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与残疾儿共生中的过程礼仪--论大江健三郎《自缢于雨树下的男人》

    王丽华
    25-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残疾儿共生的主题是大江文学重要的题材之一,尤其在残疾儿出生后到一九八三年《新人呵,醒来吧》为止的二十年间,大江笔耕不辍,在文学中探索能突破父子共生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瓶颈与障碍的方法。短篇集《倾听雨树的女人们》收录的《自缢于雨树下的男人》中,更是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描写了不惑之年的父亲为了超越与残疾儿共生过程中遭遇的危机而经历的“过程礼仪”。其中,“雨树”的隐喻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雨树隐喻共生死亡过程礼仪

    Ермаков и его роман знак звера

    вАН Сяоцзюанъ
    27-29页

    无尽循环中的“我”--试论《阿拉比》中少年“我”的精神瘫痪

    赵怿李
    3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书写了都柏林的瘫痪状态,其第三篇小说《阿拉比》中的少年“我”的爱情幻灭看似是因为冷漠无情的都柏林社会所造成,而细读文本,则发现即使是天真的少年也深陷于“精神瘫痪”之中。本文将主要以主经典弗洛伊德精神分心理论兼以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埃里希·弗罗姆的观点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论证少年“我”试图用对“曼根姐姐”神圣的爱情解放自我被压抑的自由和爱欲,但最终绝望地走向了“精神瘫痪”的统治-反抗-统治的循环和轮回之中。

    阿拉比精神瘫痪自恋爱欲自由

    解读李清照词中表“梳妆”义的意象内涵转变

    卞卡蔡如茜
    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论述了李清照前后时期词中表“梳妆”义的意象内涵转变,着重表达出后期的痛苦对李清照的激发作用。尽管痛苦使她日渐消瘦,憔悴难堪,但是痛苦所造成的异于常人的敏感、高于常人的感触,开启了她对诗词创作的另一个世界,使她成为宋代词坛杰出的女诗词作家。

    李清照梳头转变

    论祥林嫂与曹七巧的女性形象对比

    王晓晨
    3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样具有母亲的形象,祥林嫂和曹七巧却有着不一样的母性。祥林嫂身上散发出人类最原始的母性,是人们歌颂和赞扬的善良的母亲;而曹七巧暴露出的是一个父权化身的母亲,她带着母性中负面的“恶”的因素。她们都是牺牲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形象。从“五四”时期到四十年代,母性的叙述视角发生了明显的变迁。

    祥林嫂曹七巧父权母性

    A Study of the Loss of Masculinity in Hemingway’s Novels on Worldwide War I

    邹理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Hemingway has two novels about the First World War, namely, The Sun Also Rises and A Farewell to Arms. For a long time, critics have noted that Hemingway’s hero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masculinities. However, the male characters’memories of body trauma in the war have psy-chologically or biologically castrated them and deprived them of masculinity. This essay, through close text analysis, investigates Hemingway heroes’loss of masculinity from the following two perspectives: the loss of social power and the male-gaze of the male’s body. This essay concluded that, the“code hero”in Hemingway’s novels on Worldwide War I, particularly in The Sun Also Rises (SAR) and A Farewell to Arms (AFTA) is only masculine on the sur-face.

    《明智之事》中的浪漫幻灭

    张凤
    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智之事》是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通过对财富与婚姻关系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浪漫情怀不再的无尽感伤与失落,从而揭示了美国爵士时代年轻人无可逃遁的理想与情感幻灭。

    菲茨杰拉德理想主义浪漫幻灭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析《小妇人》中乔的婚姻选择

    魏萍
    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小妇人》中的主人公乔,拒绝了劳里的真爱,而嫁给了年老穷困的巴尔教授。乔的这一违背常理的爱情婚姻抉择可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文中时代背景,从社会伦理道德、家庭道德教育和超验主义伦理思想三方面去解读。

    《小妇人》文学伦理学批评婚姻抉择

    《晏子春秋》幽默艺术研究

    李佩瑶
    37-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晏子春秋》是记录齐国贤相晏婴言行事迹的短篇故事集,幽默诙谐是其一以贯之的艺术风格。本文在对其幽默艺术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幽默文风的形成原因,并且从历史上晏子其人的行为方式、齐地风俗齐人性情以及《晏子春秋》特殊的编写成书过程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晏子春秋》幽默晏子多智尚怪的齐地风俗特殊的编写成书过程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

    常曦止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不起的盖兹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本小说不仅思想性比较强,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此,这本小说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好评。在杰拉尔茨的文学作品中美国所经历的过渡时期的特征得到了最大的反映。在思想意识方面,主人公形成道德面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梦。最后,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作为道德代言人,物的塑造和道德的意象这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小说中是如何生动而又具体的展现作者的道德观。

    道德观美国梦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