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淋巴结清扫对肝内胆管癌达到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和预后分析

    黄霆峰刘红枝林孔英唐世川...
    94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对肝内胆管癌达到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和预后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4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76例行肝切除术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42例,女134例;年龄为57(48~63)岁.根据教科书式结局的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达到教科书式结局和未达到教科书式结局.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Yates校正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教科书式结局情况.37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均行肝切除术,199例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40例行淋巴结清扫、159例未行淋巴结清扫),177例术后未达到教科书式结局(76例行淋巴结清扫、101例未行淋巴结清扫).(2)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微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术中出血量>800 mL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22,2.95,3.58,4.09,95%可信区间为1.34~3.69,1.43~6.07,1.40~9.17,1.35~12.43,P<0.05).116例淋巴结清扫患者中,达到教科书式结局、R0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分别为40、103、38、67例;260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59、255、41、6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90,15.16,13.95,37.78,P<0.05).(3)随访情况.37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1~74)个月.199例达到教科书式结局患者中,40例行淋巴结清扫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0%、36.6%、26.1%,159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7.7%、42.7%、34.4%,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P>0.05).177例未达到教科书式结局患者中,76例行淋巴结清扫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9%、25.7%、10.3%,101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3.0%、28.5%、17.2%,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1=0.25,P>0.05).结论 淋巴结清扫、微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术中出血量>800 mL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延长住院时间,降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比例,但不影响患者预后.

    胆管肿瘤教科书式结局淋巴结清扫预后多中心研究

    征稿启事

    951,后插1-后插5页

    原位肝移植后发生早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陈怡宁张慧康俊伟郑智滢...
    952-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后发生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40对行原位肝移植供者及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供者男262例,女78例;受者男268例,女72例,年龄为(51±11)岁.340例受者中,217例术后未发生早期AKI设为非AKI组,123例术后发生早期AKI设为AKI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采用R软件及其RMS软件包(R3.6.1)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非AKI组和AKI组供者及受者术前临床特征比较.非AKI组和AKI组供者超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KI组和AKI组受者术前高血压、病毒性肝炎、病理学类型、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血红蛋白、贫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AKI组和AKI组受者手术情况比较.非AKI组和AKI组受者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灌注后血清钾峰值、大量输血、术中输注血浆、术中输注冷沉淀、使用氨甲环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发生早期AKI的影响因素和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者超重,受者术前高血压、非病毒性肝炎、术前血小板重度减少、术中尿量、灌注后严重低血压、灌注后血清钾峰值、术中输注血浆是术后发生早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982,3.365,0.519,3.615,0.169,2.480,1.500,1.001,95%可信区间为 1.160~3.388,1.649~6.865,0.293~0.917,1.358~9.621,0.061~0.464,1.246~4.934,1.003~2.243,1.000~1.001,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术后发生早期AK1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69(95%可信区间为0.717~0.820).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平均绝对误差=0.016.(4)非AKI组和AKI组受者预后情况比较.非AKI组和AKI组受者术后降钙素原峰值、B型脑钠肽峰值、重症监护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36,-5.652,-5.861,-6.533,x2=14.676,P<0.05).340例受者均获得随访,其中肝细胞癌受者中,非AKI组和AKI组术后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7.8%和7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0,P<0.05),总生存率分别为46.7%和56.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7,P>0.05);良性肝病受者中,非AKI组和AKI组术后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8%和7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1,P<0.05),总生存率分别为81.4%和6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4.452,P<0.05).结论 供者超重,受者术前高血压、非病毒性肝炎、术前血小板重度减少、术中尿量、灌注后严重低血压、灌注后血清钾峰值高、术中输注血浆过多是原位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良性肝病受者中,非AKI组受者术后6个月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优于AKI组.

    原位肝移植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960页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腹腔内脏血管直径变化分析

    刘明奇田明国
    96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腹腔内脏血管直径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5例,女34例;年龄为46(17~68)岁.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行腹部CT检查,图像三维重建后测量门静脉系统和腹腔内脏动脉系统血管直径.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估算目标的边际均值以均数±标准误表示.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直径与术前直径差异采用简单效应,边际均值的多重比较采用连续Bonferroni校正.结果 (1)脾切除术前后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直径变化.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直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66,29.46,8.12,P<0.05).患者脾切除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肝总动脉直径均较术前增粗(P<0.05),术后1周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并波动.脾切除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直径均较术前增粗(P<0.05),均于术后1个月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并波动.(2)脾切除术前后脾动脉、腹腔干和胃左动脉直径变化.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脾动脉、腹腔干直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33,66.40,P<0.05).脾切除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脾动脉、腹腔干直径均较术前变细(P<0.05),术后3个月内变化明显,其后趋于平稳.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胃左动脉直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P>0.05).(3)脾切除术前后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和左肾动脉直径变化.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左肾动脉直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2,13.21,10.27,P<0.05).脾切除术后1、3、6个月,1、3年肠系膜上动脉直径均较术前增粗(P<0.05).脾切除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右肾动脉和左肾动脉直径均较术前增粗(P<0.05).(4)脾切除术前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变化.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74,2.01,P<0.05).患者脾切除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门静脉直径均较术前变细(P<0.05),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脾动脉及腹腔干直径变细,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直径增粗,该血管直径变化持续达5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腔内脏血管直径脾切除术变化

    本刊2024年增设"学科建设""教育探索"栏目

    968页

    钇-90树脂微球经动脉放射栓塞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

    邵明华谭斌彬付颖陈志宇...
    969-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钇-90树脂微球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57±4)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占比表示.结果 (1)治疗前评估情况.1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前评估,其中8例行1次锝99-聚合蛋白(99mTc-MAA)灌注试验、2例行≥2次99mTc-MAA灌注试验;10例患者99mTc-MAA的肿瘤组织摄取值/周围正常组织摄取值、肝肺分流率、钇-90树脂微球治疗需要量分别为5.8±1.2、4.8%±0.8%、(1.10±0.20)GBq.(2)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策略.10例患者中,采用全肿瘤放射栓塞、主要靶病灶放射栓塞+非靶病灶射频消融术治疗、主要靶病灶放射栓塞+非靶病灶碘-125粒子植入、肝叶或肝段放射栓塞分别为6、2、1、1例.治疗期间,1例高龄患者因不能耐受,未行靶向及免疫治疗,其余9例均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10例患者中,行1次和2次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分别为7例和3例.(3)随访情况.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3.0~12.0)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与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10例患者经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前肿瘤长径、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分别为 96(72,135)mm、26(6,833)pg/L、290(56,2 997)Au/L、(36±13)IU/L、(41+16)IU/L、(40±4)g/L、(15.3±4.1)μmol/L、(99±68)IU/L;治疗后 90d 上述指标分别为 63(43,97)mm、4(3,357)μg/L、38(25,142)Au/L、(40±16)IU/L、(51±28)IU/L、(39±4)g/L、(14.4±1.2)µmol/L、(134±93)IU/L;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肿瘤长径、异常凝血酶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2.24,P<0.05),AFP、ALT、AST、Alb、TBil、GG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7,t=0.63、1.69、1.73、0.67、1.30,P>0.05).10 例患者随访期间达到临床完全缓解5例、临床部分缓解4例,1例患者于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后30 d内发生非靶病灶进展,患者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为9/10,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安全、可行,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短期疗效.

    肝肿瘤初始不可切除放疗栓塞,治疗性钇-90树脂微球疗效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975页

    基于CT检查的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对肝门静脉定性与定量分型研究

    徐卓凡靳琪奥王开宇张新静...
    976-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T检查的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对肝门静脉定性与定量分型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集291例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患者的影像学数据;男195例,女96例;年龄为(51±12)岁.采用三维重建系统对增强CT检查肝门静脉系统进行重建,并将三维点云输入至编码器模型后,得到三维重建的向量化表示.该向量化表示可以用于预测定性分型和定量表示分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或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x2检验.结果 (1)门静脉三维重建结果及解剖分型.291例患者重建肝门静脉的三维结构,肝门静脉主干分型:Akgul A型211例,Akgul B型29例,Akgul C型16例,Akgul D型10例,无Akgul E型患者,无法分型25例.(2)门静脉主干定性分型的预测.291例患者样本中,排除25例因成像质量差或无法进行Akgul分型的样本,266例样本用于机器模型肝门静脉主干的自动定性分型(肝门静脉分类器),其中Akgul A型211例,Akgul B 型 29 例,Akgul C&D 型 26 例.266 例患者 Macro-F1为 61.93%±40.50%,准确率为 84.99%,Random分类器的Macro-F1为32.38%±19.81%,准确率为61.65%,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5,x2=62.89,P<0.05).(3)定量表示门静脉分型.定量分型相似样本的Akgul定性分型的概率 P@1为73%±45%、P@3 为 70%±37%、P@5 为 69%±35%、P@10 为 67%±32%、MRR 为 80%±34%;基线模型 P@1为 57%±50%、P@3 为 58%±35%、P@5 为 58%±32%、P@10 为 58%±30%、MRR 为 70%±37%;两种模型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5.11,5.00,4.99,3.47,P<0.05).结论 基于CT检查使用三维重建和深度学习技术建立肝门静脉结构的自动分型模型,可实现自动定性分型并定量描述肝门静脉结构.

    三维重建深度学习肝门静脉分型相似患者检索CT检查

    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成员名单

    9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