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

月刊

1672-0261

0451-84696061

150010

哈尔滨市地段街1号

新闻传播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闻业务刊物。旨在通过刊登论文、剖析实例、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繁荣新闻学术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冰雪产品供给

    郑瑛琨
    4页

    整合冰雪旅游资源发挥集成效应

    王力力
    5页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李佳轩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场多样且复杂,各种各样的声音充斥着舆论场,其中还包含着非理性、不合理的声音,增加了舆论引导的复杂性与难度.主流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实施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新媒体舆论场特点、用户分布、舆论传播、舆论渠道等的研究分析,明确舆论引导面临的新业态与各项挑战,并直面各项挑战,制定舆论引导的对策,突破自身舆论引导的束缚,完善传播体系构建,凝聚新媒体中的舆论引导力量,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格局,实现自身舆论引导工作的全面突破,成为新媒体时代下舆论的引导者、思想的引领者,以及舆论场的建设者.

    新媒体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从内容到服务:用户思维推动央视频App的功能性创新

    蔡晓琪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平台在通过其固有的内容和服务构建出吸引用户入驻的功能后,下一步则是通过提供创新内容和服务,进行功能性的创新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得用户在平台留存.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保持用户思维.央视频作为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旗舰平台,不断向全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内容和场景化服务,不断升级创新平台内功能,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本文主要是对用户思维对于媒介平台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央视频App以用户思维进行功能性创新的路径进行探讨,解读其如何依靠内容和服务更好地提升其平台内部的功能性建设.

    内容用户思维媒介平台央视频

    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究

    吴恒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时代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一方面强调从内容维度实现创新;另一方面也应当基于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的融合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与呈现质量.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包括转变观念,实现工作思路创新;转变方法,实现节目内容创新;提升素养,实现传播效应优化.只有实现多方面的创新优化,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提高广播节目的传播质量.

    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新媒体节目创新

    场域理论视域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传播研究

    孟娇王明星张文颖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其对外传播将持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极具价值.研究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资本、行动者、场域、惯习四方面开展分析,探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文化传播的诸多困境,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传播路径,对于展现燕赵大地优秀文化风采,助力河北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提高河北省的国际知名度和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场域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传播

    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与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蔡梦虹曾晓林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东南亚华文新媒体华文文学青年华人族群认同

    浪漫审美还是集体狂欢:基于受众凝视体验的综艺节目创作反思

    贾晔雯刘兴宇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政策和受众需求的转变下,综艺节目主要"提供娱乐"的功能转变也迫在眉睫.文章基于游客凝视理论,将综艺节目受众分为集体凝视型和浪漫凝视型.注重集体凝视体验的受众就像狂欢广场上的群众享受集体喧闹和娱乐快感;注重浪漫凝视体验的受众更倾向于以文化类综艺节目为代表的、能够提供文化审美价值和精神关系的深层体验.在越来越强调受众主体性的今天,优质的综艺节目创作应当借助受众思维的权衡和媒体数字技术的运用,达到集体凝视和浪漫凝视的平衡.

    综艺节目游客凝视受众体验视觉

    传播的仪式观视域下看AI主播与受众情感关联的缺失

    李语婷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自提出到现在一直都是传播学里热门的视域,很多学者从这一视域来看传播现象里的问题.詹姆斯把"仪式"看作传播的隐喻,将传播视为文化,认为其是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链条.传播不是表面上和空间上简单的对内容的传达.而是纵观历史的发展中,一直以来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维系,传播不是单纯的共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现.在传统新闻中,新闻主持人是传递信息和联系受众的中介人,在传递新闻的过程中,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动作等都是维系传播仪式感的重要符号.但AI主播的出现切断了观众与主持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破坏了固有的符号系统的形成和传播的仪式观.

    传播的仪式观主持人AI主播

    魔弹论回归:智媒时代下的网络民粹主义

    梁筱盈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革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技术的加持赋能,智能社交媒体环境中"过时的"魔弹论重现在网络空间,双向性互动的互联网世界中,信息传播技术成了信息魔弹的加持利器.智媒环境中人人具有麦克风,西方思潮的传播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发生碰撞,网络民粹主义在话语的摩擦中悄然滋长.魔弹论与网络民粹主义相互交织,网络民粹主义阴谋者利用宣传技巧将民粹魔弹以号召"民主"、放大恐惧、挑起极端主义的手法投射在社交媒体中.以网络民粹主义的视角分析易受魔弹攻击的群体有三类,彰显个性易被煽动的青年群体,以经济利益先行的网络意见领袖以及数字鸿沟之下具有信息差的难民.

    魔弹论智能媒体网络民粹主义现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