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胃癌类器官构建、质量控制与保藏团体标准

    中国抗癌协会苗智峰王振宁
    761-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类器官技术为肿瘤生物学研究、药物筛选、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平台.与传统的二维细胞系和动物模型相比,源自患者的肿瘤类器官模型在结构和功能上更逼真地模拟了人体内的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异质性,保留了原始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和遗传学信息,成为医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然而,行业内对于肿瘤类器官的构建及鉴定尚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限制了类器官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因此,为推动类器官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用,中国抗癌协会联合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制订针对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来源胃癌类器官的培养与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和可复制的团体标准,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研究者提供全面的指导,确保类器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为胃癌类器官技术的规范化和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随着未来基于胃癌类器官的研究不断深入,该团体标准也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定期更新,以持续推动类器官技术在胃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发展.

    胃肿瘤类器官质量控制团体标准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标准化流程和质量控制

    姚宏伟魏鹏宇舒文龙吴偲...
    770-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右半结肠癌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其在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等关键技术上趋于成熟,但仍缺乏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及质量控制体系.在COLOR Ⅳ研究(1项对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疗效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前期筹备阶段,笔者团队基于德尔菲法调查结果制订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标准化流程,形成手术能力及质量评估工具,目前正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该手术技能评价的自动化.笔者希望通过上述工作,帮助结直肠外科医师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为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同质化提供支持,同时推动该手术结构化培训的实施.

    结肠肿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操作标准化质量控制COLORⅣ研究

    本刊2024年各期重点选题

    774页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兰平张宗进何真
    775-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肠道慢性、迁延性的炎症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70%的克罗恩病和接近1/3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最终需要接受手术治疗.IBD的疾病分型、严重程度、术前用药、手术史、术者经验、手术技术等个体化因素影响短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长期预后.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目标在于减少手术并发症,避免或延缓术后复发,改善生命质量.近年来,术前优化治疗、限制性肠管切除、早期手术、肠系膜扩大切除、Kono-S吻合等为代表的克罗恩病手术理念和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UC外科治疗的首选方式,其手术分期演进和技术细节优化可以提高UC手术疗效.随着IBD治疗理念和方式的革新,规范的外科治疗体系正逐渐形成,必将进一步改善IBD的治疗疗效.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团队实践经验,深入阐述IBD的外科治疗进展,以期推动IBD外科的规范化治疗.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疗效

    结肠肛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

    池畔黄胜辉
    782-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肠肛管吻合是直肠切除后将结肠连接至肛管的外科手术,可分为一期直接吻合和二期(延期)结肠肛管吻合.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团队实践,对直接和延期结肠肛管吻合的适应证、技术要领、并发症和功能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在实施结肠肛管吻合时,外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术者实际技术情况作出合理选择.对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实现肿瘤学安全、解剖学恢复、功能学康复3个方面的重建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吻合成功.

    直肠肿瘤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结肠肛管吻合拖出式吻合吻合口漏

    结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

    孙跃明
    789-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目前的治疗模式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因此,外科手术治疗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近年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不断创新、疗效不断提升,外科治疗的发展功不可没.笔者总结近30年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要变化,从认识理念到临床技术再到临床研究,从改变到进步再到创新和加强,总结过往发展的经验、继承发展的成果并将其发扬光大,旨在进一步推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发展.

    结直肠肿瘤外科治疗进展疗效安全性

    免疫治疗时代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策略

    朱晓明张卫
    795-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以此为基础的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和适形保肛术已将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推向极限.然而无论哪种手术方式,患者仍需面临造口、肛门功能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对在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为直肠癌的治疗开启新思路,使直肠癌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全程新辅助治疗使"等待观察"策略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并被列入指南.而免疫治疗的兴起改变了肿瘤的治疗模式,已成为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增强错配修复正常或微卫星稳定的人群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使更多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机会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从而进入等待观察,达到保器官保功能目的成为研究热点.笔者深入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现状和免疫治疗时代的保肛策略,以期为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思路.

    直肠肿瘤保肛手术保器官免疫治疗等待观察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关于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以及知情同意的规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800页

    机器人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方式的选择策略

    叶善平邹睿祥胡文俊肖锋...
    80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人手术因其操作灵活且安全可行的特点逐步应用于胃肠外科领域,尤其是在盆腔狭小空间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具有明显优势.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是近年来胃肠外科发展较快的热点手术方式.机器人手术与NOSES技术相互交融将直肠癌微创手术推到新高度.机器人直肠癌NOSES视取出途径不同分为经直肠肛门和经阴道取标本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策略是机器人直肠癌NOSES规范、健康、有序开展的关键.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指南,结合团队实践经验,阐述机器人直肠癌NOSES方式的选择策略,旨在为更加科学、安全地开展机器人直肠癌NOSES提供参考.

    直肠肿瘤机器人手术系统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手术方式疗效安全性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陈文豪周俊杰胡恒任相海...
    806-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是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已有较多的循证医学数据表明,ISR可使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保证肿瘤学疗效的基础上,免遭切除肛门的痛苦.然而,由于该手术在切除直肠的同时需切除部分或全部肛门内括约肌,吻合口位置极低,术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表现为肛门失禁、便次增多、急迫感、排便不尽、排空障碍等.笔者回顾既往研究成果,结合团队经验,探讨ISR后LARS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结直肠肿瘤低位括约肌间切除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