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2024年增设"学科建设""教育探索"栏目

    600页

    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嘉宇江志伟王刚潘华峰...
    60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64±12)岁.所有患者遵循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以穿戴式监测设备为基础的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实施围手术期管理措施.观察指标:(1)心率变异性(HRV)监测结果.(2)血糖和血氧监测结果.(3)运动和睡眠监测结果.(4)人体成分监测结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SPSS转换功能转换为正态分布资料后再进行检验.手术前后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I)HRV监测结果.HRV指标中,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NN间期标准差从(103±26)ms变化为(101±36)ms,每5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从(45±16)ms变化为(33±12)ms,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心搏总数的百分比从6.02%(4.96%)变化为5.79%(4.20%),低频功率从 376.78(468.96)ms2 变化为 742.79(525.20)ms2,高频功率从 273.61(273.58)ms2变化为397.48(164.87)ms2,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从1.6±0.5变化为1.6±0.6,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43,26.15,24.58,5.51,6.11,6.02,P<0.05).(2)血糖和血氧监测结果.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血糖从6.75(2.05)mmol/L变化为6.90(2.63)m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4,P<0.05);血氧从97.00%(5.00%)变化为97.5%(3.0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P>0.05).(3)运动和睡眠监测结果.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运动步数从3 043(1 224)步变化为1 473(767)步,睡眠时长从(8.2±1.1)h变化为(7.3±0.8)h、睡眠评分从(80± 10)分变化为(78±5)分,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6.46,29.02,47.32,P<0.05).(4)人体成分监测结果.手术前后,50例患者体质量从(63±8)kg变化为(61±8)kg,体脂率从24%±8%变化为22%±9%、肌肉量从43(12)kg变化为41(17)kg,体质量指数从(23.0±2.6)kg/m2变化为(22.1±2.5)kg/m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9,3.00,Z=-2.78,t=7.34,P<0.05);基础代谢从(1 390±134)kcal变化为(1 379±139)kca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结论 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应用于胃癌患者能精准监测围手术期应激水平和评估术后康复状态,并呈现可视化结果.

    胃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可穿戴式监测设备数字化监测围手术期管理

    广告目次

    608页

    脾上极优先顺行路径在肥胖症胃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徐丹铧顾佳毅马欣俐朱纯超...
    609-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脾上极优先顺行路径在肥胖症胃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21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肥胖症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为(58±13)岁.患者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手术路径为脾上极优先顺行路径.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脾脏或胃短血管撕裂出血、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83±47)min,其中脾胃韧带及血管离断时间为(34±12)min,术中出血量为(143±86)mL,无中转开腹,无术中脾脏或胃短血管撕裂出血.21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75枚,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9)枚.21例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1±0.7)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为(4.0±0.8)d,术后住院时间为(10.1±3.0)d.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各 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无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结论 脾上极优先顺行路径应用于肥胖症胃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安全、可行,且可降低手术难度.

    胃肿瘤肥胖症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手术路径脾胃韧带胃短血管

    CT检查骨性参数及手术方式对中低位直肠癌困难骨盆及围手术期疗效的影响

    赖超吴阿豪冯宗峰蔡政清...
    613-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检查骨性参数及手术方式对中低位直肠癌困难骨盆及围手术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1例行机器人或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3例,女68例;年龄为(60±11)岁.191例患者根据手术难度评分,分为困难骨盆组41例,非困难骨盆组150例,在CT检查图像上获取13项骨性参数.观察指标:(1)困难骨盆组与非困难骨盆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2)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成为困难骨盆的因素分析.(3)困难骨盆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分层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困难骨盆组与非困难骨盆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最大垂直径乘积、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3、-5.816,Z=2.838,x1=81.498,t=-5.897、-2.770,P<0.05).(2)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成为困难骨盆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骨盆入口前后径、骶尾间径、骨盆深度、AB线、A角、B角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成为困难骨盆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0.080,1.067,3.065,0.004,10 165.062,0.019,0.476,0.662,95%可信区间为 0.016~0.409,1.008~1.130,1.388~6.767,0.001~0.024,477.574~216 361.071,0.003~0.131,0.358~0.632,0.551~0.794,P<0.05).(3)困难骨盆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分层分析.①困难骨盆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术前一般资料比较.41例困难骨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行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15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26例.两种手术方式患者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5).②困难骨盆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困难骨盆中低位直肠癌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最大垂直径乘积、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距肛缘距离、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T分期、N分期、M分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年龄、骨盆入口前后径、骶尾间径、骨盆深度、AB线、A角、B角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成为困难骨盆的独立影响因素.中低位直肠癌困难骨盆患者行机器人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疗效无差异.

    直肠肿瘤中低位困难骨盆骨性参数手术难度围手术期疗效

    人工智能在结直肠癌内镜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张娴王庆国程云章黄陈...
    62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全世界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上升.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呈指数级增长,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领域取得飞跃式发展.特别是在结肠镜、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的应用上,人工智能凭借其高级图像识别和特征分析能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提供了新视角,从而推动精准医学的实现.目前,各种人工智能算法正在开发或优化中,如各种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性能比较、多种算法的协同应用以及与其他组学的结合.此外,人工智能在临床实践中的融合难度、解释性和可信度,以及成本和资源限制等问题仍具挑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笔者从结肠镜、CT、MRI和其他影像学检查4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在结直肠癌内镜与影像学诊断方面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结肠肿瘤直肠肿瘤人工智能影像学诊断应用进展

    本期导读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