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0例,女7例;年龄为54(49,61)岁.87例患者中,行保守治疗55例,设为保守治疗组;行腔内介入治疗32例,设为腔内介入治疗组.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临床特征.两组患者有症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Yun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情况.两组患者血管完全重塑、住院时间、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752,t=-4.213,-16.421,P<0.05);腹痛缓解分别为34例和2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有症状患者出院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无肠缺血或肠破裂者.腔内介入治疗组中,成功行支架植入术30例,手术时间为 115(86,155)min,术中出血量为5(5,10)mL,造影剂用量为(200±51)mL,造影剂使用碘克沙醇、碘普罗胺、碘海醇分别为23、8、1例,手术方式为单个裸支架植入、裸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多个裸支架、覆膜支架、单纯血管造影分别为14、3、10、3、2例,支架类型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自膨式覆膜支架分别为39、3枚,支架直径为(6.5±1.0)mm,支架长度为(69±23)mm.2例无症状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未成功,均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腔内介入治疗组中,92.3%(24/26)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2例术后腹痛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均好转.(3)随访情况.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4)个月,均无腹痛复发及二次干预.随访期间,82例患者行CT血管成像或超声检查,5例CT血管成像或超声检查结果未能获得,无SISMAD相关死亡或肠系膜上动脉破裂者.保守治疗组和腔内介入治疗组达到血管完全重塑分别为8例和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52,P<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比较,行腔内介入治疗SISMAD患者住院时间更长、总费用更高,血管完全重塑率更高,两者均无腹痛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