电话:022-23387274 电子信箱:fire@xfkj.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液体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新型热灾害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周彪葛慕滢王凯任常兴...
    767-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浸没式液冷技术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之一.在新一代热管理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诱导火灾依然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全面梳理了当前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灾害的多种模式,提出锂离子电池新型热灾害的研究趋势.首先,介绍了浸没式液冷技术及其优劣势、液冷方法以及液冷介质,重点介绍了相变液冷技术以及部分常用液冷剂的物性参数;其次,梳理了近年来浸没式液冷技术的进展与政策;再次,从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老化、热失控以及二次灾害等方面对浸没条件下新型锂离子电池热灾害的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未来浸没式液冷条件下,新型锂离子电池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文章有助于提升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组热安全性,增强热灾害发生后的应急能力.

    锂离子电池火灾液冷剂浸没式液冷技术新型热灾害模式

    强火源下难燃电缆烟气特性及吸附探测可行性研究

    刘洪永罗劭翔武昕宇张佳庆...
    774-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燃电缆因含有卤素元素,烟气具有毒性,火灾危害性大,准确探测是发现并控制事故的关键.本文采用JCY-2型建筑材料烟密度仪开展了YJV型难燃电缆强火源引燃试验,测试吸附材料吸附20、50、100 s时电缆外护套产生烟气的烟密度,并拍摄吸附材料电镜图像,运用ImageJ软件处理并分析吸附材料表面灰度和吸附颗粒特性,进而探讨加装吸附材料对提高现有光电感烟探测器探测准确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缆燃烧过程中处于不良通风条件的时间越长,烟密度峰值越低,吸附材料表面灰度越高;吸附材料能有效吸附富集烟气颗粒,烟气颗粒随吸附时间变化呈现表面附着、网状附着、环状附着的变化规律;吸附材料网线纤维直径小于 9 µm能实现较好的吸附效果.研究成果为风流环境电缆火灾预警和探测及线缆火灾调查提供了新思路.

    探测器改进难燃电缆外部火源烟气特性风流环境烟气颗粒

    低温循环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

    赵路遥童军徐果张钧铭...
    780-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工作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循环老化,导致电池容量下降、阻抗增加等性能衰退,更会加剧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文章搭建了热失控试验平台,进行锂离子电池低温环境下循环老化热失控特性研究,分析老化程度、荷电状态及其耦合条件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0℃的低温环境下,电池发生燃爆的时间提前,喷射更加剧烈,温升速率上升更为明显,但电池表面上部(近泄压阀)温度随循环圈数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电池下部没有喷射口,热量聚集导致电池下部温度略高于上部.试验同时给出了不同老化程度及荷电状态下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电压及质量损失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认识,为低温环境下运行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锂离子电池低温环境热失控充放电倍率荷电状态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研究

    李彬宁赵玉张志伟贾伯岩...
    78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低压细水雾灭火的有效性、明确影响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的关键因素,搭建了缩尺寸综合管廊低压细水雾灭火试验平台并开展了灭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压细水雾能够快速有效地扑灭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灭火时间最快为 7 s,在启动灭火系统后 50 s即可将管廊内部最高温度从650℃降至40℃.压力与喷头流量系数的改变对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影响较大,灭火时间分别最多缩短75.0%和 66.7%,平均降温速率最高为 8.2℃/s和 7.43℃/s;喷头间距的改变对灭火效能影响相对较小,灭火时间最多缩短47.3%,平均降温速率最高为6.1℃/s.

    低压细水雾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灭火效能

    高速列车车厢板破拆试验研究

    崔堃鹏关岩鹏梁晓良林金良...
    792-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车厢破拆效果,以CRH380某车型车厢板为研究对象,利用7种破拆方式开展了破拆切割试验,并以切割速度为主要指标,对比分析各方法的效率及优缺点.结果表明:无齿锯(金刚石锯片)切割、氧乙炔焰切割、液压剪剪切高铁车厢板的效率极低,破拆无效;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可以用于破拆车厢板,但是仪器笨重,不便于救援现场使用;砂轮无齿锯和双轮异向锯能够有效地完成切割与破拆工作,切割平均速度分别约为 3.38、5.68 mm/s,切割边长 60 cm救援等腰三角形的平均耗时为 532、317 s,切割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锯片磨损严重.极端情况下,对于一般高速列车车厢破拆救援场景,建议优先采用砂轮无齿锯和双轮异向锯切割车厢.

    高速列车车厢板破拆试验救援通道

    基于综合评价熵值算法的火灾风险评估

    丁诗懿杨涵
    797-799,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消防领域的决策和实时指挥能力,通过技术整合和分析消防数据,在各种消防场景中实现更精细的火灾防控、更智能的灭火救援以及更高效的后勤管理.采用综合评价熵值算法优化消防策略,深入分析消防业务的特点,探讨数据治理在消防领域的关键要素.讨论这些策略的构建方法论、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些策略有效融入现有消防实践,以达成上述目标.研究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数据管理和技术融合,在消防领域创造价值、提升火灾应对的效率和成效.

    智慧消防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治理单位消防安全评估

    地铁列车车门开启策略对区间疏散影响研究

    聂慧沈宜欣黎志华马剑...
    800-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地铁列车发生火灾,采用区间人员疏散策略时,列车车门开启数量和组合形式对疏散效率的影响较大.本文提出8种车门开启策略,构建人员疏散模型并进行校验,基于模拟仿真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向疏散时,开启全部车门的疏散效率最高,比端门疏散高57%,比客室门疏散高33%;开启全部车门疏散时,车厢内流动性增强,经车厢1疏散的人数比客室门疏散增加了88%,车厢连接处易拥堵;双向疏散时,疏散方向最上游和最下游的车门流量最大,随着疏散人数增加,各车门流量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

    地铁区间疏散车门开启策略数值仿真

    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影响因素研究

    李华孙林霞张宇荣益朋...
    806-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识别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影响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的因素,并客观系统分析因素间的层次关系和重要程度,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应急疏散至关重要.基于密室逃脱类场所行业规范和现状,从人员、建筑结构、环境、消防管理4个维度提取了 26 个影响因素,采用AISM(对抗解释结构模型)及MICMAC(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构建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影响因素3级递阶结构模型,综合分析因素间作用关系,并分析因素与管理层、运营层、玩家层3类主体对应责任关系,然后联合ANP(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和排序.结果表明:影响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的深层根本因素主要为制度与规程编制完备性、密室剧情类型、空间组合形式、空间嵌套层数等,其可通过驱动密室场所经营位置、门锁联动性、空间内部昏暗度、道具种类与数量、NPC(非玩家角色)疏散引导能力等中层特性影响因素优化,规范消防设施完备性、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安全教育与培训情况等关键共性影响因素,最终提升玩家应急疏散能力.

    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对抗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网络层次分析法

    环境压力对隧道竖井排烟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江平鲍旺旺
    813-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FDS数值模拟,研究环境压力对隧道火灾的烟气蔓延规律、烟气分层特性和竖井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压环境下隧道顶棚的烟气具有更高的温度,火源-竖井和竖井下游区域顶棚温度的纵向衰减曲线均符合指数分布,温度衰减系数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火源-竖井区域的烟气运动由热浮力主导,层化曲线变化趋势不明显,竖井下游区域层化曲线受环境压力的影响较大,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层化曲线出现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层化强度降低,烟气层稳定性下降;低压环境中竖井的排烟效果要优于常压状态下的竖井,且竖井底部产生吸穿现象的临界高度也有所增加.因此,与一般海拔地区相比,海拔较高地区的隧道发生火灾时,较高竖井的排烟效果更好,吸穿临界高度更高,对下游烟气层稳定性的影响更小,更利于疏散排烟.

    隧道火灾竖井排烟环境压力烟气分层数值模拟

    基于多特征参数的GA-WOA-BP火灾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刘全义吴孟洋艾洪舟朱培...
    820-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火灾概率预测的准确率,针对BP神经网络在拟合过程中探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参数的GA-WOA-BP火灾概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试验采集了榉木、棉绳阴燃、明燃时的火灾特征参量,计算后得到了相应的火灾类型发生概率;其次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结构,鲸鱼优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构建了GA-WOA-BP模型,提高融合算法的拟合能力.最后,以多特征火灾参数作为模型输入,以不同类型火灾发生概率作为输出完成火灾概率的预测.结果表明,相比单纯BP神经网络,基于多特征参数的GA-WOA-BP火灾概率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其评价指标RMSE、MAE、R2 分别为 0.020 22、0.014 33和0.992 31,能为火灾概率预测提供数据参考.

    多特征参数鲸鱼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火灾概率预测BP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