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沙漠与绿洲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沙漠与绿洲气象
沙漠与绿洲气象

魏文寿

双月刊

1002-0799

dom@idm.cn

0991-2635441,2612069

830002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国路46号

沙漠与绿洲气象/Journal 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6年,是新疆气象局、新疆气象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该刊立足新疆、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气象科研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气象服务效益、国内外气象信息动态等。该刊自办发行,主要面向气象部门广大业务技术人员,有关大专院校、民航、部队及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塔里木河流域夏季降水年际和年代变化的环流异常

    李红军姚梦莹李淑娟陈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61-2020年夏季(6-8月)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塔里木河流域38个气象站降水资料,使用5a滑动平均分离出该流域夏季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选出年际变化典型的干年和湿年与年代际变化的干期(1963-1986年)和湿期(1989-2018年),分析与这两种时间尺度变化相关联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影响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主要是大西洋和欧亚大陆的对流层位势高度场从西北至东南交替出现反气旋和气旋距平环流.在湿期,分别在蒙古国和中亚的反气旋和气旋距平环流加强,塔里木河流域东部和西部分别出现明显的东风和西南风异常,来自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增多;在干期则相反.影响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主要是:在湿年,塔里木河流域之外的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对流层都为显著的反气旋距平环流,塔里木河流域西部对流层为气旋距平环流,流域东部对流层为反气旋和气旋距平环流影响区;从南北方向向塔里木河流域输送的水汽增多,北风的水汽输送增加较多,南风的水汽输送增加较少,来自北冰洋和印度洋水汽增多;在干年则相反.

    大气环流异常降水量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塔里木河流域

    天山北坡一次区域性暴雪形成机制及水汽输送特征

    万瑜魏娟娟李伟仇会民...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2017年2月天山北坡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合GDAS再分析资料并采用HYSPLIT模式,模拟追踪水汽源地、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及其对水汽输送的贡献.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区域性暴雪发生时,冷暖空气持续对峙,锋区强度强,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天气尺度条件;中低层西北急流的冷垫抬升是形成暴雪的主要动力机制,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中尺度垂直上升支和次级环流,对降雪有增幅作用;暴雪主要水汽源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的红海和伊朗高原西南侧的波斯湾至阿拉伯海北部一带,水汽通道主要集中在500~850hPa,水汽辐合区位于700~850hPa,中高层有西南气流、中层有偏西气流、低层有西北气流将水汽接力输送至暴雪区;利用HYSPLIT模式模拟发现,暴雪期间,西边界、北边界水汽输入均起重要作用,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分别为偏西路径、西南路径、局地水汽路径,在1500m高度,三者贡献率大致相当,在3000m高度,局地水汽和偏西路径水汽贡献率更大.

    区域性暴雪动力机制HYSPLIT模式水汽输送

    黄土高原一次疑似龙卷天气的中尺度特征

    徐娟娟刘慧敏刘勇冯典...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分钟级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4日傍晚发生在榆林市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天气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疑似一次超级单体龙卷天气过程;(2)从环流背景来看,榆林市上空中层强干冷平流配合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特征明显;从环境条件来看,强风暴发生前和发生期间,能量、抬升凝结高度、风切变满足龙卷发生所需的热力不稳定、垂直风切变条件;(3)雷达钩状回波结构清晰,并伴有强中气旋,>60dBZ的回波和正负速度对已接地,呈现龙卷发生时的回波特征;(4)强风暴发生前后,由北向南经过榆林地区有多个龙卷涡旋TVS产品被识别;(5)气象要素场变化剧烈,地面气压明显降低,风速出现极值增强,风向发生突变,与龙卷发生期间风场观测特征基本一致,表明该区域出现龙卷的可能性较大.

    龙卷钩状回波中气旋龙卷涡旋TVS

    山西中部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微物理特征

    杨俊梅孙鸿娉田晓婷王洪霞...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年5月9日山西中部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飞机探测和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空中云系微物理参量的垂直分布、冰晶形态及演变和地面降水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积层混合云为冷云结构,垂直分布不均匀,云中过冷水较为丰沛,对流泡的存在造成云内不同区域云水含量不均匀.云滴的凝华增长导致5.3km处大云粒子和降水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小云粒子谱分布以单峰型为主,峰值直径主要在5~6μm或9~10μm,大云粒子谱分布呈多峰型,不同高度处变化较大.观测到的冰晶形态包括板状、针柱状、柱帽状、辐枝状和不规则形状,4.9km处受聚合和淞附过程的共同影响,辐枝状和针柱状冰晶增多,在4.1km处融化层附近淞附状冰晶明显增加.地面降水受到雨滴谱仪布设位置的影响,其微物理结构主要呈现层状云降水的特征.

    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特征垂直结构粒子形态

    陕西省 年极端秋雨成因分析

    李静睿赵强刘佩佩陈小婷...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NCEP/NCAR2.5°×2.5°的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逐月海温资料等从海温异常、大尺度环流异常、水汽输送异常等角度分析2021年秋季陕西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结果表明:(1)小波交叉谱分析显示Niño3.4区海温距平与陕西秋季降水存在2~4a的共振周期,前期冬季海温与次年秋季降水关系呈正相关的共振周期.(2)受双峰型LaNiña事件影响,2021年9-1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控制的范围明显偏大,副高脊线位置较气候态偏北1°,西伸脊点较气候态偏西23°,造成主雨带偏西偏北.(3)中低层西北太平洋到我国华北北部的异常反气旋,与孟加拉湾北侧异常的气旋中心,造成气流在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异常辐合.(4)从水汽收支来看,陕西2021年秋季水汽净流入较气候态偏多66.7%,尤其是东边界的异常水汽输送,还增强了低层冷垫,利于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导致陕西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

    海温异常小波交叉谱分析环流异常水汽输送异常

    陕西商洛"6·30"强冰雹过程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分析

    郭莉黄少妮董淑珍刘坤...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造成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较强的低层水汽输送及辐合、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适宜的0℃和-20℃等温线高度、0~6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冷空气及地面冷池触发了强对流天气.适宜的冷暖云厚度有利于雹粒的增大;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小雹粒在丰富的过冷水中循环增长.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有三体散射,最强反射率因子达65dBZ以上,剖面图上有低层弱回波区、中高层回波悬垂,50dBZ以上的强回波核心位置有超过-20℃等温线高度.基本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回波顶高对对流发展和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垂直液态水含量跃增20kg·m-2以上对冰雹天气预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极端冰雹位势不稳定三体散射中气旋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特征

    袁琳孙棋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地面自动站逐小时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及WRF模式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2016年7月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特征.结果表明:阵风锋前沿较强的辐合抬升运动不断触发多个对流单体,其中大部分单体与其后方的对流系统合并且进一步发展,使得强对流天气不断发展和维持.在对流系统快速发展阶段,阵风锋前沿水平风的垂直切变造成湿位涡的斜压分量显著增强,从而增强局地的条件对称不稳定,为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重要的不稳定能量.不稳定能量释放需要的锋生强迫作用主要是由阵风锋前方的辐合辐散项和倾斜项决定,而阵风锋前沿附近的水平形变项及其上方的非绝热加热项贡献相对较弱.

    阵风锋对流触发条件对称不稳定锋生强迫

    重庆市长寿区暴雨特征及基于"配料法"的暴雨预报模型研究

    江姣田凤国徐元照方丽...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1-2018年地面常规观测、高空探测等资料分析重庆市长寿区暴雨特征,研究表征暴雨过程中水汽、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的比湿、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参数及暴雨发生时各物理参数的阈值,构建基于"配料法"的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试用、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长寿区暴雨多发生在5、9月,影响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按出现频率自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高空槽、地面冷锋、西南涡、切变线、低空急流,32.1%的暴雨是在高空槽、切变线、西南涡和地面冷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他天气系统配置下较少产生暴雨.基于"配料法"的主观预报方法准确率较EC提高27%,漏报率较其他模式明显减小,TS评分较EC提高0.15;客观方法准确率较EC提高16%,TS评分较EC提高0.03.

    配料法暴雨预报指标模型

    河北省塞罕坝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环流特征及关键因子

    吴萍萍贾硕郭义涛叶正谦...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塞罕坝地区多年气温和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异常进行合成分析,研究其环流特征及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962-2020年塞罕坝地区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春、秋、冬季降水呈偏多趋势,夏季降水呈偏少趋势.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各季节影响塞罕坝地区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子不同,通过挑选最优因子分析得出:塞罕坝地区受大气环流指数影响明显,春季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指数(PNA)、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秋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指数(WP)、冬季高原季风指数(PMI)与该地气温和降水有较好的关系.

    塞罕坝环流特征关键因子气温降水

    1981-2020年沂沭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环流背景

    刘婷婷申高航谢晓华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81-2020年沂沭河流域1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指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沂沭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极端降水指数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异常环流背景.结果表明:沂沭河流域的极端降水事件整体上呈增多且强度增强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中部和北部的增速明显高于南部.极端降水频次和年极端降水量均在1989和2002年左右突增;极端降水强度在1989年突增,2000年左右突减.极端降水的频次、强度和年极端降水量分别以22、10、22a的周期波动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置与频次和年极端降水量呈正相关,PDO与频次和年极端降水量呈负相关.东亚夏季风强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是影响沂沭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重要因素,可为预测该流域极端降水提供参考.

    沂沭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分布环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