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吕国悦周俭...
    883-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发病率<1%,病死率高达85%.GVHD的发生是因供者T淋巴细胞对受者组织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和骨髓,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发热、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行业内专家制订《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对GVH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阐述,旨在规范与优化肝移植术后GVH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并提出诊断流程和治疗建议,以期改善肝移植术后GVHD受者预后.

    肝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治疗共识

    IEEE 3806-2023《基于区块链的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的解读

    黎成权王伟铮石柏源付海天...
    895-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有>10亿的肝胆疾病患者,但在疾病的数据标准化、整合和共享方面仍缺乏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为解决该问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联合多家医疗、信息化领域机构制订《基于区块链的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并成为中国首个国际肝胆疾病数据应用标准规范,即IEEE 3806-2023标准.笔者就该标准编制背景、适用范围、主体内容及临床意义进行解读,旨在帮助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对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的理解,有助于该标准的推广应用.

    肝疾病胆道疾病医疗数据交换区块链数据标准化数据安全性互操作性

    胆道外科难点问题探析

    王健东全志伟
    901-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胆道外科的发展与胆道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治疗措施的提升密切相关.虽然在学术研究、硬件条件、治疗模式及手术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依然存在诸多难点问题,涉及胆道良性疾病和胆道恶性肿瘤临床工作的多个层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胆道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处理范式、提高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效果以及胆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理念.笔者认为:必须及时更新治疗模式、规范疾病处置流程和手术技术标准,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胆道外科面临的难题.

    胆道良性疾病胆道恶性肿瘤肝胆管结石胆管损伤综合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研究进展

    王宏光罗漫
    906-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门部胆管癌严重危害国人健康,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唯一可能治愈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且肝门部解剖结构复杂、高位胆管肿瘤无法精准定位,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致使我国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远低于国际领先水平.随着高精度影像检查方法和内镜下活组织检查的广泛开展,现已能在术前精确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侵袭范围,然而术中高位胆管离断点的确定仍然只能依赖术者的经验,根据肝门部胆管与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以及触诊的胆管软硬度来判断.临床迫切需要术中影像学辅助设备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侵袭范围进行实时成像,并精准引导胆管离断,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远期生存率.笔者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规划方法及术中导航技术的现状,并对胆管腔内超声检查在术中实时引导胆管离断的国际首次应用实例作出分析,旨在为术中导航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胆道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术中导航术中超声胆管腔内超声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关于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以及知情同意的规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911页

    微血管侵犯预测在肝胆肿瘤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伍路张向化夏勇沈锋...
    912-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胆肿瘤的微血管侵犯(MVI)一般被定义为肝血管腔内的微小转移性瘤灶,体现了肝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特性,是决定肝胆肿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肝胆肿瘤预后有重要影响.探讨基于MVI选择肝胆肿瘤治疗策略的可行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方向,可弥补传统分期对肝胆肿瘤生物学特性考量不足的缺陷.当前肝胆肿瘤的MVI诊断仍依赖基于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病理学诊断.近年来,基于影像学、血清学等技术的研究进展使得术前预测肝胆肿瘤的MVI风险成为可能.笔者深入探讨MVI预测为导向的肝胆肿瘤治疗决策.

    胆道肿瘤肝肿瘤微血管侵犯治疗预后

    本刊2024年第8期重点内容介绍

    918页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现状和研究进展

    黄登甘浪
    919-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是1种罕见胆道肿瘤,以胆管扩张、胆管内乳头状增生或囊性改变,伴或不伴黏液分泌为特征.IPNB的病因及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感染等引起的胆汁淤积和胆道反复感染与IPNB的发生密切相关;Ras-MAPK、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在IPNB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PNB缺乏特异临床特征,其症状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和胆管梗阻程度,主要表现为腹痛、梗阻性黄疸、发热和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根据上皮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志物,可将IPNB分为胰胆管型、肠型、胃型和嗜酸细胞型;根据主要病变所在位置,可将IPNB分为肝内型、肝外型和弥漫型,该分型具有较好临床指导作用.IPNB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优于姑息性治疗患者,建议所有符合适应证的患者行根治性治疗.笔者总结IPNB病因、进展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诊断与治疗现状,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胆道肿瘤乳头状瘤,管内胆管扩张梗阻性黄疸黏蛋白

    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达到教科书式结局对远期预后影响的全国多中心队列研究

    刘智鹏李子沐罗宇乐赵小林...
    926-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后达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胆道外科学组全国多中心数据库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82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5例,女539例;年龄为(62±11)岁.根据TOLS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达到TOLS和未达到TOLS.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向后Wald法.结果 (1)TOLS情况.824例行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患者中,510例达到TOLS,314例未达到TOLSo(2)随访情况.824例行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患者,排除出院后90 d内死亡的112例,712例患者纳入生存分析.510例达到TOLS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2.1(11.4,30.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7.6(30.6,64.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47.5%.202例未达到TOLS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0(6.8,25.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4.3(20.0,28.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21.0%.两者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91,P<0.05).(3)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LS、癌胚抗原、CA19-9、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2期、第八版AJCCT3期和T4期、第八版AJCC N1期、第八版AJCC N2期、辅助治疗是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0.452,1.479,1.373,1.612,1.455,1.481,1.835,1.978,0.538,95%可信区间为 0.352~0.581,1.141~1.964,1.052~1.791,1.259~2.063,1.102~1.920,1.022~2.147,1.380~2.441,1.342~2.915,0.382~0.758,P<0.05).结论 达到TOLS的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胆道肿瘤肝切除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预后

    T2期胆囊癌行肝楔形切除与肝Ⅳb+Ⅴ段切除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李起唐祯齐刘恒超马煜博...
    934-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2期胆囊癌行肝楔形切除与肝Ⅳb+Ⅴ段切除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行T2期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9例,女109例;年龄为(65±10)岁.168例患者中,112例为T2a期,56例为T2b期.112例T2a期胆囊癌患者中,73例行肝楔形切除术,39例行肝Ⅳb+Ⅴ段切除术.56例T2b胆囊癌患者中,27例行肝楔形切除术,29例行肝Ⅳb+Ⅴ段切除术.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1)行不同肝切除范围T2期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行不同肝切除范围T2a期和T2b期胆囊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胆囊结石、术前总胆红素、癌胚抗原、CA19-9、CA125、意外胆囊癌、神经浸润、脉管瘤栓、病理学分化程度、组织病理学类型、N分期及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不同肝切除范围T2期胆囊癌患者预后分析.T2期胆囊癌患者行肝楔形切除术1、3、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8.0%、60.1%、51.4%,行肝Ⅳb+Ⅴ段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6.8%、80.0%、6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5,P<0.05).T2期胆囊癌患者行肝楔形切除术1、3、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5.0%、62.5%、55.1%,行肝Ⅳb+Ⅴ段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92.6%、81.6%、6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1,P<0.05).T2b期胆囊癌患者行肝楔形切除术1、3、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4%、45.9%、39.2%,行肝Ⅳb+Ⅴ段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9.7%、71.3%、5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7,P<0.05).T2b期胆囊癌患者行肝楔形切除术1、3、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1.5%、53.2%、41.0%,行肝Ⅳb+Ⅴ段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9.7%、77.0%、6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4,P<0.05).(3)影响T2期胆囊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39.0 U/mL、神经浸润、N分期为N1期和N2期是T2期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736,3.496,2.638,17.440,95%可信区间为1.195~6.266,1.213~10.073,1.429~4.869,8.362~36.374,P<0.05),肝Ⅳb+Ⅴ段切除是T2期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418,95%可信区间为0.230~0.759,P<0.05).CA19-9>39.0 U/mL、神经浸润、TNM 分期为ⅡB期、ⅢB期和ⅣB期是T2期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740,3.210,2.037,3.439,24.466,95%可信区间为 1.127~6.664,1.049~9.819,1.004~4.125,1.730~6.846,10.733~55.842,P<0.05),肝Ⅳb+Ⅴ段切除是T2期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476,95%可信区间为0.261~0.867,P<0.05).(4)行不同肝切除范围T2期胆囊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T2a期和T2b期胆囊癌患者行肝楔形切除术和肝Ⅳb+Ⅴ段切除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肝楔形切除比较,肝Ⅳb+Ⅴ段切除可以有效延长T2b期胆囊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两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Ⅳb+Ⅴ段切除是T2期胆囊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胆道肿瘤胆囊肝楔形切除肝Ⅳb+Ⅴ段切除预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