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交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交际
现代交际

付伯臣

月刊

1009-5349

xiandaijiaoji2009@163.com

0431-84658148 88021256

130011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现代交际/Journal Modern Society
查看更多>>综合性刊物。研讨、普及交际学理论与应用知识。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将思想性、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于一炉,注意培养交际能力,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该刊成为社会交际指南,公共关系桥梁、国际传播向导、精神文明课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内在关系及当代启示 ——以《共产党宣言》为视角

    黄永潮王堂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的中心线索,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互动的关系."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解放或两次解放,也不是所谓解放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完全统一的,是无产阶级追求共产主义这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集中体现."无产阶级解放"是过程与路径,"全人类解放"是目标与结果.

    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总体性思想研究 ——作为一种辩证的认识方法的总体性

    徐锐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体性作为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也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和最终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与否定性一样成为马克思辩证法最主要的理论特征.但是,如何深入理解和阐释其理论要义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解读.马克思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对黑格尔总体性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和吸收,创立了唯物主义的总体性辩证法.

    马克思总体性认识方法

    "从抽象到具体":政治经济学逻辑下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沈占胜丁立卿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黑格尔运用政治经济学逻辑来探讨市民社会问题时,黑格尔市民社会中的逻辑就变得无比清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市民社会时的逻辑与黑格尔的逻辑相似,都是由抽象到具体.但在相似之中又有不同,二者关于市民社会逻辑的主要区别在于阐述具体的、有区别的总体性的方法与阐述统一的、精神的总体性的方法的不同.

    市民社会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

    自由时间: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视域

    皮芳红管金玲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时间作为实现个人充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它能够激发人的精神需要、助力人的精神生产、推动人的精神交往.新时代,面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存在的自由时间占有不足和利用不当等问题,要坚持人民至上,捍卫自由时间的属人本质以发挥人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的主体作用;要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以夯实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加强思想引领,筑牢自由时间的文明高地以擢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层次.

    自由时间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视域

    习近平群众观融入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三重意义

    侯彦杰丛硕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将习近平群众观融入新时代社会治理,有助于实现社会治理社会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习近平群众观中的人民至上、人民主体与人民利益观点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习近平群众观的融入彰显其理论优势,为应对社会治理挑战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构筑理论支撑.

    习近平群众观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建共治共享

    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演绎

    张国廷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在全面总结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将国家安全置于民族复兴根基的历史高度.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旨,回溯国家安全理念的历史演变,阐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可以为新时代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理论层面进行宣传,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现代化体系能力

    "两个结合":把握延安精神生成脉络的精髓

    张小刚王金磊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精神是由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生发而成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烽火年代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已经深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在新时代,把握延安精神的生成脉络要从延安精神同"两个结合"的高度契合点入手,深入分析其生成的内在依据、当代价值及其弘扬的路径指向,并以此作为新形势下开展理论创新的有效切口,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使其成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

    两个结合延安精神生成脉络

    中央苏区对青年革命意识的唤醒

    赵美香杨钧期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因此多次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而作为反"围剿"主要依靠力量的青年群众革命意识较为淡漠,主要表现为对革命理论缺乏认知、革命视域较窄且革命自觉性较弱,这严重影响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基于此,苏区中央局从革命理论教育、阶级动员和发动革命实践等方面引导苏区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投身革命洪流,以提升苏区青年革命意识.中央苏区通过开展青年工作,提高了青年身心素质和革命水平,壮大了红军力量,并使其从革命的边缘逐步走向革命的中心,成为革命的主要群体.

    中央苏区青年革命意识唤醒

    本质?逻辑?原则: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内大循环建构

    张鑫元晋秋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发轫于资本的全球扩张而形成的世界市场和资本国际大循环,是经济全球化得以形成的根本动因.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资本逻辑和领土逻辑之间的冲突使其国内矛盾激化,由此引发并助长了其同一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冲突,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筑牢安全底线、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对外开放,应当成为我们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三个着力点.

    经济全球化资本逻辑领土逻辑比较优势陷阱国内大循环

    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消费问题研究

    王英张胜旺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消费作为生态文明特有的消费方式,遵从整体性、人与自然相协调和公平性原则,表现出深刻的价值意蕴,即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生态消费还存在需求力、供给力、选择力、行动力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发挥政府对生态消费的牵引力,提高企业对生态消费的推动力,强化社会对生态消费的影响力,增强教育对生态消费的感染力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生态消费原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