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

    沙梦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分析《简·爱》中不同成长阶段下,简·爱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的意识,并认为小说通过描绘她敢于反抗社会压迫、努力追寻个人幸福、以及勇于反叛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在当时社会转型期,资产阶级的知识女性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于解放妇女的强烈呼吁。

    《简·爱》女性主义妇女解放平等

    生命·向往·文化人格--论铁凝小说《孕妇和牛》的精神指向

    朱音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求文学的精神高度始终是小说创作的意旨之一。在《孕妇和牛》中,铁凝以平凡的生活小场景为基本切入点,采用全知视角和细致写实的笔触,还原了一个毫无知识背景的怀孕的农村妇女摹写石碑字的真实场面,显示出对人性的关怀与思考。本文将从生命意识的审视、向往中的精神追求以及文化人格的苏醒三方面入手,剖析铁凝小说蕴含的独特的精神指向。

    铁凝生命意识向往文化人格精神指向

    “不羁放纵爱自由”的背后--浅析嵇康四言诗中“水”、“风”意象映射的人格侧面

    吴宁卉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风”意象在嵇康的四言诗中反复出现,以此可以管窥嵇康的人格侧面:对自由的追求、对知己的渴慕。但自由和知己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嵇康的自由,是一种想要打破现实生活对他理想的束缚的相对自由。自由的深处,其实是对理想人格执著追求与倔强坚守。

    嵇康四言诗水意向风意象自由理想人格

    《诺桑觉寺》与《堂吉诃德》的艺术手法比较

    杜婧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在他的小说《堂吉诃德》中巧妙地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将荒诞与真实相融合,让并不完美的主人公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此外还运用戏拟的手法,嘲讽已经不合时宜的骑士小说。这些特点在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诺桑觉寺》中同样也有体现。本文旨在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两部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的相似之处。

    反讽戏拟骑士小说哥特小说

    小说《A & P》中的空白艺术

    吕晏敏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A&P中的空白艺术被约翰·厄普代克运用得出神入化。作者分别通过设置叙事角度、背景、情节、人物心理、故事结局等方面的空白,使其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并使得读者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想象力充分被调动了起来感受着它的美感。

    《A&P》空白艺术

    世间最动人的情诗--浅析《离思》

    郭翔翊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稹的《离思》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诗人和妻子韦丛之间的深情厚意。这首诗和任何爱情诗相比,都有它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这首诗堪称世间最动人的情诗。

    元稹《离思》古典爱情诗审美意义

    浅析王蒙意识流小说中的心理时间

    张悦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柏格森创立了心理时间说,为意识流小说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新时期,王蒙在其小说中进行意识流心理时间发展的新探索,运用心理时间叙事,使人物更加真实,更加饱满。本文主要探讨王蒙在其意识流小说中对心理时间理论的运用与创新。并简单分析了他如此运用的原因。

    心理时间王蒙意识流小说

    悲剧命运下的阿喀琉斯

    周阳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悲剧是美学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自古希腊酒神祭祀伊始便进入人的生活,尤其是三大戏剧家的悲剧创作及其他为悲剧理论学说提供了条件。对悲剧的系统研究肇始于亚里士多德,其后不乏有大家涌现,悲剧理论蔚为大观。悲剧研究中,命运悲剧是一个重要话题,它体现出对命运的抗争,也表现对自我的审视,增强了对生命的体验。阿喀琉斯作为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其命运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拟对该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其意义作简要论述。

    命运悲剧阿喀琉斯生命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少林武功”

    李亚栋
    10-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庸武侠小说的武功世界异彩纷呈,本文仅就“少林武功”在金庸小说中的体现作一系统整理。分为内功、拳法、指法、擒拿手法、腿功、剑法、刀法、秘籍八个类别。

    金庸武侠小说“少林武功”

    被推上审判台的卡夫卡之“父”

    王伟丽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到卡夫卡,父子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结,父亲对卡夫卡整个人生的影响以及贯穿卡夫卡创作的由具象到抽象的一种父亲(上帝)形象,都让人在试图了解卡夫卡的时候难以跨过其性格暴躁的父亲赫尔曼。然而父亲到底是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这个被自己的儿子推上审判台的父亲,是否真的给自己的儿子判了死刑呢?本文从卡夫卡笔下“父亲”形象的实质内涵和卡夫卡自身的性格缺陷来分析父亲对卡夫卡的影响和父亲本身的无辜。

    卡夫卡性格缺陷“父亲”形象赫尔曼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