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新解读《活着》的生存哲学

    曹丽丽曹玲玲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华寄予《活着》中的生存哲学,不是让人们在极端境遇中去无奈地苟且偷生,也不是让人们在具有悲剧意味的生活中“出世”般超然,而是直面人最本真的生存状态,在艰难中学会忍耐,在忍耐中学会坚强,在坚强中学会微笑。

    《活着》生存哲学忍耐坚强微笑

    王安忆笔下女性世界探究

    张海燕
    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安忆是中国现代重要女性作家,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世界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作品中的女性世界更是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本文就王安忆女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及其婚恋观进行分析。

    王安忆女性世界婚恋观

    论嵇康四言诗的赋化倾向

    王妍思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嵇康是继曹操之后的又一位四言大家。他的四言诗既注重对前代四言诗的历史性继承,同时也与“赋”这种体裁联系紧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嵇康四言诗赋化

    当爱已成往事--《伤逝》中关于现代婚姻的文学探讨

    王丹
    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逝》是鲁迅作品中唯一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本文通过对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探讨,追寻小说对现代爱情婚姻的警示意义。

    《伤逝》婚姻警示

    语境转换中美狄亚形象的嬗变--从希腊神话、欧里庇得斯到沃尔夫

    张梦瑶
    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狄亚形象展现了女子遭弃复仇的母题。本文以希腊神话“金羊毛”、欧里庇得斯戏剧《美狄亚》以及克里斯特·沃尔夫小说《美狄亚·声音》为例,浅析在不同语境中美狄亚形象的嬗变,并说明其变化符合作品产生时代的主观和现实需求。

    美狄亚母题语境转换形象嬗变

    善和爱的奏鸣曲--秦文君《女生贾梅全传》简论

    姚远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文君的系列校园小说受到少年读者的青睐,与其作品主题思想和文本特点密不可分,本文对其作品《女生贾梅全传》进行分析,揭示其少儿视角、对真与善的弘扬等写作特点。

    秦文君《女生贾梅全传》少儿视角成人世界

    风尘侠女--从羊脂球到金陵十三钗

    周立栋
    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大文豪莫泊桑笔下的妓女羊脂球在困境中仍能以商量和爱去拯救那些对自己带有蔑视虚伪堕落的资产政客、伪善的宗教代表者,也借此批判了整个法国在战争下错乱的人性。而旅美当代作家严歌苓笔下以赵玉墨为代表的十三位秦淮河妓女以身拯救唱诗班少女的故事来阐释妓女与处女的对比来追问人性的高贵与低贱。中西方不同的妓女形象以不同的故事来批判现实与诉说人性的故事。

    妓女困境人性批判拯救

    论横光利一的新感觉小说《苍蝇》

    朱捷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苍蝇》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一部早期作品,也是他尝试新感觉派写作手法的一部实验小说。这部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评价至今仍是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部动人心魄,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其价值毋庸置疑。本文以“车夫”这一人物为切入点,通过“苍蝇”与人的对比,来解析作品的象征意义,并通过分析电影和摄影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来探讨作品中横光利一如何运用新感觉写作手法来阐述这一象征意义。

    《苍蝇》对比命运

    论《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数字的耦合意蕴

    荆慧对
    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罗曼司大师纳撒尼尔·霍桑在19世纪50年代迎来了在美国文坛上的春天,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经典巨著。他的第二部罗曼司《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以莫尔和潘钦两个家族的宅基地为故事发展的主线,讲述了两个家族子孙不得不承载了祖先们罪恶所带来的隐形创伤的故事。在小说中,霍桑结合自身阅历巧用数字丰富文章的内容,字里行间与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通过探索小说中数字的奥秘来挖掘霍桑的写作动机和他所表达的社会与人文关怀。

    纳撒尼尔·霍桑《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罗曼司

    撕碎客观现场的童真试验--再读残雪《山上的小屋》

    杨梦皎
    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雪早期作品《山上的小屋》里大量动作和言语通过背后锐利的意义碎片,对历史、生活等客观现场的方方面面进行撕扯和拼凑,残雪的作品始终存在于心灵和外物的互动关系中而非是纯主观的意识衍生物。她不惮以最大的恶意重构世界,也来自试验式创作的游戏动机,造成了一系列试验性的新颖结构,残雪的小说因此成为拒绝成长和被规训的扩展。

    《山上的小屋》客观现场试验拒绝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