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湖北文理学院

丁世学

月刊

2095-4476

xfxyxb@vip.sohu.com

0710-3590704

441053

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其他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各类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刘桢诗歌审美实践脞论

    高子芹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于其《唐诗评选》中论及文学审美与创作当"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乃为趄气,乃为神笔.景尽意止,意尽言息",强调审美意象必须从直觉性的审美观照中生成,轻视艺术创作中诗人主观情感的干预.建安七子之一的刘公幹虽名不逮子建、仲宣诸人,然劲气尤高,言壮情骇,其诗歌创作一违王氏之旨意,抒写自然外物之际倾向于在"神与物游"的前提下,结合个体主观意绪对审美客体进行主观改造,将附着上诗人特殊情感的美感经验付诸咏物笔墨之中,于审美创造的过程中寄寓之于懿德佳范的歆慕、至亲契友的眷念、功业未就的怅惘,其诗歌审美实践建构了"笔气俊逸""古而有韵"的艺术风貌.

    刘祯诗歌建安七子三国审美实践

    巴蜀地区张飞祠庙的类型与性质演变

    彭波石珊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蜀地区张飞祠庙按修建主体差异可分为官方祠庙、民间祠庙、行业帮会祠庙三类.官方祠庙应始于蜀汉,但踪迹难考,初为墓祠,两宋范围扩大,在张飞生平行经、戍守地建祠蔚然成风,清代将祠庙祭祀纳入祀典,官方崇祀达到顶峰;民间祠庙至少可追溯至五代,两宋数量增多,一直延续至清;行业帮会祠庙始于清代,与跨地区商业贸易兴起关系密切.不同类型祠庙在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和性质是有差异的.官方祠庙价值取向从纪念"忠义仁勇"转向为显圣"助顺诛逆",纪念性淡化,神圣性增强;民间祠庙实现了意义重构,从"厉祀"演变为"善祀";而行业帮会祠庙是张飞祠庙新形态,与传统祠庙的性质、功能有着本质不同.

    巴蜀祠庙张飞

    米芾论书诗丛考

    方文博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以书法家为世人所熟知.由于米芾《山林集》于北宋末年即已散佚,故其文学作品传世有限,其文学地位一定程度上亦为其书法家身份所遮蔽.米芾现存诗作中仍存数十首论书诗,对研究米芾的书法、交游以及文学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料,然学术界关注仍然较少.对于这些论书诗的初步考证,是开展对米芾综合研究的重要基础准备.通过对米芾论书诗逐一考证,能更加清晰勾勒出米芾的书画观,对一些现行观点进行质疑与勘误,也有助于对米芾的交游与文学做进一步的研究.

    米芾论书诗书法

    历史性城市文化景观意象营造策略——以襄阳市为例

    王莉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高速建设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和传统人文资源不断遭到侵蚀与破坏,景观格局相对混乱,城市面貌趋同的现象严重.因此,对城市景观资源的发掘、保护与重组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以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为例,借助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构成要素的观点对襄阳文化景观意象构成元素重新加以分解剖析,探寻、挖掘其内涵与特色.并通过山水城体系的重塑、景观视廊的优化重组,动态开放的文化景观系统的构建,街道意象空间的演绎等措施优化提升文化景观意象营造,塑造清晰鲜明的景观特色,增强襄阳城市意象表达力.

    文化景观景观意象历史性城市襄阳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意涵、价值意蕴及当代实践

    黄智慧邵献平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孕育而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有其内在生成的发展逻辑.从"全过程"的实践形态和"人民民主"的价值形态的统一层面来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意涵,是厘清这一思想生成逻辑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层面上的民主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中国人民通过民主政治参与和基层社会治理展现主体性的现实诉求所形成的双重合力推动了这一思想的生成发展,在参与式民主和回应性民主、程序性民主和实质性民主的统一之中蕴含着这一思想的现实价值.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方向扎实推进,"目标—制度—实践"三位一体的逻辑闭环构成了这一思想的当代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新时代

    涉案企业合规不起诉中的第三方监管制度

    翟艳吴小松
    35-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案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改革是检察院系统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最新举措,第三方监管制度则是确保合规不起诉能实现"严管厚爱"的重要依托.第三方监管主体不是检察院监管权力的延伸,相对于企业而言,其既是合规监管者,又是涉案企业完善合规计划的协助者,因此需要设置惩罚与激励机制以保障第三方监管主体的独立性.第三方监管的专业性暗含着节约成本的维度,不仅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也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第三方监管的本质是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涉案企业为完成证明责任自愿采取该措施,因此监管费用应主要由涉案企业承担.可以借鉴破产管理人因案制宜选择专业执业个人,从而降低企业破产费用,还可以采取创设合规基金、分段支付等办法保障涉案企业不会因监管费用问题而无法进入合规整改程序.

    合规不起诉第三方监管独立性监管费用

    古诗词经典的新时代传承问题探讨——以《经典咏流传》为例

    陈宝琳李曼曼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经典传承问题是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分析了古诗词经典深具人文价值与艺术魅力的新时代传承意义、面临的文化时间与新媒介空间传承危机,进而以《经典咏流传》栏目为例,探讨了它于"再现"与"重建"中"流传","声""像"碰撞中"流行"的新时代传承路径,以期为相关的经典传承问题研究提供借鉴性思考.

    古诗词经典传承《经典咏流传》传统文化

    曹禺创作焦虑的多重表达模式——基于信件材料的考察

    郭羽思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禺创作困境的成因已得到详尽研究.然而,曹禺对创作焦虑的表达尚且面目模糊.基于曹禺信件,可以总结出若干表达模式:早年与方瑞通信的"流通转化"模式,信件文本顺畅高效地转化为剧作文本,因此不感焦虑;晚年与巴金通信的"挣扎解剖"模式,频繁提及创作问题,感性经验稀少割裂,无法转化为虚构性创作素材;与女儿通信的"鞭策寄望"模式,以血缘为基点反照自身,卸载和缓解创作焦虑;与李玉茹通信的"琐屑纪实"模式,在私密语境中暂时摆脱创作焦虑,虚构性写作向纪实性写作嬗变.总之,曹禺信件是其创作困境的直接证据,揭示出其创作困境始终是随身份和情境而转移的动态现象综合.

    曹禺创作困境信件巴金

    朱光潜20世纪30年代的诗学活动及诗学观

    邓慧茹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光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过一系列的诗歌实践活动,这既是为新诗发展寻找新出路的积极有益尝试,也为其本人诗歌理论建设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提供了现实根据.文章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入手,从他组织举办读诗会、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批评以及创作《诗论》等活动来探究其强调实质与形式相统一、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以及对于情趣、意象、意境都有独到见解的诗学观.与诗人批评家相比,朱光潜以单纯理论家的身份对于诗歌的研究更为客观,其诗歌的理论建设也更加的完整、系统、科学.

    朱光潜新诗《诗论》

    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评估体系构建

    曹秀萍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开展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与评估对促进中国文化英语教学、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对比分析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等三个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结构界定为"知识""技能"和"态度"3个一级指标和"中国文化知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策略能力""工具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中国情怀""文化自信""跨文化同理心""全球意识"12个二级指标,并对各个指标提出了"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英语宣介项目""项目反思与评价""问卷调查""试卷测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标准,构建了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评估体系框架.

    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跨文化能力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