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模式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预后分析的真实世界研究

    敖永陈骏英林僖张诠...
    1316-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23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 69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73例,女1 219例;年龄为61(55~66)岁.5 692例患者中,127例发生颈部淋巴结寡转移,其中23例行单纯手术治疗,设为单纯手术组;74例行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设为放化疗组;30例行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设为联合治疗组.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基线资料差异采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进行校正.采用X-tile软件(v3.6.1)确定预后最佳截断值.中位随访时间采用逆Kaplan-Meier法计算,数据缺失值采用多重插补法处理.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 (1)生存情况.12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3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5%、43.0%、36.5%,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60.2%、45.7%.IPTW校正后,单纯手术组、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5、23、61个月;单纯手术组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9%、69.7%、43.6%,放化疗组患者分别为61.1%、37.3%、32.6%,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为60.9%、52.9%、52.9%,3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05).单纯手术组、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未达到、60、45个月;单纯手术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82.0%、55.1%,放化疗组患者分别为91.3%、57.4%、46.8%,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为87.1%、64.3%、32.2%,3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05).(2)预后分析.IPTW校正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合并症、行新辅助治疗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25,2.74,95%可信区间为1.08~5.65,1.49~5.06,P<0.05),行新辅助治疗、寡转移时间≤24个月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85,2.08,95%可信区间为1.52~5.34,1.04~4.17,P<0.05).进一步分析,行新辅助治疗与未行新辅助治疗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35.3%、16.4%和91.6%、72.6%、5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P<0.05);寡转移时间≤24个月和>24个月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9%、53.9%、40.1%和97.8%、80.5%、5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P<0.05).结论 单纯手术治疗、放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预后无差异;有合并症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寡转移时间≤24个月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行新辅助治疗是影响颈部淋巴结寡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行新辅助治疗、寡转移时间>24个月患者预后更佳.

    食管肿瘤颈部淋巴结寡转移预后影响因素

    本刊2024年第11期重点内容介绍

    1325页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薛然荣沈裕厚方晓霞孙明明...
    1326-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操作困难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1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29例,女102例;年龄为(72.6±2.7)岁.患者均行ESD治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1)ESD手术情况.33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7±8)min,整块切除327例、分块切除4例.331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出血1例、纵隔气肿2例、食管狭窄2例、食管穿孔 3例,以上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无需手术.331例患者肿瘤浸润深度:上皮层109例、黏膜固有层155例、黏膜肌层9例、黏膜下层(<0.2 mm)12例、黏膜下层(≥0.2 mm)42例.331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302例,腺癌29例.331例患者中,57例为ESD操作困难.(2)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操作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左壁肿瘤、纵向肿瘤长径>30 mm和肿瘤周长与食管周长比>1/2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操作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903,6.699,5.387,95%可信区间为1.423~10.702,1.222~36.735,1.492~19.468,P<0.05).结论 食管左壁肿瘤、纵向肿瘤长径>30 mm和肿瘤周长与食管周长比>1/2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操作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食管肿瘤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难度影响因素

    本刊2025年第1~6期重点选题

    1331页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小莉聂玉胜马秋月关磊...
    1332-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LHHR)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15例行LHH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0例,女125例;年龄为(62±14)岁.患者于LHHR后6个月进行症状评分和生命质量评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基于AIC(Akaike信息准则)原则选择最优模型.结果 (1)治疗情况.215例患者中,行LHHR+胃底折叠术(Dor术)162例,行LHHR+重建HIS角53例.215例患者术后6个月烧心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0(0~4)分、反酸症状VAS评分为0(0~9)分、嗳气症状VAS评分为0(0~9)分、胸痛症状VAS评分为0(0~9)分、早饱症状VAS评分为0(0~9)分.(2)手术前后生命质量评估情况.215例患者行LHHR前生理机能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为(80±24)分、术后为(87±18)分;术前生理功能SF-36评分为(49±45)分、术后为(68±38)分;术前躯体疼痛SF-36评分为(65±23)分、术后为(74±19)分;术前一般健康状况SF-36评分为(46±7)分、术后为(51±9)分;术前精力SF-36评分为(67±19)分、术后为(75±17)分;术前社会功能SF-36评分为(71±24)分、术后为(81±18)分;术前情感职能SF-36评分为(60±45)分、术后为(77±33)分;术前精神健康SF-36评分为(68±19)分、术后为(76±17)分;术前健康变化SF-36评分为(33±19)分、术后为(57±28)分;上述指标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2,-8.73,-8.20,-10.08,-9.75,-8.83,-8.00,-9.88,-12.95,P<0.05).(3)影响 LHHR 后 6 个月身体成分总评分(PCS)和心理成分总评分(MC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精神疾病、脑梗死、低蛋白血症、术后6个月反酸和胸痛VAS评分是LHHR后6个月PC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精神疾病、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术后6个月烧心和嗳气VAS评分是LHHR后6个月MC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LHHR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性别、年龄、精神疾病、脑梗死、低蛋白血症、术后6个月反酸和胸痛VAS评分是LHHR后6个月PCS的独立影响因素;精神疾病、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术后6个月烧心和嗳气VAS评分是LHHR后6个月MCS的独立影响因素.

    生命质量修补术预后腹腔镜检查

    Clavien-Dindo分级与并发症综合指数评估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应用价值

    孙锋黄一博孙燕王萌...
    1338-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lavien-Dindo分级(CDC)与并发症综合指数(CCI)评估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 484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86例,女398例;年龄为(60±17)岁.根据CDC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划分等级,并计算CCI.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DC、CCI与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CDC、CCI与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的相关性.结果 (1)术后早期并发症的CDC与CCI分布.1 484例患者中,432例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其中322例为单一并发症,110例伴有多种并发症.432例患者CDC Ⅰ、Ⅱ、Ⅲa、Ⅲb、Ⅳ、Ⅴ级并发症分别为231、137、45、13、3、3例.432例患者CCI为17.2±11.7,CCI峰值为8.7和20.9.(2)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70岁以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391,1.535,1.521,95%可信区间为 1.083~1.786,1.187~1.985,1.055~2.192,P<0.05).(3)CDC、CCI与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的相关性分析.432例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中,CDC、CCI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r=0.574,0.576,P<0.05);两者与住院总费用均呈正相关(r=0.413,0.438,P<0.05).110例伴有多种术后并发症患者中,CDC、CCI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r=0.514,0.537,P<0.05);两者与住院总费用均呈正相关(r=0.427,0.474,P<0.05).(4)CDC、CCI与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的回归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C≥3级、年龄≥70岁、术前C反应蛋白≥10g/L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级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CCI越大,术后住院时间越长.CCI标准b值0.467高于CDC≥3级标准b值0.212.住院总费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C分级≥3级、年龄≥70岁、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ASA分级≥3级及病理学分期Ⅲ~Ⅳ期增加了患者住院总费用,而女性会减少住院总费用;CCI越大,住院总费用越高.CCI标准b值0.449高于CDC≥3级标准b值0.061.结论 CDC与CCI均能较好地反映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与CDC比较,CCI可更好预测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

    胃肿瘤根治术早期并发症并发症综合指数Clavien-Dindo分级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更新上线

    1344页

    微创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漏及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梁承龙林夏李政焰吴维高...
    1345-1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漏及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 13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 174例,女961例;年龄为(57±11)岁.术后≤4d发生消化道漏为早期消化道漏,术后>4d发生消化道漏为晚期消化道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1)术后未发生消化道漏和发生消化道漏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3 135例患者中,术后未发生消化道漏和发生消化道漏患者分别为3 056例和79例,两者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新辅助化疗史、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术者经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发生消化道漏及治疗情况.79例术后发生消化道漏患者中,食管空肠吻合口漏36例(2例合并空肠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漏29例、胃空肠吻合口漏11例、食管胃吻合口漏2例、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漏1例,同一例患者可合并≥ 1种消化道漏;34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31例经穿刺引流或内镜介入治疗后好转,14例行二次手术治疗(5例围手术期死亡).79例患者术后发生消化道漏时间为5(4,8)d,最早发生于术后1d,最晚发生于术后16d.(3)术后消化道漏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史、全胃切除、术者经验≤50例是影响微创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消化道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4.262,2.179,5.015,95%可信区间为 1.386~13.110,1.026~4.627,2.378~10.537,P<0.05);年龄>60 岁、全胃切除、术中出血量>200 mL是影响微创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晚期消化道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031,2.804,2.223,95%可信区间为1.631~5.631,1.535~5.122,1.190~4.151,P<0.05).结论 微创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消化道漏患者多数通过非手术方法可治愈;新辅助化疗史、术者经验≤50例是影响微创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消化道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200 mL是影响微创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晚期消化道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全胃切除是影响微创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晚期消化道漏的双重独立危险因素.

    胃肿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消化道漏早期晚期危险因素

    改良关闭overlap吻合口共同开口方式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张万红麻宇超李林杰王振华...
    1354-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关闭overlap吻合口共同开口方式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收治的39例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例,女12例;年龄为(61±9)岁.患者均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overlap吻合,并采用改良方式关闭overlap吻合口共同开口.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术中和术后情况.39例患者均顺利施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overlap,术中均行改良关闭吻合口共同开口,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开胸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10±52)min,术中出血量为(132±5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11)枚,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3±0.3)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为(4.4±0.6)d,首次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为(5.2±0.4)d,术后住院时间为(9.5±3.1)d.(2)并发症情况.39例患者中,7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5例、Ⅲ级并发症2例.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3)随访情况.39例患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均未显示吻合口漏情况,均获得术后1、3、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复发、转移、死亡情况发生.结论 改良关闭overlap吻合口共同开口方式运用于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胃肿瘤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Overlap吻合改良关闭共同开口消化道重建

    基于CT检查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组织病理学生长方式的预测价值

    陈宇敖利张一帆刘伟...
    1359-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检查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灶组织病理学生长方式(HGP)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CRCL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54±13)岁.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均行根治性切除术.10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7∶3分为训练集70例和验证集30例.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验证集用于验证预测模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及筛选.提取100例CRCLM患者1 635个影像组学特征,筛选组内相关系数>0.8的特征,经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回归分析降维,最终筛选 6个影像组学特征(wavelet-LHL_firstorder_Kurtosis、lbp-2D_firstorder_Median、original_shape_Spgericty、original_shape_VolxelVolume、wavelet-HLH_glrlm_GLNUN、wavelet-HLL_glcm_Imc2).(2)影响训练集CRCLM患者HGP类型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癌胚抗原和术前CA19-9是训练集CRCLM患者HGP类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6.83,3.26,95%可信区间为1.04~258.60,1.07~19.32,P<0.05).(3)HGP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训练集中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98(95%可信区间为0.96~1.00)、准确度为0.91、灵敏度为0.89、特异度为0.90;验证集中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4(95%可信区间为0.63~1.00)、准确度为0.90、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0.88.结论 基于CT检查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同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对CRCLM的HGP具体类型有预测作用,且效能较好.

    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影像组学结直肠癌肝转移计算机断层摄影病理组织生长方式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