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23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 69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73例,女1 219例;年龄为61(55~66)岁.5 692例患者中,127例发生颈部淋巴结寡转移,其中23例行单纯手术治疗,设为单纯手术组;74例行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设为放化疗组;30例行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设为联合治疗组.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基线资料差异采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进行校正.采用X-tile软件(v3.6.1)确定预后最佳截断值.中位随访时间采用逆Kaplan-Meier法计算,数据缺失值采用多重插补法处理.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 (1)生存情况.12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3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5%、43.0%、36.5%,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60.2%、45.7%.IPTW校正后,单纯手术组、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5、23、61个月;单纯手术组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9%、69.7%、43.6%,放化疗组患者分别为61.1%、37.3%、32.6%,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为60.9%、52.9%、52.9%,3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05).单纯手术组、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未达到、60、45个月;单纯手术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82.0%、55.1%,放化疗组患者分别为91.3%、57.4%、46.8%,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为87.1%、64.3%、32.2%,3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05).(2)预后分析.IPTW校正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合并症、行新辅助治疗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25,2.74,95%可信区间为1.08~5.65,1.49~5.06,P<0.05),行新辅助治疗、寡转移时间≤24个月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85,2.08,95%可信区间为1.52~5.34,1.04~4.17,P<0.05).进一步分析,行新辅助治疗与未行新辅助治疗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35.3%、16.4%和91.6%、72.6%、5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P<0.05);寡转移时间≤24个月和>24个月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9%、53.9%、40.1%和97.8%、80.5%、5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P<0.05).结论 单纯手术治疗、放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预后无差异;有合并症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寡转移时间≤24个月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行新辅助治疗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行新辅助治疗、寡转移时间>24个月患者预后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