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唐永葆

季刊

1008-7389

xhyyxyxb@163.com

020-39363017

510006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398号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是星海音乐学院主办的综合性音乐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79年。常设岭南音乐文化研究、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人类学、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海外新译、音苑名家、音乐教育学、音乐表演学等栏目,并紧扣学术前沿问题辟有一些动态性的专栏。刊物提倡严谨的学风,强调论文在选题、观点、内容、材料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坚持“双百”方针,坚持相互尊重的自由讨论。不收取任何版面费,优稿优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如何交叉——新文科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建设的学科基础

    谢嘉幸路曼曼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新文科是在新技术推动、新需求产生、新国情需要下,以新范式——即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的方式进行的文科改革之后,认为要推进音乐教育学学科交叉,必须在肯定音乐教育首先需要建设信息化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新技术、新需求,具有核心素养符合新时代学校教育需求的音乐教师前提下,克服对音乐教育的狭窄认识,明确音乐教育既包含师范音乐教育,又包含专业音乐教育;其次在音乐教育的整体知识体系中引进"教育学"理论,使音乐教育学具有"超学科"视野.唯此,音乐教育学才有可能建立既服务于师范音乐教育又服务于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体系:于"内"以"育人"为导向,打通音乐各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整合,于"外"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及社会需求为目标,实现音乐教育与国家文化教育发展、社会音乐文化生活需要的进一步"文+文"甚至"文+理"的学科交叉,促进音乐教育与全社会的多样交流与互动,避免音乐学科的内卷化,促进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

    新文科新技术新需求新国情新范式音乐教育学科交叉内卷化

    锦绣肝肠五千卷——赵宋光先生学科建设启示录

    李玫李强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宋光先生大半生致力于构筑一个严密的中国音乐学学科体系,其理论成果涉及到对地方性知识做系统性关照,将技术体系和审美观念联系起来,追求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融通,以及穿透复杂性、多样性的外表,探寻背后的共性本质和普遍规律,最终形成可以与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对话的中国音乐学系统理论.赵先生以自身学术经历表明"走出西方"的学术态度,又以学术研究成果表明:走向传统是必经之路,最终走向世界.只要音乐不死,音乐学学科就会涌动着无穷的动力.

    赵宋光中国音乐学五度相生调式体系原创性理论

    结合创作的调式研究、逻辑思辨的穿行之作——赵宋光《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评述及其他

    施咏
    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宋光《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成书于20世纪60年代,并作为主体内容获得2020年首届"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奖".该书基于为创作而研究的写作目的,旨在从"五度相生"角度构建并阐释中国民族调式理论体系.文章拟从"双向相生不从宫、四声音阶无游离、起调毕曲非主音"阐述其创新思维的核心理论;从"中西术语的禁用与互用、调式色彩明暗与刚柔、功能色彩音的转换与变化"评述其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从"五声简约说、五声全球说、五声色彩说"评述其自觉超前的文化相对观.最后,从"新术语接受中的干扰、与固有概念的出入"及"数理逻辑、调性情感、直觉听感、调式认同的综合考量"三个方面对著述中有待讨论的几个问题给予关注,以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述,并更好地认识该著述在当代五声调式研究中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以促进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

    赵宋光《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调式体系辩证思维文化相对论

    理解赵宋光《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的八个学理问题

    宋克宾
    4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是赵宋光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理论上的重要著作,也是20世纪中国音乐形态研究的核心成果之一.由于全书学理贯通古今中西,逻辑精深,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如何解读和消化这部著作中的调式理论,是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建构中国音乐基础理论绕不开的课题.文章概括出理解此书应注意的八个学理问题,作为阅读的参考.

    五度相生调式体系同主音功能音色彩音

    从内在的调式结构逻辑到外在的音乐表情与风格——赵季平《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之调式技术分析

    雒鹏翔
    5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季平的《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以带有浓郁、绚烂的西域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表达出他对丝绸之路多元民族文化融汇现象的理解和感悟,对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现实意义.作品中各乐章具有不同音乐形象特点的音乐主题,是构成作品整体音乐表情与风格的关键所在.调式在音乐主题中的功能作用和色彩特性,对于旋法规律的风格性影响尤为重要.文章以赵宋光"五度相生调式体系"为基本理论依据,对各乐章音乐主题的调式结构逻辑和音高组织特点进行技术分析,阐述其与音乐表情和风格塑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赵季平丝绸之路幻想组曲赵宋光五度相生调式体系八声音阶

    恩施扬琴的变迁

    蔡际洲高娅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施扬琴是流传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曲艺品种.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者以恩施扬琴为研究对象,运用变迁研究这一角度,从乐队成员、伴奏乐器、表演曲目、音乐形态等四方面,将2018年田野考察获取的资料与1980年代的前人资料进行比较,呈现恩施扬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并管窥其发展演变特点.通过初步的比较研究发现,恩施扬琴在近40年来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也保留了许多传统要素.其中,乐队成员变化最大;伴奏乐器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传统的表演曲目大量流失;音乐形态则保留了相对的稳定性.

    恩施扬琴变迁乐队乐器表演曲目音乐形态中国传统音乐

    音型变奏——潮州音乐中的催

    褚历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州弦诗、细乐、筝曲经常使用的"催",是在较快的速度下,对基本曲调加以音型化变奏(包括节奏音型和旋律音型)的音乐发展手法.催的音型众多,分类应更完善.催的运用既有程式性也有灵活多样性,如催主要用于快速的三板部分,但在慢、中速的头板、二板甚至乐曲首段头板中也可运用;基本曲调的一次变奏中可全部用催也可部分用催,催的音型可用一种或多种;合奏中不同催的纵向叠置是普遍性的,也常将催与不是催的曲调同时结合.

    潮州弦诗音型变奏叠奏

    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音乐神经科学研究:发展态势和热点分析

    侯建成宋秀芳魏高峡宋蓓...
    9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Web of Science(1990—2020,共30年)数据库中音乐神经科学的原创性以及综述性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计量学及科学知识图谱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和呈现.结果显示:音乐神经科学的研究主题呈现多样化,从基础研究(例如绝对音高、音乐情绪、音乐与语言、音乐工作记忆)扩展到临床研究(音乐治疗);新序列和新算法(如功能连接、结构网络、图论分析)已被应用到音乐神经科学领域;新的方法和技术(如近红外光谱成像)已开始应用到音乐神经科学领域.此外还介绍了不同国家(地区)的研究机构和合作网络,以及期刊出版物的学科类别和引用情况.磁共振成像技术为音乐神经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景.

    音乐神经科学磁共振成像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

    基于中国语境的戈登音乐能力倾向测验实证研究

    周迪雅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埃德温·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和音乐能力倾向理论传入中国,对我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质量评价产生了影响,但国外音乐能力倾向测验在中国语境的适用性受诸多因素影响,结果表明中美学生测验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每周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父母对音乐学习的支持程度等因素对测验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应关注早期教育中的文化影响与父母支持,鼓励发展课外音乐活动以促进非正式音乐学习,实现更为公平的音乐教育机制.

    戈登音乐能力倾向测验教育公平

    论点描技术在绘画、音乐、戏剧中的三位一体——从修拉到桑德海姆

    缪薇薇
    11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点描技术是由新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所开创的绘画技法,基于其生活和作品创作为原形的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以点描技术为核心,融合了绘画、音乐、戏剧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这部音乐剧中音高材料、节奏模式、织体、配器的运用,结合文本、舞台上的戏剧行为的详细分析,阐述桑德海姆如何借鉴点描技法并移植到音乐以及戏剧中,形成音乐形态、戏剧内容、人物心理与情感活动、舞台设计以及结构上的多重关联,在展现修拉绘画中所体现的审美以及艺术理念的同时,达成戏剧性与音乐性的统一,并最终在音乐剧作品中得以综合呈现的.

    修拉点描主义技术桑德海姆动机戏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