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郝国忱

月刊

1008-0007

5658783

130021

长春市建设街83-2号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戏剧刊物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讴歌精神力量 塑造艺术形象——京剧现代戏编演漫议

    秦华生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剧具有编演现代戏的传统,20世纪初叶称之为"时事新剧""时装新戏",至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三并举"戏曲剧目方针时,才确定采用"现代戏"这一概念.近三十年京剧现代戏创作编演成绩斐然,亮点突出,但保留剧目、精品剧目较少,成功率相对较低,因此,笔者呼唤成功率相对较高的京剧现代戏的改编与移植.

    时事新剧时装新戏现代戏移植改编

    在时代精神与戏曲化的交汇点上——戏曲现代戏观察

    冯冬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现代戏在中国戏剧改良运动中诞生,并在人民革命的历程中成长壮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分别形成戏曲现代戏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繁盛期;发展到新世纪,戏曲现代戏已建构出相对成熟的戏曲形态,在戏曲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上取得诸多开拓性成就.在新时代,面临新的文化生态,戏曲现代戏创作遇到许多新问题.考察百年来现代生活题材戏曲的发展轨迹,戏曲创作敏捷反映出时代要求,在努力表现时代精神和深入探索戏曲艺术表现力的交汇点实现完美结合,是戏曲现代戏走向成熟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代戏曲现代戏创作取得更大成就的最重要的途径.

    戏曲现代戏时代精神戏曲化表演程式典型人物

    话剧 一日三秋

    丁一滕
    16-44页

    悲剧与幽默交织——舞台剧《一日三秋》里的生活史诗

    丁文庆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台剧《一日三秋》嵌套延津流传三千年的志怪故事讲述了属于平凡人的心灵史诗.在延津人的世界里,笑话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背后隐藏着如何面对苦难的人生哲学.在这部作品中,导演丁一滕巧妙地运用了新程式的戏剧手法,融合经典与创新元素,打造出一个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主义的舞台世界.该剧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丰富的情节设置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以人物群像式的画卷叙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在世情百态中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映射出对故乡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一日三秋》新程式丁一滕

    戏剧构作与舞台空间的创新性探索——浅析舞台剧《一日三秋》的改编路径与审美构建

    徐婷婷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日三秋》的剧本改编用巧妙的戏剧创作手法将原著搬上舞台,呈现出兼具中国文化底蕴和现代演出风格的艺术气质.剧目通过戏剧构作别有新意的创作手法和极具视觉元素的现代舞美设计,完成了从小说到戏剧的文本改编及其演出审美的系统构建.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实现了舞台空间的创新性设计,深化了作品层次,丰富了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剧体验.

    《一日三秋》改编路径戏剧构作审美构建

    话剧《一日三秋》跨界融合的演出探索

    张茈文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剧《一日三秋》系由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由鼓楼西戏剧制作,以新颖的合作方式令作品实现了从文学到戏剧的转变.该话剧邀请了话剧界、戏曲界、舞蹈界、影视界和原创音乐人等众多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跨界合作,以"新程式"的创作理念探索戏剧跨界融合的演出之路,为其他舞台艺术提供参考.以笑话演人生血泪的哲思和"延津宇宙"文艺观念的提出,体现了戏剧人在文艺理论方面的不断探索.

    话剧《一日三秋》跨界舞台艺术

    另一种进路:国剧运动源流考辨

    徐珺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戏剧史中,国剧运动曾有"发动于新月社活动"一说,实则并非如此,国剧运动是中华戏剧改进社发动的.国剧运动的思想源头是爱尔兰国剧运动,其实践发源为清华的学生演剧.他们延续着《新青年》新旧剧论争中宋春舫的戏剧改良观,以实验的小剧院精神开拓现代的、写意的话剧之路,其流变为北京艺专戏剧系时期、北平小剧院时期、河北定县大众化戏剧实验时期和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时期,他们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戏剧艺术,再造现代"写意性",最终都成为终身服务于戏剧教育的学者,为话剧的民族化开源.

    国剧运动学生演剧新旧戏剧论争民族化

    东北现代戏剧的红色血脉——以塞克戏剧创作和活动为例

    何爽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塞克是东北现代重要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始终"与时代共痛痒",表现着最火热的时代浪潮和最强烈的战斗精神,充满着"殷红的血"与"突进的力",拥有着朴素鲜明的阶级意识和粗放豪迈的革命情怀.塞克倡导"人民大众的戏剧运动",将戏剧演出作为最直接、最广泛的动员民众抗日的武器,紧密服务于当时的革命事业和政治任务,这一艺术底色根源于五四及延安文艺思想的红色底蕴.

    塞克东北戏剧人民性

    古典戏曲语境下的神话形象及镶嵌其间的神话元素初探——以邹山《双星图》传奇为例

    李进宁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神话发展的历时性而言,古典戏曲中的神话故事是我国神话发展的延续与拓展.从神话发展演变的本质来看,古典戏曲中的神话是在摆脱神圣化、娱神化的基础上沿着社会化、民俗化以及功利性与娱乐性的方向发展,邹山《双星图》传奇剧即是典型个案.剧作在塑造了牛郎织女二星神爱情故事的同时,还展演了英雄神话精卫填海、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发明创造神话嫘祖治蚕以及王良、造夫、文昌星、武曲星等神话故事和神话形象.古典戏曲借鉴远古神话固有的神话因子,并直录或改造神话部分内容之后,移位于戏文中就具有了新的生存环境和故事情节.从而在戏曲展演中建立新的神话话语体系,吸收更多的神话元素,推动戏曲在各个阶层都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和话语范式.因此,古典戏曲中的神话一直担负着凝聚民族力量、荟萃民族精神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历史重任.

    牛郎织女星辰神话神话戏神话形象

    中国傩戏传承与保护多维视角研究

    潘贵民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国傩戏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是传承、保护和发扬这种古老戏剧艺术的重要抓手.有别于从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传统角度进行分析,从国家政策、学术交流、对外交往等层面对中国傩戏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等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是推动中国傩戏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呈现中国傩戏传承与保护的多维研究视角,为构建中国傩戏传承与保护研究体系贡献力量.

    中国傩戏传承与保护多维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