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交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交际
现代交际

付伯臣

月刊

1009-5349

xiandaijiaoji2009@163.com

0431-84658148 88021256

130011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现代交际/Journal Modern Society
查看更多>>综合性刊物。研讨、普及交际学理论与应用知识。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将思想性、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于一炉,注意培养交际能力,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该刊成为社会交际指南,公共关系桥梁、国际传播向导、精神文明课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三重逻辑

    张玉梅彭剑勇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征程上,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关键在于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在历史逻辑上,爬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时间轴线,掌握历史演变规律;在理论逻辑上,以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逻辑起点,深度领悟核心要义;在现实逻辑上,在历史与现实、守正与创新、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下,厚植旺盛生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

    简析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

    刘洋朱连增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对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者,正也",即作为国家政治治理与引导的为政者自身应具有德性;二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者"为政以德"应该以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使人民具有道德.而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秩序,在这一秩序下,大家各司其职.

    为政以德以德配天正名道之以德

    儒道哲学融入高校思政课三重奏:为人·为学·为道

    章振霖李情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视域下,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育人效能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儒道哲学作为东方哲学的明珠,以"君子"与"圣人"为范式,在为人、为学、为道三方面有诸多规劝,其中的精华在今天依旧熠熠生辉.彼时的儒道哲学亦可为此时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指向提供参考,比如为人视角下明辨善思、品德高尚、善作善成的个人品质,为学视角下自知、热爱、觉悟的学习态度,有限亦无限的学习内容,"假外"与"内思"的学习方法,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学生逐步在为己之道的个人成长中剔除"人为",提升自身站位,提高思想觉悟,达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从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注入青年活力.

    传统文化儒道哲学高校思政课育人

    历史主动精神与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耦合

    何梦涵沈卫星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精神特质,蕴藏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新时代好青年的培育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青年始终"在场",塑造并践行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同时,历史主动精神蕴含宝贵的育人财富,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优秀品质的价值引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应善用思政课堂,创新传播渠道,深化社会实践,从而更好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造就新时代好青年.

    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好青年内在耦合实践策略

    高校国际政治学科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路径

    张东宁崔莫凡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政治作为一门研究国家间行为体相互关系、聚焦国际体系运行与演变规律的学科,对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提高认知素养作用显著.同时,作为兼具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现代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挖掘国际政治学科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内在耦合关系,阐明国际政治课程的思政内涵,深入分析并把握国际政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益于提升国际政治课程加入思政理念的教学实践效果.

    课程思政国际政治耦合性教学实践

    Abstracts

    121-124页

    凇雪氤氲

    李向鹏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