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郝国忱

月刊

1008-0007

5658783

130021

长春市建设街83-2号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戏剧刊物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1世纪约恩·福瑟戏剧研究述评

    孔瑞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荣获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纵观21世纪以来的国内外对其的研究,国外福瑟演剧研究体现为舞台含混美学与现象学阐释视域,剧本研究关注简约艺术与深刻哲思的和谐,互文性和接受研究有益于理解福瑟戏剧传承及其在西方戏剧史的地位.国内福瑟研究始于21世纪初的戏剧译介、搬演及剧评,研究视域与国外成果形成借鉴创新与互释合契.国内研究可关注福瑟新作,拓展跨媒介等前沿理论视域,中西文艺美学互鉴视域可成为国内研究特色.

    约恩·福瑟戏剧述评

    戏剧情境剧场下斯特林堡"梦剧"创作的美学特质

    王霞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瑞典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作为当代"表现主义之父",在生命后期创作的三部曲《通往大马士革之路》《一出梦的戏剧》和《鬼魂奏鸣曲》以独一无二的"梦剧"风格享誉至今.以戏剧情境的三个重要元素为基点,将剧作置于表现主义美学的视域中,加以横向的时间流动比较及纵向的具体剧作文本分析,在梦境与现实的倒置、主体与客体的共识、创造与表现的重构中图解精神时空、自我意志与动态生命,剖析剧作家与笔下人物的生死依存命运观与抗争性的存在意识.

    斯特林堡梦剧精神时空自我意志动态生命

    试析尤金·奥尼尔《月照不幸人》中杰姆的俄狄浦斯情结

    程琛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尤金·奥尼尔《月照不幸人》中的小杰姆斯·蒂龙渴望得到母亲关怀的同时又蕴含着对母亲的亵渎,这一自我矛盾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延续到十一年后的《月照不幸人》,始终无法消弭.杰姆的自我矛盾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又在忏悔什么?这一切都指向了杰姆隐秘的内心世界.研究运用戏剧情境法和精神分析法,比较两部剧作中的杰姆与其生活原型,剖析杰姆身上俄狄浦斯情结的建立、破坏、重塑、消退.杰姆的自我矛盾是俄狄浦斯情结被加强的结果,而这也形成了无意识罪恶感,在"自我压抑"与"内部弑亲"失败后,杰姆与乔茜重构起一段俄狄浦斯关系,并使情结得以消退.

    尤金·奥尼尔《月照不幸人》小杰姆斯·蒂龙俄狄浦斯情结

    蒲州梆子与秦腔及山陕地区诸剧种关系的研究

    陈强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腔历史悠久,在秦地产生后,流布中国北方各地.世人对于秦腔的称谓模糊不清,包括山陕本地的研究者也说法不一.剧种名称同时具有稳定性和流变性的特点,由于受秦地的影响,山陕域外称山陕梆子腔为秦腔,而本土山陕地区,则以不同地域称谓梆子腔,但因其固有的内在联系和历史渊源,不易为域外人通解,久之便成为学术上的一桩疑案.通过对蒲州梆子与秦腔的关系和称谓,以及山陕地区梆子腔剧种与蒲州梆子、秦腔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作出释疑和解答,从而为今后的研究疏通道路.

    蒲州梆子秦腔山陕地区诸剧种

    创新如旧,旧中有新:福星楚剧团现代戏的创作特征及启示

    丁芳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星楚剧团以《人在福中》《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代表的现代戏广受大众喜爱."创新如旧,旧中有新",是它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在题材上,福星楚剧团的现代戏选择的是传统戏曲最擅长的家庭矛盾,如婚变、养老等,同时又强化主题的现代性、普遍性.在舞台呈现上,福星楚剧团的现代戏善于运用传统戏曲平铺直叙的线性叙事与"楼上起楼"、层层蓄势的手法,但摒弃了巧合、误会等传统手法对根本性矛盾的消解.避免大制作,场景设置集中而经济,同样是其不容忽视的优点.

    福星楚剧团现代戏《人在福中》《可怜天下父母心》

    最美城市烟火气:评话剧《三街两巷》

    曹庆华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创话剧《三街两巷》以南宁市历史文化街区"三街两巷"为背景,将叙事重点落在普通人物身上,展现了南宁老街人与人、人与街区的深厚情感;运用南普(南宁普通话),以及独特的喜剧技巧,在表现戏剧人物幽默品质的同时,也在轻喜剧风格中演绎世间的人情冷暖;注重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的矛盾,随着矛盾的逐步化解,戏剧的主题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话剧《三街两巷》正是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创作,演绎出了城市中最美的"烟火气",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南宁的城市文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生动地展现了南宁人民在这座开放包容的南国绿城中,向上、乐观、积极、坚强的性格.

    三街两巷南宁轻喜剧话剧

    时代精神与文化变迁的写照——浅析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的人物塑造

    时爽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从时代背景出发构建了 一位独立自主的新时代知识女性形象,将历史感与现代性完美融合.通过分析角色的情感层次以及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结合立体饱满的舞台形象,明悉其在歌剧中的艺术定位及人物特质,同时探讨其对于中国现代歌剧人物塑造的贡献,以及这一成功塑造如何影响观众对角色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歌剧《再别康桥》林徽因角色分析人物塑造

    当代红色歌剧的基因传承与舞台表达

    李雪茹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老一辈革命艺术家以原创精神开启了歌剧民族化、大众化的发展历程,他们以出色的艺术才华和神圣的使命感,创作出《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经典红色歌剧,这些红色歌剧激励了 一代又一代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文艺工作者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用真心、真情创作出《同心结》《银杏树下》《三把锁》《红船》等一批优秀红色歌剧.这些红色歌剧以新时代的创作视角,传承着歌剧艺术为民族、为大众的先进文化基因,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以丰富的舞台技术,精良的音乐制作水准,使歌剧舞台表达不断创新,并使当代红色歌剧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当代红色歌剧基因传承舞台表达

    杂乱成章——《福尔蒂旅店》

    131-132页

    历史回音——《美丽的邪恶事物》

    132-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