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郝国忱

月刊

1008-0007

5658783

130021

长春市建设街83-2号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戏剧刊物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越现实:杨林戏剧创作理念研究

    王政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林的戏剧创作类型多样,题材广泛,先后创作了话剧《红旗渠》《兵团》、豫剧《常香玉》《女婿》、京剧《霸王别姬》《突围·大别山》、吕剧《百姓书记》、淮剧《浦东人家》、沪剧《敦煌女儿》等,呈现出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杨林在剧作中融入了他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当下社会的现实思考,体现了他对创作、对戏剧、对人性、对自我的本质尊重,彰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批判意识.

    杨林戏剧创作现实题材人物塑造

    探索人间正道——黄梅戏《太阳山上》戏曲化创作思维的成功

    曾荣玲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梅戏《太阳山上》由小说改编成戏曲,这是一个符合文体创作规律的戏曲作品,为了戏曲化需要增加了两个人物,新增人物强化剧种特色,融进了矛盾线,深化了主题思想;故事结构中人物成长、矛盾激化、思想提升三路并进,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情势;二度创作高度戏曲化,剧种发展后继有人.

    戏曲思维新增角色逆转三路并举以老带新

    斯特林堡以来的现代"室内剧"观

    李宁宁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7年,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创作了自己的"室内剧四部曲",分别是《烧毁的庭院》《鬼魂奏鸣曲》《雷电雨》和《塘鹅》.四部作品均以表现家庭生活,展现人物内部心理动机,剖析角色隐秘情感为特征.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室内剧"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形式,逐渐走入现代戏剧文学的视域之内.20世纪初以来,从北欧到苏联,诸多戏剧界人士对于"室内剧"的创作兴趣浓厚.在斯特林堡之后,阿菲诺干诺夫、基尔松奠定了苏联"室内剧"创作的基础,而导演塔伊洛夫则以"新现实主义"为基本戏剧原则,成立了自己的室内剧院——卡美尼剧院,使得"室内剧"获得了丰富的外在形式;及至20世纪末期,大量新型"室内剧院"涌现,为剧作家们提供了实践舞台,"室内剧"的创作和演出,为20世纪以后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经验.

    室内剧心理现实主义现代戏剧文学观演关系

    高腔剧种发展的艺术探索——以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为例

    伍文珺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剧高腔体系在保留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雅俗两途的文化品格.青春版·赣剧《红楼梦》的排演是对赣剧雅化路线的延续,该剧在剧本编写、舞台呈现、演员表演等方面既保留了古老剧种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精神,是江西省赣剧院与张曼君等主创对高腔剧种多向度发展的某种探索.同时也要警惕,不应让雅化成为赣剧高腔的唯一发展路径.

    赣剧高腔《红楼梦》雅俗两途时代精神

    以诗行文 以词抒情——扬剧《郑板桥》的诗意表达

    邱艳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新编古装扬剧《郑板桥》以郑燮的一生为蓝本,用十个不同人生阶段的郑板桥形象勾画出一个精神升华,由"本我"到"超我"人格构建的郑板桥.编剧巧妙运用主人公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通过三次作画,画其"三绝"——兰、竹、石,描绘了郑板桥大半生的情感生活、艺术经验以及宦海沉浮.该剧以诗行文,以词抒情,用充满诗情诗韵的人物塑造、剧本台词、舞台美术等,成功地呈现了郑板桥的复杂身份和多重角色,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韵味.

    扬剧《郑板桥》人物塑造诗意表达

    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合唱音乐与戏剧氛围塑造

    张璨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鲍里斯·戈杜诺夫》是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唯一完成的一部歌剧作品,也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歌剧作品之一.剧中有凄苦悲惨的俄罗斯农民阶层,也有性情乖戾的贵族阶层,将"混乱时期"俄罗斯人民的苦难描绘得鲜活动人.合唱音乐是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中的一大亮点,几乎完全为俄罗斯民众所服务.本文聚焦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中极具特色的合唱音乐,以合唱音乐对戏剧氛围的塑造为研究视角,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宣叙性合唱的安排构思;东正教钟声的渗透参与;"圣愚"角色的反复出现.

    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合唱音乐戏剧氛围

    中国朝鲜族传统戏剧文化保护与传播路径探析

    张晓曦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朝鲜族传统戏剧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本文分析了现代社会及文化全球化对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现代技术运用等多方面的保护与传播路径,特别关注学校与教育的角色以及数字化档案与在线资源的建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朝鲜族传统戏剧的持续传承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朝鲜族传统戏剧保护与传播社会参与现代技术

    形体剧《纸牌夜布鲁斯》:一次中西融合的跨文化演绎

    徐丽松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77剧场曾上演过一部根据田纳西·威廉斯的著名剧作《欲望号街车》改编的形体剧《纸牌夜布鲁斯》,这部表达方式新颖的形体剧用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展现了白兰琪在欲望与家庭危机中的沉沦.该剧通过形体叙事和舞蹈,对人性的欲望、挣扎和毁灭予以深刻的揭示.这次中西文化交流的尝试在中国舞台上获得了成功,为田纳西·威廉斯的作品注入了新的东方色彩.

    《纸牌夜布鲁斯》东方色彩《欲望号街车》融合

    简约空灵的意境 写意象征的呈现——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创新

    杨沁文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聂小倩与宁采臣》以其独到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展现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独特魅力.通过剧本、音乐、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和融合,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挖掘悲剧主题、塑造悲剧角色、设置悲剧情境以及提升悲剧审美,让观众更加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使得该剧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这种创新和尝试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也为观众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故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该剧成为西方舶来音乐剧与中国传统民间志怪小说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聂小倩与宁采臣》原创音乐剧民间志怪小说创新融合

    鲜血做墨 黑土壮阔——评话剧《黑土红雪》

    郭玲玲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剧《黑土红雪》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厚重的思辨性,为革命历史题材戏剧作品跳出窠臼,进行多元化表达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与借鉴,但前提是编剧和导演除了要有严肃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外,还要有对作品整体品质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态度和对生命个体与群体的真切体悟和把握,有全面的创作技术与技巧.

    《黑土红雪》现实主义戏剧思辨性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