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湖北文理学院

丁世学

月刊

2095-4476

xfxyxb@vip.sohu.com

0710-3590704

441053

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其他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各类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关羽水军作战行踪看荆门地区在三国时期的战略价值

    王前程邓媛媛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门地区(古当阳县、云杜县等地)在汉末三国时期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是三国英雄拼死争夺的战略要地之一.蜀汉名将关羽后半生的军事生涯与荆门汉水密不可分:他统领水军在汉津(今荆门市沙洋县马良镇)拯救蜀汉集团于危难之中;他深入汉水绝北道(今荆门境内汉水航道),迫使曹仁放弃江陵,为吴蜀集团夺取南郡立下汗马功劳;他在汉水之滨逐步击退诸多曹魏名将,成功建立了荆州水军基地与攻防体系;他沿汉水航道北伐襄阳,建立了威震华夏的惊人战绩,为蜀汉集团的发展开创了十分有利的战略局势.

    关羽荆州水军荆门汉水三国

    蜀汉尚书令陈祗"踣国"辨正——兼论《三国志·董允传附陈祗传》编次思想

    李梓豪王海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祗曾以侍中守尚书令的身份,成为蜀汉政权后期运转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传世文献对其述评存有分歧.《华阳国志》《通鉴》将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录于陈祗生前,《通鉴》说其"巧佞""阿意迎合",成为后世诸多负面评价的史源.然而,《三国志》有关陈祗"表里""媚兹一人"的记载并非贬义,其史学形象在后世发生明显流变.刘禅"自摄国事"背景下,陈祗取得"媚兹一人"般的信任,发挥协同"表里"的作用,对"诸葛之成规"乃至蜀汉政权的存续意义重大.或出于"为尊者讳",陈寿在《三国志》中以黄皓行为掩饰刘禅之过,未点明蜀汉政局衰败的根源;又以似不合常理的《董允传附陈祗传》编次,向后人隐晦传达上述内容.

    陈祗踣国《三国志》编次思想

    襄阳方言"看+叫/给+你+V/A+的+……"句式研究

    张婧珮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看+叫/给+你+V/A+的+……"句式是襄阳方言中的常用句式,在小三角理论框架下分析句式限制、语义特征和语用特色,结果表明句式中动词、形容词的选择在语法、语义、语音上有许多限制条件.关于句式的语义,"看"属于话语标记;"叫/给"都可以表示处置义,"叫"还可以用来表示被动义;"的"具有确认行为或状态、加强程度的语法意义;而句式整体具有主观评价义.句式还具有口语特点浓厚、感情色彩丰富的语用义,并且可以凸显焦点,表达言外行为.此方言句式与普通话"看+把+你+V/A+的+……"句式以及"看+叫/给+你+V/A+得……"句式的用法也值得一同比较讨论.

    襄阳方言"看+叫/给+你+V/A+的+……"语义语用句式比较

    "岂敢窥群策,悲秋自楚人"——吴国伦对宋玉悲秋主题的承继与发展探微

    陈珍钰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国伦晚年里居楚地,深受楚地文风浸染,且与宋玉有着相似的人格气质及仕途遭际,因此在创作中大量接受了宋玉《九辩》及其他作品,尤其宋玉开创的悲秋主题引起吴国伦强烈的情感共鸣.吴国伦汲取了宋玉辞赋的创作特色,继承宋玉的悲秋主题,表达身世之感、宦游之思、生命之叹、家国之忧等多重情感内涵.他在感伤的基调上融入了乐秋的情怀,表现出不同于宋玉的悲秋态度,是悲秋主题的拓展与深化.

    吴国伦宋玉悲秋主题承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解与适用——以一起强制猥亵案为分析样本

    詹爱军胡晓建杨勇胜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民事权利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事立法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也日益完善,但我国刑事法律却拒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存在.为有效解决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文章以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强制猥亵案为切入口,对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法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做法提出质疑,继而从历史渊源、制度惯性、思想观念等三个方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积极构建和持续扩张"一般不予受理"的例外情况进行路径探索.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未成年人

    人格权禁令中"难以弥补的损害"认定标准研究

    杨文灏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创设人格权禁令制度,使其在理论研究上得到广泛关注,但人格权禁令制度适用中"难以弥补的损害"认定标准的研究较少.基于对现有司法判例的研究发现,人格权禁令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有限,而"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认定标准是人格权禁令在司法适用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人格权禁令中"难以弥补的损害"认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认定标准的基本路径,旨在更好发挥人格权禁令制度在人格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人格权禁令难以弥补的损害认定标准损害赔偿

    论《醒世姻缘传》回目的叙事策略

    吴曦胡小林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醒世姻缘传》的回目包含了人物和情节等重要因素,将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有机联动,互相映衬.而且回目利用预叙和倒叙的手法,制造交错的叙事时间,深刻体现作者对于叙事的把控,也使得故事更加立体、完整.同时,回目的字里行间还暗含着作者对于不同人物的评价和作者自己的道德倾向,使得小说带有道德劝诫的意味.

    《醒世姻缘传》回目叙事策略

    明清章回小说药物叙事论略

    杨佳孙雨晨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章回小说中,有大量与药物有关的情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药物叙事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现象,明清章回小说"药物叙事"形态之多样、书写篇目之多均超越前代,并且在不同类型的小说中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模式.在作为叙事文本的明清章回小说中,药物意象正如戏曲舞台上的布景、道具一样,是塑造人物、结构全篇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药物叙事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也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文化,反映出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内涵.

    章回小说药物叙事叙事功能文化内涵

    汉代乐府的艺术管理机制探析

    袁家欢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乐府作为汉代的一个艺术机构,对汉代艺术的繁荣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还促进了诗赋文学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代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因此,学者对于汉代乐府所展开的多角度研究从未停止,文章将从艺术管理的角度对汉代乐府展开初步探讨和分析,对汉代乐府的宏观管理和内部管理机制进行考论,进而对其管理模式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并对其进行反思,以扩充汉乐府的研究范围.

    汉代乐府艺术管理国家管理内部管理

    对话与创新:中国特色译学话语构建之路

    陈倩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20年间,国内翻译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中国译学的国际传播度与关注度并不高,阻碍了翻译研究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形成.学科发展终究离不开广泛的对话与交流,保障中国译学与国际译学健康、开放、持续的学术对话才是扭转失衡之道.为建立中西学术对话的长效机制,我们应当创新本土译学话语实践;关注译学前沿课题、掌握前沿技术、拓展译学研究对象;强化学术训练、打造中国译学的国际传声筒.

    翻译研究中国译学学术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