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疝修补术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预防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深圳市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疝与腹壁外科学组陈双...
    1127-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由于持续性腹内压增高导致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从而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是临床上危重的并发症之一.多种原因可导致ACS,其中疝修补手术,尤其是巨大腹壁疝合并腹壁功能不全或巨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是ACS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但目前较少有针对性的系统性阐述或共识意见.因此,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深圳市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疝与腹壁外科学组联合国内知名疝外科专家组织编写小组,撰写《疝修补术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预防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以疝修补术后ACS为重点,从相关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术中决策、术后监测及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展开讨论并给出推荐意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尤其是疝外科医师对ACS的认识以及预防与处理能力.

    疝修补术并发症腹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共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更新上线

    1139页

    袖状胃切除术患者胃食管反流病诊治中日韩专家上海共识(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代谢病外科专家工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外科专家工作组日本肥胖治疗学会韩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学会...
    1140-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态肥胖及其伴随疾病已是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严重公众卫生问题之一,而减重代谢手术到目前为止仍是长期控制体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在所有的减重手术方式中,袖状胃切除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但它并不是完美的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加重原有或出现新发胃食管反流病一直是这种手术方式要面对的严重问题之一.而且目前关于袖状胃切除术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还缺乏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因此,由国内4家减重手术中心发起,来自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41位相关领域专家,以Delphi法达成《袖状胃切除术患者胃食管反流病诊治中日韩专家上海共识(2024版)》,该共识中共59个征询问题,其中44个达成共识,旨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为未来高质量临床研究指明方向.

    肥胖症减重手术袖状胃切除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并发症

    腹壁疝治疗进展:从修补走向功能性修复

    唐健雄李绍杰李绍春顾岩...
    1158-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疝与腹壁外科的发展历程,最早仅是简单的组织缝合修补,且效果不令人满意.随着修复材料的发展,疝的治疗发生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修复材料(Mesh补片)被应用于各类腹壁疝.随着外科医师逐步意识到腹壁层次在修复腹壁缺损治疗中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腹壁重建,并应用修补材料对腹壁加强补修,使腹壁功能障碍(巨大切口疝、复杂腹壁疝)的治疗取得长足迸步.随后外科医师和科学家又对腹壁疝的治疗提出更新概念,即"腹壁的功能性修复",一个理想的功能性修复手术可以恢复腹壁自身功能,最终达到腹壁结构与功能统一.笔者从腹壁疝的修复、重建到功能性修复深入探讨其治疗发展.

    腹壁修补修复重建重塑

    Miles术后会阴疝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翁山耕陈易平张翔
    1163-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阴疝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会阴疝,而获得性会阴疝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会阴疝,其中先天性和原发性会阴疝十分罕见.继发性会阴疝中最常见为Miles术后会阴疝,Miles术中关闭盆底腹膜可有效减少其发生.对于术后会阴疝,手术修补是唯一治疗手段,但目前尚无可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共识及指南.笔者综合文献资料结合团队经验,推荐优先选择经腹入路应用合成补片修补;可先采用腹腔镜探查,必要时中转开腹;对于复杂困难患者可考虑腹会阴部联合入路,还可采用合成补片联合肌筋膜瓣修补;补片修补需注意固定位置及妥善塑形以达到充分固定、减少复发的目的.

    会阴疝疝修补术补片腹会阴联合切除预防治疗

    广告目次

    1167页

    腹股沟疝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申英末刘小莉郑若彤佟得语...
    1168-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男性和老年人群,其发生发展与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目前,腹股沟疝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治愈,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医疗资源及手术医师技术水平来制订手术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预计腹股沟疝的患病人数将持续增加.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腹股沟疝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对腹股沟疝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模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腹股沟疝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手术治疗进展

    基于腹壁力学结构与功能的切口疝治疗策略

    江志鹏陈双
    1173-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壁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器官,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力学结构,包括腹壁功能单位和力学传导系统.腹壁力学结构具有完整性、对称性、各向异性、可支配性等特性,与腹壁功能的有效发挥密切相关,也与患者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切口疝的治疗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在手术原理上合理设计,才能使患者有更大获益.笔者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从腹壁力学结构与功能角度分析目前切口疝主要修补手术方式的原理及合理性,为探讨切口疝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切口疝力学结构腹壁功能生命质量治疗策略

    本刊2024年各期重点选题

    1177页

    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在自身免疫性肠平滑肌炎继发性慢性假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朱长真李元新朱志东王峰...
    117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MMT)在自身免疫性肠平滑肌炎(AEL)继发性慢性假性肠梗阻(CIP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例29岁行MMT治疗AEL继发性CIPO男性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受者术前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回肠固有肌层及少许黏膜下层可见肌间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肌间见少许慢性炎细胞浸润,诊断为神经型CIPO可能性大.结果 (1)手术情况.受者手术时间为870 min,冷缺血时间为570 min,术中血制品用量包括红细胞14 U、新鲜冰冻血浆1 400 mL、血小板2个治疗量.(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受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小肠、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局部糜烂,局灶黏膜肌层散乱消失;固有层尤其是固有肌层内大量CD)3+和CD8+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严重处浆膜下层及肌层带状淋巴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减少、纤维化;平滑肌细胞胞质内色素颗粒沉着;肌间、黏膜下神经节及Cajal细胞未见异常;浆膜层纤维化,局部纤维素渗出;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局部肌层散在及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肌炎性改变.病理学诊断:AEL继发性CIPOo(3)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复发及治疗情况.受者术后8 d肠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B淋巴细胞、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分别为27.00×103、373.00× 103、179.00×103、142.00×103个细胞/mL,采用他克莫司、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甲强龙、吗替麦考酚酯、巴利息单克隆抗体行抗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术后57 dB淋巴细胞、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分别为0.72×103、239.59×103、89.28×103、91.53×103个细胞/mL;术后79 d肠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AEL复发,B淋巴细胞、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分别为0.32× 103、264.92×103、46.95×103、169.54×103个细胞/mL,采用他克莫司、甲强龙治疗;术后89 d肠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AEL复发未缓解,B淋巴细胞、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分别为0.28×103、187.00×103、55.52×103、92.45×103个细胞/mL,采用他克莫司、甲强龙治疗;术后92 d肠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肠黏膜恢复正常状态.(4)术后经口进食和停止肠外营养时间.受者术后28 d开始经口进食,术后35 d停止肠外营养.(5)随访情况.受者术后114 d出院,至随访截止时间,移植物功能良好.受者保持低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原则,完全经口进食,体质量指数为22 kg/m2,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MMT治疗AEL继发性CIPO可行.

    肠疾病自身免疫性肠平滑肌炎慢性假性肠梗阻肠功能衰竭小肠移植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