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出版
现代出版

双月刊

2095-0330

xiandaichuban@163.com

010-65783680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出版/Journal Modern Publishing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与知识重构——对人工智能赋能出版业的思考

    周蔚华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出版业,并对现有的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人工智能在知识来源、知识真假鉴别、知识构建等方面遵循着与传统知识生产方式不同的底层逻辑.因此,出版业要直面人工智能知识重构对现有知识生产方式的挑战,让人工智能赋能出版业.同时,出版教育界要适应人工智能知识重构方式的变化,改进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出版人才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人工智能知识重构出版业人才培养

    被误解的新闻游戏化:语义辨析、创新原理与价值潜能

    常江李凡宇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游戏化是新闻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热点,但学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一直存在误解.从词源和语义的角度看,ludification比gamification更符合游戏化的认识论本意."游戏"作为一个有关规则体系和操作系统的架构或隐喻,让我们将新闻理解为一种生命体验和认同实践,而"游玩"作为一种独特的行动逻辑,也在新闻文化和人本主义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结.基于此,新闻游戏化的本质不是新闻与游戏的形式叠加,而是一种为新闻行动和新闻经验赋予意义的一般性观念与实践体系.借助游戏化理论中经典的"魔圈"框架,我们得以将数字新闻创新的原理描述为一个程序现实、复杂系统与操作行动主义彼此交织、互为前提的逻辑链条,而模拟性、开放性和介入性则是数字新闻创新的基本原则.此外,游戏化的观念与实践还具备塑造新闻公众智识、对抗新闻生态异化的价值潜能.在数字时代,人对新闻的接受不仅借由"观看"或"阅读"的认知路径,而且越来越深刻地诉诸"感官"或"体验",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游戏化新闻游戏新闻创新数字新闻数字新闻学

    虚实"破域":智能出版的媒介形态变革与未来构想

    康亚飞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以智能技术为引擎,颠覆了此前实体的媒介形态,实现了虚实"破域".在此基础上,出版由物质性版本变为虚实版本融合、平面化符号演化为多模态符号、单一界面转为多场景联结,媒介形态发生了巨大变革.由此带来的是文化的正负双重性:一方面,出版的内容生产边界被开放,人们的阅读感知被重构;另一方面,人被包裹在"符号狂欢"的气泡中逐渐失语.除了在实践上以内容引领固守出版文化价值外,还要在理论上以符号学的"意义"为关键词,创新社会价值与个体意义的新联结,以智能化方式推动出版价值再造,向大众敞开更广阔的"出版+"世界.

    智能出版媒介形态破域意义

    嬉玩:数字时代游戏出版物的文化负熵——基于《黑神话:悟空》的媒介学研究

    周海晏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性强、机制自由的嬉玩是数字时代游戏出版物的本质属性,也是能够促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负熵.《黑神话:悟空》这一时下流行的游戏出版物,为从媒介学的技术与社会两个重要面向探究嬉玩如何产生文化负熵提供了样本.一方面,数字技术使游戏出版物的文化传播信道转义为嬉玩装置,通过程序自动进行文化信息生产和流通,并给玩家带来偶然性的嬉玩体验,推动形成新的文化负熵;另一方面,游戏出版物的噪声形成社会系统层面的嬉玩文化,并通过噪声反馈介入社会运作,实现文化负熵.在嬉玩的推动下,数字出版文化生产范式发生了转变:在实践上,其超越了大众媒介时代单向度的语义实践与符号生产,转向开放探索、角色扮演、实时操作的数字程序互动实践;在理论上,其超越了机制上游戏化的功利主义,成为社会系统的文化运作,促成媒介学联通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形成一体化的数字出版文化生产理论体系.

    嬉玩数字时代游戏出版物文化负熵媒介学

    知识迁移的游戏化路径:以探索《黑神话:悟空》知识蒸馏为例

    赵瑜佩王润声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游戏通过沉浸式互动设计、以声效画、人物塑造和剧情叙事等多重媒介矩阵式触达玩家,促使三类玩家在探索世界过程中,逐步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生产者.玩家通过智力决策和社交互动,推动知识生成与演变,打破了传统单向出版的局限.在知识消费中,高难度互动与强感官沉浸的影视叙事,将单一线性的体验知识推向生动多维的知识体验,体现了知识消费的主动性和持续性.在知识传播上,游戏利用第一性原则降低了理解门槛,促进了知识的演化传播与二次创作.游戏出版物作为一种知识更新系统,本质上反映了知识生产与传播从固定标准向开放结构的转变.游戏通过其互动机制和开放世界设计,使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更加灵活、多样化,这一动态的知识生产模式强调了知识的循环过程.

    游戏出版物知识生产知识更新知识传播

    出版的可能未来:技术装置再生产中的电子游戏

    朱恬骅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哲学家弗卢塞尔从文本书写让位于技术图像的状况推断出版消亡的前景,提出两种有代表性的"出版终结论".回顾"技术图像"概念并将电子游戏与电影相比较,可论证弱版本的出版终结论不能成立,这是因为当前不仅存在进行图像再生产的技术装置,而且存在对这一再生产装置本身进行再生产的二阶再生产,电子游戏就是后者的典型.以文本印刷为典范的传统出版服务于一阶再生产,而以电子游戏为代表的二阶再生产要求新的出版形态,从而否定了强版本的出版终结论.对电子游戏出版而言,从服务对象上可将这种新形态区分为"复数游戏"和"单数游戏".未来的出版将从促进单向的作者——读者传播转向支撑双向、网络式的沟通,呈现泛在性的前景.

    出版终结论技术图像二阶再生产游戏出版

    文化传承发展视域下编辑主体的使命担当与实践路径

    周颖周国清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辑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编辑主体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倡导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语境下,编辑主体应坚守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思维,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格局,并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指导实践,多维度挖掘出版资源,主动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切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编辑主体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使命社会责任

    媒介编辑对社会价值共同体的建构

    郑纳新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媒介编辑社会功能的学理分析一直是编辑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深入透视媒介编辑的传播职能,梳理出版传媒机构的内部组织,董理不同媒体的传播状态,可以深入看到建构社会价值共同体是媒介编辑的核心功能之一;媒介编辑建构社会价值共同体的方式体现在编辑工作的全部环节之中,包括价值选择、议题策划、采集加工、宣传推广以及编辑评论等诸多方面.媒介编辑建构社会价值共同体表现出鲜明的层累性、先锋性、协同性、个体性和受限性特征,深入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正确认识、衡估媒介编辑建构社会价值共同体功能和科学加强这一功能的积极发挥.

    媒介编辑社会价值共同体建构

    身份与诉求:《孔子圣迹图》在18世纪法国的出版与传播

    马妮俞月美
    6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和"中国热"期间,法国对中国知识和中国风情的渴望和想象隐含着政治需求,儒家的自然理性为法国社会改革提供了东方智识,"礼仪之争"激发了汉学研究和儒学西传.法国大革命前夕,《孔子圣迹图》在法国巴黎创作和出版,经历了曲折而传奇的传播过程.法国皇室、国务大臣、耶稣会士、雕刻师等来自法国本土中上层社会的传播者形成主要推动力,其间交织着身份与诉求、知识与权力、话语与传播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法文版《孔子圣迹图》以儒家圣贤故事为题材,采用了图像叙事和艺术传播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儒学的西传,用柔性的艺术话语表达政治讽谏,通过定向传播和大众传播从权力中心走向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对当今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有重要借鉴意义.

    孔子出版传播法国英国中国故事

    分类与归类:出版人工物的功能研究

    周小莉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物"之意图,成就一"物"之功能.一"物"之功能,决定"造物"之意义.出版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形式,其社会合理性均凝结于标志性产物——出版人工物.而功能对于出版人工物而言,尤其具有生存论上的重要意义.出版人工物的特有功能促成了出版人工物在多样性上的分类现象,它反映了基于自身存在意义和持存条件的专有效用,代表此物之所以存在或消失的自身原因.而出版人工物的系统功能则对其多样性起到了归类作用,它反映了超越自身实际功能特性之外,扩展至社会层面所发挥的衍生意义或更广效应,代表由此物引发并触动社会的功能影响.对出版人工物的功能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旨在让"物"说话,通过"此物"的功能回答说明"出版"存在的意义,以此提供出版活动至今犹存的功能解释.

    出版人工物特有功能系统功能出版功能出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