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湖北文理学院

丁世学

月刊

2095-4476

xfxyxb@vip.sohu.com

0710-3590704

441053

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其他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各类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荆州占》辑佚导论

    于泽泱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献不足征是困扰汉晋天文星占学研究的一大难题.而在汉晋六朝的天学之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能反映荆州学派学术特色的《荆州占》无疑颇具辑佚价值.文章对《荆州占》及其流布过程做出介绍,并对此书的辑佚原因与佚文来源进行说明,同时就辑佚《荆州占》过程中所发现的同条异引、引文来源不同等文献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结合文献基础,对恢复《荆州占》旧貌做出尝试.

    《荆州占》《荆州星占》荆州学派星占刘表刘叡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玖]》释文校勘札记

    刘馨
    12-1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玖]》整理者的释文同图版相比对,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其进行了细化整理,从误文、脱文、衍文及未释四个方面提出部分校勘意见.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玖]》孙吴三国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匾额的语言信息与山水人文的关联性——以襄阳和十堰山区的明清民居建筑为例

    张静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襄阳和十堰山区现存的明清传统民居匾额语言信息的搜集整理、类型分类、内容解读,能够探寻匾额语言背后深层意境的表达方式.匾额语言信息通过"言、象、意"阐释建筑、人与环境深层关联的方式,其本质是人居环境设计中整体观与系统观的体现.透过匾额语言信息,可以对传统民居有一种更真实、更系统、更完整的空间体验.全面又科学的人居环境设计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现代乡土建筑空间设计需要建立起人地共生、人文延续和整体发展的科学人居环境设计观,从而更好地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明清民居建筑匾额山水人文襄阳十堰

    追溯与超越:"三个务必"的出场逻辑及实践理路

    庞文兴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升华,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密钥,是党保持政治觉醒的清醒剂.这一新的要求是在总结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保持政治清醒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逻辑、内在逻辑和价值逻辑,构成结构严密、相辅相成的逻辑统一体."三个务必"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加强理论创新及促进制度完善的实践指向.

    三个务必出场逻辑价值定位实践指向

    论《哥达纲领批判》中蕴含的共享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牛梅芳崔晓敏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提出了以公有制为基础,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前提下,全体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成果,逐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蕴含的共享发展思想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为新时代的共享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启示.

    《哥达纲领批判》共享发展人民共享渐进共享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困境与对策

    何晓红何妍高震乾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的共识,国家对未成年人罪犯的追责方式也正趋于轻刑化、非刑罚化和非监禁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施行以来,在"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背景下,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能力、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成为了检察机关必须重视的问题.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现状来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着应矫未矫、监督力量不足、监督效果难以保证、监督专业性欠缺、公检法司协作不足等问题,需要从优化考核指标、整合社区矫正资源、丰富监督方式、总结实践经验和建立多方协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应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困境,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与保护.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检察监督

    数字时代民法解法典化的"理性"与"抉择"

    王婧尧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及其带来的新兴产物给法学领域造成了一定的碰撞与冲击,从而使得解法典化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然而数字时代下民法的解法典化问题并非形式意义上的将民法典解构,而是扫清在法典化状态下埋藏的可能发生解法典化的隐性障碍.解法典化的"理性"是指不破坏法律部门的传统性分类以及确保法典完整性的情况下,打破传统单行法的惯性思维,以新模式和新视角重新审视单行法以应对新挑战和新机遇.而解法典化的"抉择"是为消除数字时代带来的隐患进行退位与让步,允许数字法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在该学科领域下重新看待客体、权益以及侵权方面的问题.不过无论今后民法以"理性"还是"抉择"的方式应对,解法典化现象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

    数字时代民法解法典化数字社会数字法学

    触类旁通:魏晋六朝文论与棋论会通考辨

    刘莉莉孙瑞雪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末魏晋六朝,文论与棋论遥相呼应,共融共通.从批评方法看,二者皆以"品第"方式推出时代楷模,以供学习和模拟;从批评范畴看,文论和棋论都有尚"势"的特征,以势之定与变探讨为文与行棋之具体技巧;至于境界层面,二者的理论建构都可归结为易道,传达出天人合一之感,极具生命意识.此种共融共通实是因为二者的理论建构都滥觞于中华民族的儒道法及兵家思想,此种趋势在魏晋六朝之后亦有承传.

    魏晋六朝文论棋论品第

    论宋代传奇小说中诗歌的叙事性

    刘明川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传奇中保存着大量诗歌,总体呈现出浓烈的叙事倾向.宋代史学繁荣,传奇小说深受史学观念影响,具备鲜明的尚实风格和浓厚的纪事意味.小说中的诗歌受其沾溉,成为记录事件经过或叙述具体境况的特殊文本,包含丰富的情景事态.诗歌因表现方式的差异呈现出片段式、概括式、本末式的不同叙事形态,又因所处位置的区隔形成了开头、中间和结尾三种叙事模式.宋代传奇诗歌叙事性的彰显,是文体自身演进的结果,亦是小说内部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

    宋代传奇小说诗歌叙事形态叙事模式

    王国维本末之辨的诗学阐明——以"兴趣""神韵"和"境界"为中心的考察

    贾荣华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以来,其对于中国的诗学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王国维提出了《人间词话》的核心理论,即"境界"一说,多少年来一直在中国诗学理论的分析与批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且其第九则对于"兴趣"和"神韵"的本末之辨也一直受到学界的众多争议.文章试图通过重新梳理"兴趣""神韵"和"境界"三个概念的丰富内涵,探究王国维提出的本末之辨的逻辑线索与其内在原因.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