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反应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α-PD-1)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抗肿瘤疗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我国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0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178例,女27例;年龄为(52±12)岁.基于治疗后6~8周AFP反应,将患者分为AFP反应(AFP水平与基线比较下降≥50%)和AFP无反应(AFP水平与基线比较下降<50%).观察指标:(1)AFP反应评估抗肿瘤疗效.(2)患者预后比较.(3)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或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结果 (1)AFP反应评估抗肿瘤疗效.205例肝癌患者治疗前AFP均为阳性,基线AFP水平为1 560(219,3 400)μg/L,均行TKIs联合α-PD-1治疗,治疗6~8周后AFP水平为776(66,2 000)μg/L.205例患者治疗后,AFP反应88例,AFP无反应117例.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AFP反应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05%(37/88)和94.32%(83/88),AFP无反应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24%(19/117)和64.10%(75/117),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846,25.950,P<0.05).参照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AFP反应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32%(61/88)和94.32%(83/88),AFP无反应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3.33%(39/117)和64.10%(75/117),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6.030,25.950,P<0.05).(2)患者预后比较.20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4~3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17.8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8%、7.2%,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7%、31.5%.AFP反应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7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9.6%、14.2%;AFP无反应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7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2.0%;两者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54,P<0.05).AFP反应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2%、56.3%;AFP无反应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6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3%、14.5%;两者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99.P<0.05).(3)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联合经肝动脉介入治疗、AFP反应是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Kls联合α-PD-1治疗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474,1.584,0.631,0.367,95%可信区间为1.069~2.033,1.159~2.167,0.446~0.893,0.261~0.51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大血管侵犯、肝外转移、AFP反应是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KIs联合α-PD-1治疗后总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347,1.914,1.673,0.312,95%可信区间为 1.041~1.742,1.293~2.833,1.141~2.454,0.197~0.492,P<0.05).结论 治疗后6~8周的AFP反应可有效评估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KIs联合α-PD-1治疗的抗肿瘤疗效.AFP反应是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KIs联合α-PD-1治疗后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