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肠外与肠内营养》征订征稿启事

    《肠外与肠内营养》编辑部
    405页

    中点优先缝合法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吻合的临床价值

    林和新朱靖涛洪清琦余荒岛...
    406-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点优先缝合法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吻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20例;年龄为(56±11)岁.72例患者均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其中2019年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消化道吻合采用侧边优先缝合法,设为侧边组;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2例患者消化道吻合采用中点优先缝合法,设为中点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手术情况.72例患者顺利施行TLDG,无中转开腹患者.中点组和侧边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2,P<0.05).(2)并发症情况.中点组和侧边组患者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分别为5例和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评分、吻合口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3)随访情况.中点组患者中,19例获得随访(其中11例获得胃镜随访),随访时间为20(1~24)个月.侧边组患者中,49例获得随访(其中28例获得胃镜随访),随访时间为18(2~25)个月.两组患者复发转移、远期并发症、术后胆汁反流、残胃炎、食物潴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点优先缝合法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吻合.

    胃肿瘤连续性手工缝合消化道重建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应用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413页

    CT增强检查血管进入征对胃癌脉管浸润的诊断价值

    张静李勇爱赵亮武俊波...
    414-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增强检查血管进入征对胃癌脉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2例,女23例;年龄为(64±8)岁.135例患者中,发生脉管浸润92例,无脉管浸润43例.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检查.观察指标:(1)2位医师对血管进入征的一致性评估.(2)不同脉管浸润患者临床特征比较.(3)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影响因素分析.(4)血管进入征诊断价值评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一致性检验(Cohen's κ)评估观察者一致性(κ值>0.8为一致性良好).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1)2位医师对血管进入征的一致性评估.2位医师对血管进入征的评估一致性较好(κ值=0.823),2位医师采用血管进入征检出脉管浸润的独立检出率分别为76.1%(70/92)和73.9%(68/92).(2)不同脉管浸润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发生脉管浸润和无脉管浸润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CA19-9、血管进入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T分期为T3期及T4期、临床N分期为N3期、血管进入征是影响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255,11.242,7.203,3.426,95%可信区间为 1.079~10.453,3.125~46.744,2.267~28.902,1.317~9.271,P<0.05).(4)血管进入征诊断价值评估.以血管进入征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95%可信区间为0.573~0.747),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739、0.581、0.689、0.638、0.922.结论 CT增强检查血管进入征是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胃癌脉管浸润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胃肿瘤脉管浸润血管进入征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评估

    胃食管反流病致食管胃结合部癌变的机制及预防策略

    鄂一民陆晨刘天宇喻春钊...
    42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作为常见疾病,多表现为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且被认为是导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因GERD导致的肿瘤中,关注较多的为Barrett食管所致的食管腺癌,然而近年来发现其在贲门癌等其他类型的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长期慢性胃酸、胆汁反流会引起食管胃结合部黏膜的炎症反应以及组织学转变等多种机制导致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生.笔者就GERD在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发生中的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当前基于GERD的多种预防策略,以期为GERD的合理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胃食管反流食管胃结合部肿瘤预防策略抗反流手术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更新上线

    428页

    本期导读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