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唐永葆

季刊

1008-7389

xhyyxyxb@163.com

020-39363017

510006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398号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是星海音乐学院主办的综合性音乐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79年。常设岭南音乐文化研究、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人类学、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海外新译、音苑名家、音乐教育学、音乐表演学等栏目,并紧扣学术前沿问题辟有一些动态性的专栏。刊物提倡严谨的学风,强调论文在选题、观点、内容、材料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坚持“双百”方针,坚持相互尊重的自由讨论。不收取任何版面费,优稿优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国时期"怡园琴会"琴事述考

    章华英
    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地古琴与园林素来有着不解之缘,那些逝去的琴人、琴事,更是为园林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怡园是晚清顾文彬的家园,在造园时,精心构筑了与琴有关的"坡仙琴馆"和"石听琴室".在怡园主人和当时琴人的共同努力下,分别于1919年、1935年,举行了二次颇具影响的琴会,以振雅乐于危机之中,为往圣兴继绝学,在近现代古琴史上写下了十分重要的一笔.

    怡园顾文彬顾鹤逸古琴

    对白与独白:近代新歌中的有"我"之境

    金婷婷刘兴晖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新歌以长短句为组织形式,借鉴古典诗词与新诗的意象、语汇和修辞,不仅汲取歌"诗"之美,也关注歌"唱"之用.在言说方式上,多以去身份化的"我"为主体,形成了祈愿、疑问、劝诫等结构模式,由歌词中的"我"借"你"之角色的抒情独白,转换为歌唱现场的虚拟对白,让歌者与听者处于共通的话语场,变一己之情为众人之情,这种呼唤和应答的文本间性,促进了歌词的现代转型.不仅揭示了近代社会启蒙和审美教育的序幕,也为现代歌曲提供了经典文本范型.

    近代新歌有"我"之境疑问体祈愿体劝体

    广东汉剧发展历程与生存缘由探析

    马达马梦楠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汉剧作为次生性的地方剧种,经历了从"外江班"到"本地班"的交融历程,又经历了从粤东的经济中心区到客家山区的转移,最终在客家人居住地生存、发展,素有"南国牧丹"之誉.其每一次变化过程是否与其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文章拟从音乐地理学的学科视域,对广东汉剧的发展历程与生存缘由作分析与探讨.

    音乐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广东汉剧

    蓝程宝两部中国风格钢琴组曲的现代对位技法研究

    谢泽慧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作曲家蓝程宝注重将现代对位技法融入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新思维.他的两部中国风格钢琴组曲《十二生肖》与《少儿钢琴曲集》现代对位技法特色鲜明,既能保证五声性旋律表现形式与音响的民族化效果,又能适度地表现音乐内涵,使作品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特征.作曲家建立在五声性、多调性、全音阶思维基础上的现代对位技法对于拓展中国民族调式音阶材料和强化多调式对位技法的运用,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蓝程宝中国风格钢琴曲多调式多调性全音阶对位技法

    舞蹈人类学视野下广东连南排瑶"耍歌堂"仪式研究

    李婷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耍歌堂"仪式中的舞蹈作为排瑶文化符号和身体表征,凝结着排瑶的生产、生活、习俗、观念、情感等因素,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和"人"的能动性创造下舞蹈文化的不断再生产,是历史记忆和社会生活的集中展演.文章立足舞蹈本体,试从舞蹈人类学视野,结合舞蹈形态学理论,通过文化持有者口述仪式语境中舞蹈动作表达的内涵,通过客位从舞蹈动作形态、表演形态及形态变迁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分析,揭示仪式舞蹈所隐喻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文化现象,以及儒、道文化和八卦理论思想的"在地化"特点,映射排瑶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内涵.

    舞蹈人类学排瑶"耍歌堂"仪式舞蹈

    怀旧与音乐评价

    何宽钊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一般性的乐音感知不同,怀旧最直接地凝结着生命经验,它来自生命经验的某种历时比较,本身蕴含着显著的价值判断:怀念过去,肯定过去,甚至想象过去.一般的乐音感知往往集中于音乐本身,而怀旧却常常会伴随着回忆、想象,以及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感的气团,它是一种意向性的心理活动.怀旧性评价本身不是着眼于纯粹的声音,而是对过往的、已逝的音乐的某种亲近感和亲切感,是与过去的握手和共鸣.

    怀旧音乐评价生命经验时间间距回忆型怀旧评价认同型怀旧评价疏离现实型怀旧评价

    广西蜂鼓考略

    孔义龙郑小龙叶春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蜂鼓与中原地区的瓷腰鼓因使用场合、功能的不同,以至于器形、纹饰、制作工艺、音声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属于两种不同文化类型产物,蜂鼓并非起源于中原地区瓷腰鼓;从宋代广西"蜂型"瓷腰鼓的烧造工艺、形制来看,广西"蜂型"瓷腰鼓是中原地区瓷腰鼓与广西本地蜂鼓文化融合的产物,体现了异质文化的博弈与汇融;唐代李商隐的诗文和宋代广西出土"蜂型"瓷腰鼓都表明蜂鼓早期存在的合理性,蜂鼓是历史过程中广西巫傩文化一以贯之的乐器.

    蜂鼓中原瓷腰鼓广西"蜂型"瓷腰鼓

    消弥的边界:20世纪台湾歌曲中的"离散"情结与家国想象

    陈超黄燕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的台湾音乐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印记,日本殖民统治、国民党迁台等历史境遇造就了它具有独特的"离散"情结.结合20世纪的台湾历史和社会发展状况,分析其不同时期歌曲中存在的家国想象和乡愁吟唱,审视其中的"政治化与个体性的消弥""传统化与现代性的冲突""都市化与乡土性的悖反"等审美问题,文章认为台湾歌曲中的"离散"情结并非只是来自于历史政治化的结果,它也是台湾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自我省思的反映.

    台湾歌曲离散家国想象

    索菲娅·古拜杜丽娜的二分性音乐结构探析——以两部弦乐四重奏为例

    关剑
    8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索菲娅·古拜杜丽娜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曲家之一,她以"二元""数控"以及"象征"三大元素构筑了一套极具个性的创作思想体系,而基于"二元",并融合了"数控"和"象征"的二分性结构则是她对传统曲式结构的一次重要突破.本文选取她于同年创作完成的两部弦乐四重奏为例,通过对作品各结构层级的分析,论述作曲家运用二分性结构的套叠形式从外部实施宏观结构布局的手法,并探究数控逻辑、数字象征以及音高组织对支撑作品内部结构力起到的重要作用.

    古拜杜丽娜二元对立二分性结构数控数字象征结构力

    "中国乐派"视野下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三种意识"及其启示

    李小雷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乐派"视野下对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进行思考,就是以中国乐派建设、研究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对中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在当下研究旨趣和未来建设进行整体性观照、审视和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中国乐派"的理论视野框架,其次将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与中国乐派进行钩涟,阐述了建设过程中的"三种意识",即"自立""自明""自为",并置于中国乐派研究的视野中寻求意义建构,从学科发展史的书写与中国音乐教育话语重建两个方面为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中国乐派新世纪中华乐派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