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闭合系膜裂隙对围手术期影响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刘刚徐炜民李达乔雷...
    812-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闭合系膜裂隙对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11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2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系膜裂隙非闭合组和系膜裂隙闭合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术中情况.(3)术后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 (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结肠癌患者320例;男156例,女164例;年龄为68(59,73)岁.32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系膜裂隙非闭合组164例和系膜裂隙闭合组156例.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肿瘤最大径、吻合位置、吻合方式、手术入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肿瘤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裂隙非闭合组3例患者中转开腹;系膜裂隙闭合组1例患者中转开腹.系膜裂隙闭合组2例患者发生术中并发症均为肠系膜血肿.(3)术后情况.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P>0.05);其中肠梗阻、腹胀、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胃瘫、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手术部位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手术、术后重置胃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1,0.43,1.04,-0.54,-0.36,P>0.05).系膜裂隙非闭合组1例患者行再次手术.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腹内疝和死亡.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随时间变化而降低,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20(-0.53,0.13),P>0.05].结论 与闭合系膜裂隙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不闭合系膜裂隙未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管理风险.

    结直肠肿瘤右半结肠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系膜裂隙闭合肠梗阻腹腔镜检查

    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数据库中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标本质量分析:一项全国性登记研究

    魏鹏宇任明扬王权张宏...
    819-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病例登记协作研究(CTRC)数据库中直肠癌经腹经肛混合入路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标本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7年11月15日至2023年12月31日CTRC数据库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1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81例直肠癌行经腹经肛混合入路IS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96例,女85例;年龄为61(27~87)岁.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情况;(2)新辅助治疗情况;(3)术后检查情况;(4)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术前检查情况.281例患者中,234例行术前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临床T0期2例、T1期3例、T2期58例、T3期137例、T4期24例、Tx期3例,数据缺失7例;临床N0期87例、N1期68例、N2期60例、Nx期9例,数据缺失10例;30例直肠系膜筋膜阳性;53例壁外血管侵犯阳性;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1.9(1.0~80.0)mmo(2)新辅助治疗情况.281例患者中,125例行新辅助治疗,其中单纯化疗39例、短程同步放化疗6例、短程同步放化疗+延迟手术5例、长程同步放化疗48例、其他方案2例,数据缺失25例.(3)术后检查情况.281例患者中,R.切除、R1切除分别为249、9例,数据缺失23例;肿瘤最大径为30.0(0.5~200.0)mm,获取淋巴结数目为13(0~70)枚,脉管内瘤栓阳性率为27.55%(73/265);252例记录环周切缘情况,环周切缘阳性15例,切缘阳性率为5.95%(15/252),肿瘤深部距环周切缘最小距离为7.0(0~150.0)mm;85例记录远端切缘情况,远端切缘阳性1例,肿瘤下缘距远端切缘距离为10.0(0~202.0)mm;273例记录标本完整性情况,标本质量完好、一般、不佳、未评估分别为208、58、4、3例;7例发生肠管穿孔.281例患者中,病理学T0期、Tis期、T1期、T2期、T3期、T4期分别为14、5、22、107、113、12例,数据缺失8例;病理学N0期、N1a期、Nib期、N1c期、N2a期、N2b期分别为176、27、27、11、20、12例,数据缺失8例;有远处转移4例,无远处转移262例,无法评估5例,数据缺失10例.125例行新辅助治疗患者中,85例记录标本肿瘤退缩分级情况,其中肿瘤退缩分级1级、2级、3级、4级、5级分别为16、27、19、15、8例.(4)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盆腔MRI检查T分期、直肠系膜筋膜、壁外血管侵犯、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经腹经肛混合入路ISR的直肠癌手术标本质量好、切缘阳性率低.术前盆腔MRI检查T分期与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相关.

    直肠肿瘤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手术标本环周切缘

    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交互作用分析

    李珂璇赵富强吴清彬张峻岭...
    826-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Ⅰ~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交互效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7家医院收治的1650例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63例,女687例;年龄为62(53,71)岁.1 650例患者根据错配修复蛋白状态分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230例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完整(pMMR)1 420例.观察指标:(1)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影响d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3)影响p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4)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结局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缺失值使用随机森林插补法进行数据插补.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向前逐步回归法).乘法交互效应的系数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交互项系数获得.加法交互效应使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进行评价.结果 (1)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dMMR和pMMR患者年龄、T分期、淋巴结检出数目、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高级别肿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d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是影响dMMR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3.548,2.589,6.702,95%可信区间为 1.460~8.620,1.064~6.301,1.886~23.813,P<0.05);年龄、N 分期是影响dMMR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073,10.684,95%可信区间为1.021~1.126,2.311~49.404,P<0.05).(3)影响p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脉管瘤栓是影响pMMR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018,2.214,2.598,1.549,95%可信区间为1.006~1.030,1.618~3.030,1.921~3.513,1.118~2.147,P<0.05);年龄、T分期、N 分期、高级别肿瘤是影响 pMMR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036,2.080,2.591,1.615,95%可信区间为1.020~1.052,1.407~3.075,1.791~3.748,1.114~2.341,P<0.05).(4)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结局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与错配修复蛋白状态对结肠癌患者无病生存影响的乘法交互效应显著(风险比=3.923,95%可信区间为1.057~14.555,P<0.05);年龄、高级别肿瘤与错配修复蛋白状态对结肠癌患者总生存影响的加法交互效应显著(RERI=-0.033,-1.304,95%可信区间为-0.049~-0.018,-2.462~-0.146).结论 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高级别肿瘤)在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中存在交互作用.在dMMR患者中,淋巴结检查数目<12枚对预后不良的提示作用强;而在pMMR患者中,高级别肿瘤对预后不良的提示作用强.

    结肠肿瘤不良病理特征错配修复生存交互作用

    广告目次

    835页

    经肛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

    曹高健徐玺谟钟昊蔡正昊...
    836-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肛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taE-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78例,女100例;年龄为58(49~64)岁.278例患者中,147例行taE-ISR,设为taE-ISR组,131例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设为ISR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前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结果比较.(3)两组患者长期随访结果.(4)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独立影响因素.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卡钳值为0.05.倾向评分匹配分析采用"Matching"包进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glm2"包进行,森林图显示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的风险因素.结果 (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78例患者中,180例配对成功,taE-ISR组和ISR组各90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消除坐骨结节间径、坐骨结节至臀部皮肤距离因素混杂偏倚,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结果比较.taE-ISR组患者远切缘阳性1例,标本质量完整88例,完成保肛88例.ISR组患者远切缘阳性8例、标本质量完整78例、完成保肛7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长期随访结果.taE-ISR组和ISR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3(3.8~5.0)年和4.1(3.4~4.7)年.taE-ISR组患者总生存率为100.0%,无病生存率为95.6%,累积复发率为2.2%.ISR组患者总生存率为98.9%,无病生存率为87.8%,累积复发率为10.0%.两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P>0.05);无病生存率和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5,5.26,P<0.05).(4)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E-ISR、肿瘤距肛缘距离、毗邻脏器损伤是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0.86,0.88,1.35,95%可信区间为0.79~0.93,0.83~0.92,1.04~1.74,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21 例taE-ISR组行新辅助治疗患者和19例ISR组行新辅助治疗患者完成保肛、排便功能障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与ISR比较,taE-ISR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保肛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直肠肿瘤经肛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保肛疗效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指南共识类文章撰写与发表的推荐规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844页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李渔张荣杰孙伟肖钰宣...
    845-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0例,女7例;年龄为54(49,61)岁.87例患者中,行保守治疗55例,设为保守治疗组;行腔内介入治疗32例,设为腔内介入治疗组.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临床特征.两组患者有症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Yun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情况.两组患者血管完全重塑、住院时间、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752,t=-4.213,-16.421,P<0.05);腹痛缓解分别为34例和2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有症状患者出院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无肠缺血或肠破裂者.腔内介入治疗组中,成功行支架植入术30例,手术时间为 115(86,155)min,术中出血量为5(5,10)mL,造影剂用量为(200±51)mL,造影剂使用碘克沙醇、碘普罗胺、碘海醇分别为23、8、1例,手术方式为单个裸支架植入、裸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多个裸支架、覆膜支架、单纯血管造影分别为14、3、10、3、2例,支架类型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自膨式覆膜支架分别为39、3枚,支架直径为(6.5±1.0)mm,支架长度为(69±23)mm.2例无症状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未成功,均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腔内介入治疗组中,92.3%(24/26)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2例术后腹痛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均好转.(3)随访情况.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4)个月,均无腹痛复发及二次干预.随访期间,82例患者行CT血管成像或超声检查,5例CT血管成像或超声检查结果未能获得,无SISMAD相关死亡或肠系膜上动脉破裂者.保守治疗组和腔内介入治疗组达到血管完全重塑分别为8例和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52,P<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比较,行腔内介入治疗SISMAD患者住院时间更长、总费用更高,血管完全重塑率更高,两者均无腹痛复发.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介入治疗保守治疗血管重塑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852页

    基于荷包缝合腹腔镜NOSES在乙状结肠癌及上段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魏哲威刘宝忆周皓雷天翔...
    853-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荷包缝合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乙状结肠癌及上段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例行基于荷包缝合腹腔镜NOSES乙状结肠癌及上段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为(56±10)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手术情况.所有患者顺利行基于荷包缝合腹腔镜NOSES乙状结肠癌及上段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放手术.1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62±32)min,术中出血量为(22±12)mL.(2)术后情况.14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6±0.7)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1±0.6)d,术后首次饮水时间为(2.4±0.6)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8±1.0)d,术后住院时间为(6.0±0.9)d.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出血等围手术期并发症.(3)随访情况.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7±1.9)个月.14例患者术后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 基于荷包缝合腹腔镜NOSES用于治疗乙状结肠癌及上段直肠癌安全、可行.

    结直肠肿瘤乙状结肠上段直肠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荷包缝合疗效安全性腹腔镜检查

    本刊2024年第7期重点内容介绍

    8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