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石油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石油地质
新疆石油地质

李兴训

双月刊

1001-3873

xjpg@petrochina.com.cn

0990-6230361

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32号

新疆石油地质/Journal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97年起成为全国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与全国各石油系统、科研院校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主要介绍新疆各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研究成果,同时介绍各兄弟油气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研究进展与趋势

    王清华蔡振忠张银涛邬光辉...
    379-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塔里木盆地开辟了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领域,但断控油气藏极为复杂,难以效益开发,亟需加强油气藏基础地质研究.走滑断控油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流体分布复杂、油气产量变化大及采收率低的共性,不同地区走滑断控油气藏的断裂、储集层、成藏与流体存在较大的差异,面临一系列勘探开发难题.建立了差异成因的走滑断裂破碎带及其控储模型,揭示了沿走滑断裂带"相-断-溶"三元复合控储、连片差异规模发育的成储机制;构建了"源-断-储-盖"四元耦合成藏、"小藏大田"的走滑断控油藏模型,揭示了超深层走滑断控油藏的形成与保存机理.突破了克拉通盆地弱走滑断裂难以形成走滑断控大规模储集层与大油气田的理论认识局限,明确了克拉通盆地走滑断裂系统大规模发育的成因机制、走滑断裂破碎带差异成储成藏机理与油气富集规律.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克拉通盆地成藏模式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多层叠加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杨海军能源邵龙飞谢舟...
    387-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大型走滑断裂的多层叠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在古生界主要发育5个结构层,分别为下寒武统盐下构造层、中寒武统盐构造层、上寒武统—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上奥陶统—石炭系碎屑岩构造层和二叠系岩浆岩构造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及走滑断裂带活动的影响,5层结构在空间上具有带状分布、垂向叠置、差异叠加的特征;断裂叠加类型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连接型、叠接型、反转叠加型及反转改造型4种;走滑断裂带叠加方式影响了石油地质条件,可形成多层差异聚集油气藏,主要包括Ⅰ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Ⅱ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志留系碎屑岩油气藏及二叠系岩浆岩油气藏)及Ⅲ型油气藏(寒武系盐下层白云岩油气藏)3种类型.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多层结构构造样式叠加类型成因机制成藏模式

    塔里木盆地FⅠ17走滑断裂北段奥陶纪差异变形机制

    蔡振忠李兵罗枭李会元...
    40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分析FⅠ17走滑断裂北段的发育特征与构造变形过程,结合地质建模,开展走滑断裂形成及演化的砂箱物理模拟.研究区内的FⅠ17走滑断裂可分为南、北2段,南段为近北东—南西走向,主要发育雁列式断裂,奥陶纪一间房组整体以隆升为主,垂向上的变形幅度较大;北段为近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主要发育线性走滑断裂,在奥陶纪一间房组变形微弱,局部地区可见地层微幅度下掉.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线性走滑断裂的主位移带上会形成一系列隆起带,而走向偏转的走滑断裂在南段形成一系列隆起带,在北段则表现为地层下掉;在同一应力条件下,走滑断裂初始走向的差异会导致断裂受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演化过程.FⅠ17走滑断裂南段的压隆段应力更加集中,局部裂缝和溶洞更发育,油气更为富集,油气勘探效果优于北段.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奥陶纪走滑断裂差异变形机制物理模拟

    塔中凸起张扭走滑断裂带分段构造特征及生长机制

    柏秉辰邬光辉马兵山赵星星...
    409-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斜向挤压背景下的压扭走滑断裂,但塔中凸起发现了一系列张扭走滑断裂,并对油气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塔中凸起西部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曲率等属性,统计走滑断裂运动参数,运用走滑断裂构造解析方法,优选塔中凸起FⅡ21走滑断裂带开展走滑断裂分段建模研究,并探讨其生长机制.结果表明,FⅡ21走滑断裂带具有平面分段、垂向分层特征,奥陶系碳酸盐岩顶面发育线状构造、斜列构造、马尾构造、翼尾构造、辫状构造和叠覆构造.走滑断裂构造高差分布特征揭示了走滑断裂带的分段生长与尾端扩张生长机制,该断裂带为调节走滑断裂带两侧反向收缩变形的变换断裂,经历雁列断裂阶段、生长连接阶段及再激活雁列断裂阶段的演化过程.

    塔里木盆地塔中凸起走滑断裂带构造特征断层分段构造建模生长机制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分段性及控藏作用——以FⅠ17断裂带为例

    熊昶沈春光赵星星赵龙飞...
    417-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走滑断裂断控特大型油气田,但沿走滑断裂带碳酸盐岩储集层与油气分布异常复杂,制约了井位部署与油气高效开发.以富油气FⅠ17走滑断裂带为例,利用高精度地震资料,对FⅠ17走滑断裂带开展精细构造解析,结合岩心、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对其储集层分布及控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Ⅰ17走滑断裂带从南至北依次可划分为平行雁列段、线性段、叠覆段、斜列叠覆段和马尾段5个区段;走滑断裂的分布、规模与类型控制了储集层分布与发育程度,从平行雁列段至斜列叠覆段断裂发育强度增大,储集层规模增大且连通性变好,北部马尾段储集层沿分支断裂分布,连通性差;FⅠ17走滑断裂带断控油气藏可划分为线性定容型、连接叠覆型、叠覆断垒型和尾段分散型4类;走滑断裂的类型与规模控制了油气藏类型与油气富集程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断控油气藏,需要采取不同的钻探措施.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断裂分段断裂控储断裂控藏

    不同序级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差异

    杜仲元李相文李青霖孙冲...
    425-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控岩溶体系储集空间结构差异制约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目前,对高序级走滑断裂储集层储集空间结构研究较深入,但对低序级走滑断裂储集层储集空间结构研究较少.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富满油田为例,从断裂活动强度、沉积环境、岩性等方面展开分析,对比不同序级走滑断裂储集层储集空间结构成因及差异,并分析了低序级走滑断裂的成因及勘探潜力.高序级走滑断裂活动强烈,储集层在剖面上呈倒三角式破碎,储集层规模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低序级走滑断裂活动强度相对较弱,储集层在剖面上呈正三角式破碎,储集层规模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低序级走滑断裂对地层的破碎规模影响有限,密集发育的裂缝网络可以导致储集层大规模破碎,影响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环境和岩性.富满油田深层低序级走滑断裂由西向东可分为3个区域,勘探潜力大.

    富满油田走滑断裂高序级低序级储集层储集空间勘探潜力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分布

    朱永峰张艳秋杨新影杨光...
    432-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其分布,应用岩心、岩石薄片、碳同位素、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相及其展布开展了研究.研究区一间房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斜坡—盆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后两者是颗粒滩的主要发育区;颗粒滩包括砂屑滩、鲕粒滩、生屑滩、过渡类型等,厚度占比普遍大于80%,部分井区大于90%,具浅颗粒滩化,其分布受快速海侵及缓慢海退背景下侧向迁移为主的沉积方式控制.开阔台地大面积分布的砂屑滩及生屑砂屑滩具备良好的储集性能,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颗粒滩类型颗粒滩分布

    富满油田古海底麻坑地质模式建立

    李默涵李相文杜仲元张银涛...
    442-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富满油田主干断裂间和台缘滩深层的麻坑,在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富满油田钻井和地震综合解释等资料,建立了麻坑的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改变麻坑发育规模及裂缝发育密集程度等因素,模拟分析富满地区古海底麻坑的地震响应特征变化,总结并建立了富满地区麻坑的地震识别模式以及麻坑分布、成因及其油气潜力,为富满地区奥陶系古海底麻坑储集层的有效预测提供依据.

    富满油田正演模拟古海底麻坑碳酸盐岩走滑断裂成因模式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征

    刘强李静李婷郑明君...
    45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探究其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性,根据不同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规律,建立了Stokes-Darcy两相流体流动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广义胡克定律,建立了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两相Stokes-Darcy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分别针对有无流固耦合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宏观和细观的油水两相流体流动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油藏有无流固耦合作用,其油水两相流体流动特性在基质区差异较大,在溶洞内差异较小,注水速度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流动影响较大.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

    缝洞型油藏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及敏感性分析

    张如杰陈利新乐平肖云...
    460-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场实例,分析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结果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远端低能型、渗流屏障型和近端小储集体型3类模式,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均可有效动用远端储集体,提高采出程度,渗流屏障型增油效果最优;近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远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后的注水难易程度;注水过程的交换指数大于生产过程的交换指数,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效;裂缝闭合压力越小,应力敏感系数越小,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越早,累计产液量越高.

    哈拉哈塘油田缝洞型油藏高压扩容注水注采动态注水模式敏感性流体交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