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方法选择和术中超声应用策略

    王宏光王之浩
    228-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肝脏解剖认识的深入以及荧光腹腔镜设备的使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和术中超声检查是目前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实时影像学引导最常用的两种技术手段,尤其对于肝段间立体界面的标定和引导肝实质离断尤为重要.笔者冋溯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对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方法的选择和术中超声的应用进行阐述.

    肝肿瘤解剖性肝段切除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术中超声腹腔镜检查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235页

    人工智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尹大龙施舒鹏
    236-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肝癌领域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应用于肝癌研究各阶段,以期全面改善肝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肝癌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后者是前者的1个分支并基于神经网络结构.当前,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在肝癌中已展示出巨大潜力,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提高结果的泛用性和可解释性等.笔者系统阐述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肝癌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目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探索的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肝肿瘤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应用和展望

    本刊2024年各期重点选题

    241页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张辉付颖谭斌彬邵明华...
    242-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是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其治疗模式是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协同,即使我国肝癌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众多,治疗结局仍不如人意.钇-90应用20余年,积累了大量国外临床数据.笔者基于临床实践,深入阐述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肝肿瘤钇-90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甲胎蛋白反应评估中晚期肝癌靶免联合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林孔英陈清静郭洛彬杨云...
    248-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反应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α-PD-1)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抗肿瘤疗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我国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0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178例,女27例;年龄为(52±12)岁.基于治疗后6~8周AFP反应,将患者分为AFP反应(AFP水平与基线比较下降≥50%)和AFP无反应(AFP水平与基线比较下降<50%).观察指标:(1)AFP反应评估抗肿瘤疗效.(2)患者预后比较.(3)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或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结果 (1)AFP反应评估抗肿瘤疗效.205例肝癌患者治疗前AFP均为阳性,基线AFP水平为1 560(219,3 400)μg/L,均行TKIs联合α-PD-1治疗,治疗6~8周后AFP水平为776(66,2 000)μg/L.205例患者治疗后,AFP反应88例,AFP无反应117例.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AFP反应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05%(37/88)和94.32%(83/88),AFP无反应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24%(19/117)和64.10%(75/117),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846,25.950,P<0.05).参照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AFP反应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32%(61/88)和94.32%(83/88),AFP无反应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3.33%(39/117)和64.10%(75/117),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6.030,25.950,P<0.05).(2)患者预后比较.20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4~3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17.8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8%、7.2%,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7%、31.5%.AFP反应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7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9.6%、14.2%;AFP无反应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7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2.0%;两者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54,P<0.05).AFP反应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2%、56.3%;AFP无反应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6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3%、14.5%;两者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99.P<0.05).(3)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联合经肝动脉介入治疗、AFP反应是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Kls联合α-PD-1治疗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474,1.584,0.631,0.367,95%可信区间为1.069~2.033,1.159~2.167,0.446~0.893,0.261~0.51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大血管侵犯、肝外转移、AFP反应是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KIs联合α-PD-1治疗后总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347,1.914,1.673,0.312,95%可信区间为 1.041~1.742,1.293~2.833,1.141~2.454,0.197~0.492,P<0.05).结论 治疗后6~8周的AFP反应可有效评估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KIs联合α-PD-1治疗的抗肿瘤疗效.AFP反应是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KIs联合α-PD-1治疗后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因素.

    肝肿瘤甲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预后

    PVE或PVE联合TACE对肝细胞癌二期手术及预后的影响

    倪俊声李曜刘学侯国军...
    257-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门静脉栓塞术(PVE)或PV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无法一期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行二期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6日至2022年12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102例无法一期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2例,女20例;年龄为52(25~73)岁.102例患者中,72例患者转化治疗方法采用PVE+TACE,设为PVE+TACE组;30例采用PVE,设为PVE组.观察指标:(1)二期手术切除率和剩余肝体积(FLR)增长情况.(2)二期手术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二期手术切除率和FLR增长情况.PVE+TACE组、PVE组患者二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72.2%(52/72)、5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00,P>0.05).PVE+TACE组52例行二期手术患者二期手术等待时间、FLR增长量、FLR增长速度分别为20(14~140)d、140(62~424)mL、9.8(1.5~26.5)mUd;PVE 组 16 例行二期手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 16(12~35)d、160(95~408)mL、10.5(1.2~28.0)mU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30,1.498,1.266,P>0.05).(2)二期手术治疗情况.PVE+TACE组52例行二期手术患者手术时间,肿瘤坏死率(>90%、60%~90%、<60%),≥Ⅲa级并发症情况分别为200(125~420)min,8、4、40例,28例;PVE组16例行二期手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0(105~320)min,0、0、16例,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32、-2.093,x2=4.087,P<0.05).(3)随访情况.68例完成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10~84)个月.PVE+TACE组52例行二期手术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0%、53.3%、35.4%,PVE组16例行二期手术患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5%、37.5%、1 8.8%,两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5,P<0.05).PVE+TACE组52例行二期手术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61.2%、36.6%,PVE组16例行二期手术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8%、41.7%、20.8%,两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7,P<0.05).结论 PVE+TACE治疗作为一期手术可以提高二期手术切除率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远期生存也优于一期手术单行PVE治疗患者,并且不会影响患者FLR增长速度.

    肝肿瘤门静脉栓塞术门静脉栓塞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二期肝切除剩余肝体积

    本刊2024年第3期重点内容介绍

    264页

    mFOLFOX7方案全身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和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Vp4型门静脉癌栓的疗效

    彭林辉陈涛徐云修修王捷...
    26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FOLFOX7方案全身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和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Vp4型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臂、开放、探索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5例肝细胞癌合并Vp4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例,女1例;年龄为48(33~67)岁.患者均行mFOLFOX7方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生存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 (1)临床疗效.15例患者均行mFOLFOX7方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阿帕替尼治疗.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v1.1评估,15例患者客观缓解占比为10/15,完全缓解占比为1/15,部分缓解占比为9/15,疾病控制占比为15/1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9个月).根据改良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评估,15例患者客观缓解占比为12/15,完全缓解占比为6/15,部分缓解占比为6/15,疾病控制占比为15/1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9个月).15例患者中,7例成功转化(手术转化占比为7/15,均实现R0切除),6例转化失败,2例尚在转化治疗.7例成功转化患者中,5例病理学完全缓解;1例主要病理学缓解,90%肿瘤坏死;1例影像学检查完全缓解,但在继续观察中肝脏出现多处新发病灶,予以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肝内多发转移.15例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占比为13/15,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占比为7/15,包括腹泻(3/15)、中性粒细胞减少(2/15)、血小板减少(2/15)和丙氨酸转氨酶增高(2/15).同1例患者可发生≥1种不良反应.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生存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0(2.0~31.0)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为部分缓解,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生存时间为7.5个月;1例为肝内多发转移,肿瘤>70%肝体积,生存时间为9.5个月;1例为肝脏多发肿瘤合并双肺转移,达到部分缓解,病情进展后死亡,生存时间为13.5个月.7例行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4.0(2.0~25.0)个月.7例患者中,1例术后20.0个月复发,6例至随访截止时间均无复发(3例治疗结束进入随访观察),最长生存时间为31.0个月.结论 mFOLFOX7方案全身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和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Vp4型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肝肿瘤门静脉癌栓全身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疗效

    劈离式肝移植右侧供肝肝内胆管的解剖分型与胆道重建

    韦金铭傅斌生杨卿张彤...
    272-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劈离式肝移植(SLT)右侧供肝肝内胆管的解剖分型与胆道重建.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5例行SL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5例,女20例;年龄为45(1~82)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右侧供肝肝内胆管解剖情况.(3)胆道重建情况.(4)术后胆道并发症情况.(5)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手术情况.85例供肝中,采用左右半肝劈离方式11例,采用经典的右三叶和左外叶劈离方式74例.85例供肝冷缺血时间为291(273,354)min;受者手术时间为(497±97)min,无肝期时间为51(40,80)min,输血量为8(7,12)U.(2)右侧供肝肝内胆管解剖情况.85例供肝中,经典胆管解剖模型(1型)47例,占比为55.3%(47/85),解剖变异型38例,占比为44.7%(38/85).38例解剖变异型分别为:2型7例,3a型16例,3b型2例,3c型2例,4型1例,5a型3例,5b型4例,6型3例.85例供肝的胆管劈离方式中,84例为保留肝总管主干于右半肝或右三叶,1例行完全左右半肝劈离将肝总管主干保留于左半肝,右半肝保留右肝管(1型);84例仅有1个胆管开口,1例有2个胆管开口(3c型).(3)胆道重建情况.85例受者胆道重建方案为供肝胆总管-受者胆总管端端吻合69例(1型38例、2型5例、3a型14例、3b型2例、4型1例、5a型3例、5b型4例、6型2例),供肝胆总管-受者空肠吻合11例(1型7例、2型2例、3c型1例、6型1例),供肝肝总管-受者空肠吻合3例(1型1例、3a型2例),供肝右肝管-受者空肠吻合1例(1型),供肝右后支-受者肝总管端端吻合+供肝肝总管-受者空肠Roux-en-Y吻合1例(3c型).(4)术后胆道并发症情况.85例受者中,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7.1%(6/85).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受者中,5例为1型,1例为3b型.5例发生胆道并发症的1型受者中,3例为术后胆道狭窄合并胆漏,2例为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胆道并发症的3b型受者术后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合并肝断面胆漏.47例经典胆管解剖模型和38例解剖变异型受者发生胆道并发症分别为5例和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情况.83例受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12,96)个月.随访期间,2例受者因非胆道并发症因素死亡(1型1例,3a型1例).结论 SLT右侧供肝肝内胆管解剖分型主要为经典胆管解剖模型,胆道重建方案主要为供肝胆总管-受者胆总管端端吻合.

    肝肿瘤劈离式肝移植肝内胆管解剖分型胆道造影胆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