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郝国忱

月刊

1008-0007

5658783

130021

长春市建设街83-2号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戏剧刊物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当代实验戏剧创作

    刘恩义孙嘉星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实验戏剧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它的涵盖面已经远远超过了小剧场的范畴,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戏剧文化的演出样式,它与传统戏剧有所区别又互为补充.可以说,中国实验戏剧运动的开展使戏剧文化建设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这种大胆、创新的自由探索精神,正是实验戏剧的审美追求与体现.只要处理得当,实验戏剧也能够实现宏大的戏剧内容.反思过去的创作,是为了使今后的创作走上一条更好的发展路径.

    实验戏剧创作技巧探索观演关系

    王国维与西方悲剧哲学、美学的东传

    龚刚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与叔本华的悲剧哲学,王国维对叔本华悲剧类型论的阐发,王国维的悲剧目的论及其悲剧观念之转变等三个方面,阐述王国维在清末民初对西方悲剧理论的引入,以及他对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的探讨,及其开风气之先的重要意义.

    王国维叔本华亚里士多德西方悲剧理论的引入

    关东文化视域下的吉林省舞剧创作

    杜兆彤陈南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东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魅力、极富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舞剧创作在关东文化视域的观照下,自新时期以来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同时,始终伴随着在中国舞剧创作历程中建构吉林形象的文化使命.关东文化视域下的吉林省舞剧创作通过对"黑土美学"的文化意蕴抒写,对"自然信仰"的生命形态开掘和对革命英雄与当代奋斗者的多重维度表达,体现了吉林省舞剧创作的文化诉求和艺术价值追求.

    关东文化吉林省舞剧创作多维度表达

    颂丝路精神 扬大国风光——原创筝乐剧《丝路筝途》的戏剧建构

    陈红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创跨界融合筝乐剧《丝路筝途》于2018年11月22日晚在西安人民剧院首演,该剧取材于盛唐时期使节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以筝乐为叙事核心,表达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丝路精神.本文以戏剧建构为研究视角,从以下三方面对原创筝乐剧《丝路筝途》进行评介:筑梦、圆梦:戏剧结构的起承转合;深远、高雅:戏剧场景的丰富多元;传统、现代:戏剧表演的综合表达.

    丝路精神筝乐剧《丝路筝途》戏剧性

    1996-2022:马林斯基剧院三版歌剧《奥赛罗》的审美嬗变

    陈静竞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经博伊托脚本改编和威尔第谱曲之后,成为歌剧舞台上一部极富挑战性的经典.作为世界顶级芭蕾舞剧和歌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历来对威尔第的歌剧经典青睐有加.1887年《奥赛罗》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之后,同年11月便来到圣彼得堡演出.一个多世纪以后,1996年歌剧导演尤里·亚历山德罗夫在马林斯基剧院根据19世纪版本排演了《奥赛罗》;2007年,年轻的歌剧导演瓦西里·巴尔哈托夫贡献了 一部全新版本;2022年,米哈伊尔·斯米尔洛夫复排和创新了 1996年的版本.可以说,这26年间,每一次《奥赛罗》舞台版本的演变,都更新着威尔第音乐动机的呈现形式,都代表着俄罗斯不同时期的政治叙事和审美取向.

    歌剧《奥赛罗》音乐动机无终旋律审美风格嬗变

    艺术的突围:京剧《红高粱》的戏剧化改编与舞台演绎

    刘会轻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红高粱》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舞台上以红高粱为意象贯串全剧,将原作中九儿和十八刀的爱恨情仇加以提炼,作为戏剧主线,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用鲜血和生命对抗侵略者的英勇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张扬了自由的民族生命力和悲壮之美.此剧从意象的延续、故事的讲述、人物的塑造三个方面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为传统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优秀范例.

    《红高粱》京剧艺术艺术改编"守正创新"

    爱与美的赞歌:歌剧《边城》的"诗画"美学

    陈艳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剧《边城》以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再现了原著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如诗"的音乐语言,"如画"的舞美设计,以文学互文的剧情、符号意象的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独特的悲剧美学.这种悲剧美学不仅触动了观众的情感,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实现了人性美和悲剧美的辩证统一的同时,展现出"由悲而美"的崇高主题.

    歌剧《边城》互文符号意向跨界融合

    老故事的新表达——民族舞剧《英雄儿女》共情情境的再创作

    宁杭玲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舞剧《英雄儿女》跳出了既往献礼作品程式化和模式化的表演窠臼,通过再创作、再塑造、再营造和再激发等多个层面的艺术加工,对电影故事进行了戏剧重构.这种重构不仅保留了电影中的经典元素,还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赋予了故事更为生动的呈现.它通过独特的舞蹈和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以王成、王芳兄妹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成功构建了 一个真实感人的历史情境,塑造了英雄儿女的英勇形象和家国情怀,为当代观众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历史借鉴.

    民族舞剧《英雄儿女》情境舞剧戏剧重构

    试论民族歌剧《英·雄》的戏剧美学

    谭敏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歌剧《英·雄》这部传统与现代相交织,民族与西方相结合,充满独特审美追求的艺术作品,以"革命故事+青春爱恋+歌剧表现"的新颖形式,为中国革命民族歌剧的编创开辟了崭新的借鉴与探索之路.本文即以该剧戏剧及音乐表达的多样性展开论述,从音乐的戏剧性、民族性和剧本的文学性等方面,由点及面地分析其革命英雄原型与当代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

    民族歌剧《英·雄》革命故事青春爱情原型融合

    数字技术赋能戏曲传播——以抖音官方账号"戏犹记"为例

    王茸茸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机制扩大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力,让其重获生机与活力,是传统戏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抖音官方账号"戏犹记"推出的戏曲短视频为研究案例,深入分析戏曲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和传播特点,指出戏曲短视频在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让新媒体数字技术更好地为传统戏曲创新赋能,使其在保留传统戏曲文化根脉的基础上,激发戏曲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以期实现有效"引流"与广泛传播.

    抖音"戏犹记"短视频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