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交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交际
现代交际

付伯臣

月刊

1009-5349

xiandaijiaoji2009@163.com

0431-84658148 88021256

130011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现代交际/Journal Modern Society
查看更多>>综合性刊物。研讨、普及交际学理论与应用知识。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将思想性、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于一炉,注意培养交际能力,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该刊成为社会交际指南,公共关系桥梁、国际传播向导、精神文明课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

    郭佳楠陈婉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斗争精神进行了高度凝练和概括,并提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与人民取得一切成就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生成的逻辑理路.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形成的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构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当下,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起点、实践过程、实践落脚点上发扬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实践路径

    现时·现存·现实: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思想的三重维度

    张伟叶政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大量使用"现代"及其相关概念,蕴含的现代性思想总体上有三重维度:第一,在历史的坐标中"现代"类似"当代",而"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主要指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即现时意义上的历史内涵;第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即现存意义上的批判内涵;第三,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肯定现代化在发展意义上的实践方向,并从行动意义上提出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实践要求,即现实意义上的实践内涵.三重维度也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当代启示,即在现时性上紧跟最新现代化的趋势,批判和扬弃现存的现代化模式,并在实践中将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为现实.

    现代现代化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

    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审视人机关系初探

    吴瑜凡程现昆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根据不同社会阶段的特点,划分出了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人的依赖关系.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与机器的关系变得愈加错综复杂而不再是简单的单向奴役关系.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来审视人机关系的发展脉络,对于摆脱人对外物的依赖,构建新时代人机共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共同体人与机器人机共生

    《巴黎手稿》中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马通曹晶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黎手稿》中的人的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为存在物、人是类存在物三个命题.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在生产中实现了能动和受动的统一.作为自为存在物,人在生产发展中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界和他人的统一和自由.作为类存在物,人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并且具有社会性.第一个命题是"现实的个人"、生产等概念的来源,第二个命题是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阶段理论的雏形,第三个命题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先声.

    《巴黎手稿》人的发展自然存在物自为存在物类存在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哲学的融合创新——基于"两个结合"新视角

    吴苇刘红梅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两个结合"的新视角下,对儒家生态哲学中蕴藏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及"协和万邦"等生态理念进行梳理归纳,可从自然观、民生观与全球观三个方面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哲学的融合创新.这样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创",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支撑.

    儒家生态哲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协同万邦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建构主体与实践路径

    赵丽华王柳青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美好生活强调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构建,蕴含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共享者和评判者,中国式现代化由人民构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标准由人民衡量.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满足多元民生诉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必须坚持"幸福奋斗观",以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

    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时代团结奋斗

    大历史观视域下红岩精神"凝结淬炼"的理论阐释

    蒋欢杨贺然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岩精神作为特定地域和时代下的精神产物,如何在新时代深化发展是其所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从"长时段"历史中以长远视域、横向视野、纵深视角管窥红岩精神的内生逻辑,从历史主体、历史功能、历史趋势三重向度揭示红岩精神的内涵实质,以大历史观的科学研究视野诠释红岩精神的现实传承,为新时代赓续红色基因提供现实启示.

    大历史观红岩精神现实启示

    中共抗战遗迹遗址保护的当代价值及意义

    王文吉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遗迹遗址是日本侵华时期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遗留的现实存在物,昭示并保存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保护抗战遗迹遗址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受损严重且多数没有得到适当保护,更是因为抗战精神是当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动力.本文追溯了抗战遗迹遗址保护的政策指引并枚举中国部分地区抗战遗迹遗址受损严重、亟待保护的情况,以此昭示保护抗战遗迹遗址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

    抗战遗迹遗址保护抗战精神当代价值

    儒家伦理思想的多重意义及当代教育价值

    郑香花邱艳萍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伦理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绵延力、接纳性与创新性,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其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在社会稳定期成为巩固政权的手段,在国家动荡时期又成为民族的扭结,在新时代则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石.本文通过梳理与学习儒家伦理思想,探索儒家伦理的当代教育价值,有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文化、教育体系提供新的路径.

    儒家伦理文化全球化背景国家认同感责任感教育

    知行合一: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张琴杜学元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道德教育以立德树人为重要使命,而当代道德教育存在道德理想不够坚定、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失衡及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具有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是能够有效提升当代道德教育质量的文化资源.将其与当今道德教育相结合并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助于明了理想信念和道德星空、提升道德教育境界、完善道德教育方法,最终提升道德教育归宿.

    致良知知行合一道德教育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