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1187页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靳翠红曹金鑫吴立胜吕忠船...
    1188-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SIS)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非劣效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等全国4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16例行LIHR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中央随机系统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国产SIS补片,对照组使用进口同类材质来源补片.患者入组情况基线特征评价使用全分析集,有效性指标评价使用符合方案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值的95%可信区间(CI)下限>非劣效界值-10%,则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为非劣效.结果 (1)入组患者情况.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入组患者216例,因不依从试验方案脱落46例,其余170例纳入全分析集;因失访脱落9例,完成随访161例,试验组1例不符合纳入标准被剔除,其余160例均纳入符合方案集(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Gilbert疝分型、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研究终点.①主要研究终点: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疝复发,复发率为0.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疝复发率差值为0(95%CI为-4.58%~4.58%),下限为-4.58%>-10%,满足非劣效假设.②次要研究终点:随访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有18例和29例发生浆液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5,P>0.05).试验组患者中术后疼痛4例、术后不适感1例;对照组患者中术后疼痛8例,无术后不适感.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肠瘘、肠梗阻、肠管损伤、过敏和排异、睾丸炎和(或)萎缩以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与进口同类材质来源补片比较,国产SIS补片用于LIHR安全、有效.

    疝,腹股沟生物补片猪小肠黏膜下层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

    本刊2024年第10期重点内容介绍

    1194页

    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毕民平杨小伟娄萌胡鹏蕴...
    1195-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6例,女59例;年龄为(59±11)岁.患者术后每6个月复查1次盆腔、腹腔CT,了解患者结肠造口旁疝发生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肠造口旁疝年累积发病率.采用对数秩检验分析基于临床变量的累积发病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结肠造口旁疝发生情况.14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86(60~108)个月,其中46例发生结肠造口旁疝,99例未发生结肠造口旁疝.结肠造口旁疝与非结肠造口旁疝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慢性肝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28,t=13.27,x2=6.17、5.82,P<0.05).(2)结肠造口旁疝年累积发病率.145例患者1、3、5年结肠造口旁疝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5%、26.4%、42.7%.当随访时间>5年,结肠造口旁疝发病率趋于稳定.女性患者5年结肠造口旁疝发病率高于男性(70.7%比20.3%,x2=12.37,P<0.05),年龄>60岁患者5年结肠造口旁疝发病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49.8%比20.0%,x2=10.52,P<0.05),BMI>28 kg/m2患者5年结肠造口旁疝发病率高于BMI≤28 kg/m2患者(55.3%比33.2%,x2=11.76,P<0.05),慢性肝病患者5年结肠造口旁疝发病率高于非慢性肝病患者(45.2%比32.4%,x2=15.32,P<0.05).(3)影响结肠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BMI≥28 kg/m2、慢性肝病是行结肠造口术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70,2.51,1.85,5.88,95%可信区间为1.39~6.74,1.01~4.59,1.02~4.87,1.05~8.24,P<0.05).结论 行结肠造口术患者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病率逐年增加,5年后趋于稳定.女性、年龄≥60岁、BMI≥28 kg/m2、慢性肝病是行结肠造口术患者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

    造口旁疝结肠造口术发病率危险因素

    炎症及营养指标对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张玉霞谢钦魏思瑞姜龙琳...
    120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及营养指标对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0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2例,女28例;年龄为(70±4)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炎症及营养指标预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预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70.71×109/L、1.11、2.07、136.24、46.28.(2)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II≥470.71×109/L、术前SIRI≥1.11、术前PNI<46.28、术前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4分、术后病理学分期为Ⅳ期和术后有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30、2.50、0.36、4.86、1.57、1.97,95%可信区间为 1.10~9.88、1.07~5.88、0.16~0.81、1.13~20.87、1.20~2.06、1.02~3.82,P<0.05).(3)随访情况.130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9(1~60)个月.130例患者中,81例生存,49例死亡,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130例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85%、54.62%.①术前SII≥470.71×109/L和<470.71×109/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5(0,43)个月和未达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9,P<0.05).②术前SIRI≥1.11和<1.11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6(0,44)个月和未达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7,P<0.05).③术前PNI≥46.28和<46.28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未达到和38(0,47)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3,P<0.05).④术前PG-SGA评分<4分和≥4分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均为未达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1,P<0.05).⑤术后病理学分期为Ⅲ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1,47)个月,Ⅳ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1,32)个月,0期、Ⅰ期、Ⅱ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均为未达到,5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5,P<0.05).⑥术后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3(1,47)个月和未达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7,P<0.05).结论 术前SII、SIRI和PNI对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具有良好预测价值;术前SII≥470.71×109/L、SIRI≥1.11、PNI<46.28、PG-SGA评分≥4分,术后病理学分期为Ⅳ期、术后有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SII<470.71 × 109/L、SIRI<1.11、PNI≥46.28、PG-SGA评分<4分,术后病理学分期为0期、Ⅰ期、Ⅱ期,术后无并发症患者的生存情况更好.

    食管肿瘤老年人预后营养指数炎症指标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2024年《肠外与肠内营养》征订征稿启事

    《肠外与肠内营养》编辑部
    1208页

    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黄晶晶金也刘嘉铭林汉...
    1209-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7-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名具有≥3年普通外科临床经验且无腹腔镜基础的年轻医师进行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两组,进行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的学员为虚拟现实组,进行普通腹腔镜模拟器训练的学员为普通组.两组学员利用各组腹腔镜模拟器,进行为期10 d(每项技能训练时间为2h,3项技能小计6h/d)的培训,培训内容为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夹持、剪切以及缝合打结).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训练前学员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20位,男13例,女7例;年龄为31(30~34)岁.10名虚拟现实组学员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31.5±1.4)岁;训练前TAPP模拟手术时间为(42±4)min.10名普通组学员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31.2±1.0)岁;训练前TAPP模拟手术时间为(42±4)min.两组学员性别、年龄、训练前TAPP模拟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训练前后学员基本技能情况.虚拟现实组学员训练前夹持评分为(5.1±1.0)分,剪切评分为(4.9±1.0)分,缝合打结评分为(4.7±1.5)分;训练后夹持评分为(8.0±1.3)分,剪切评分为(7.9±1.5)分,缝合打结评分为(6.6±1.3)分,学员训练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5,-5.21,-3.07,P<0.05);普通组学员训练前夹持评分为(5.3±1.0)分,剪切评分为(5.0±1.2)分,缝合打结评分为(4.3±1.5)分;训练后夹持评分为(7.1±1.2)分,剪切评分为(6.7±1.3)分,缝合打结评分为(5.7±1.1)分,学员训练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3,-3.16,-2.42,P<0.05).(3)训练前后学员完成模拟手术情况.虚拟现实组学员训练后完成TAPP模拟手术时间为(29±3)min,训练前为(42±4)min,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P<0.05).普通组学员训练后完成TAPP模拟手术时间为(36±4)min,训练前为(42±4)min,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虚拟现实组学员训练后完成TAPP模拟手术时间短于普通组学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结论 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和普通腹腔镜模拟器均能提升学员腹腔镜基本技能以及TAPP模拟手术的熟练程度,且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效果更佳.

    虚拟现实技术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模拟器外科教学腹腔镜检查

    路径规划下腰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吴立胜潘晨韦笑韩任振...
    1214-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路径规划下腰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4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5例腰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21例;年龄为(61±8)岁.根据术前CT检查疝缺损大小,疝缺损长径<4 cm患者行增强视野下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eTEP),疝缺损长径为4~8 cm患者行腹腔镜部分腹膜外修补术(TAPE),疝缺损长径>8 cm患者行开放腹膜前补片修补术(Sublay).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手术情况.35例患者中,15例行eTEP,男7例、女8例,左侧疝12例、右侧疝3例,手术时间为(92±4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6±2.8)d;17例行TAPE,男5例、女12例,左侧疝9例、右侧疝7例、双侧疝1例,手术时间为(114±5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4±3.0)d;3例行Sublay,男2例、女1例,左侧疝1例、右侧疝2例,手术时间为(15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2.3±7.8)d;3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P<0.05).(2)随访情况.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5(3.0~91.0)个月.35例患者均无浆液肿、切口感染、肠瘘、肠梗阻、戳孔血肿术后并发症,均未出现腰疝复发,行TAPE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腹胀,对症治疗后痊愈.行eTEP、TAPE、Sublay患者术后3个月内急性疼痛分别为0、5、2例,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P<0.05),两两比较,行eTEP和Sublay患者术后3个月内急性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TEP和TAPE患者术后3个月内急性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慢性疼痛分别为0、1、1例,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 根据患者腰疝缺损长径制订手术方式安全、可行.

    腰疝疝缺损手术方式增强视野下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腹腔镜部分腹膜外修补术开放腹膜前补片修补术

    基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影像模型对进展期胃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陈义林夏文评王华刘橼...
    1220-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临床影像模型对进展期胃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88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26例;年龄为(60±15)岁.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后预测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1)手术与随访情况.88例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腺癌.8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36~48)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69.32%.(2)影响进展期胃腺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癌胚抗原(CEA)和壁外静脉血管侵犯(EMVI)是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1.10,7.72,95%可信区间(CI)为1.01~3.82,1.42~15.42,P<0.05].(3)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术前CEA、EMVI预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预后的效能AUC分别为0.90(95%CI为0.82~0.97)、0.80(95%CI为0.71~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5%、78.69%和100.00%、81.48%.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联合术前CEA和EMVI建立预测模型,其AUC为0.93(95%CI为0.87~0.9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9%和96.30%.结论 术前CEA及EMVI是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术前CEA和EMVI建立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良好.

    胃肿瘤进展期多层螺旋CT胃癌根治术预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治疗中心静脉置管致医源性血管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陈蓁臻陈穴文雪刚崔安明...
    1227-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心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症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常用于置管的中心静脉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后严重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中心静脉置管严重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十分必要.笔者总结1例行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致髂静脉夹层,导管远端穿破血管壁达腹膜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直视下成功拔除导管的病例,为中心静脉置管致医源性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静脉夹层医源性血管损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