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母性缺失

    高溪
    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而言,浪漫而理想的爱情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为了追求她幻想中的完美爱情,爱玛对于自己的女儿贝尔黛却是漠视而无谓的态度,缺乏常人所有的母性关爱意识。本文将结合作品本身以及已有的福楼拜研究资料,就爱玛的母性缺失原因进行探讨。

    《包法利夫人》爱玛母性意识

    来自雪域高原的性灵美--读阿来藏地小说《孽缘》和《鱼》

    邹贤友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众多的诗文、小说里,阿来描绘了许多本真、善良且独特的藏族男女,他们的形象鲜明,给当代文学人物画册增添了异彩与瑰奇。《孽缘》和《鱼》是其中的两部文学精品,阿来用他深层的笔触为我们抒写了藏族男女本真、善良、鲜活的人性美。

    生命内核本真鲜活人性美

    简析19世纪法国文学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孙妍哲
    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其它国家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特别是19世纪的法国文学,充斥着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三种文学思潮,不同的创作风格使法国文坛成为自由创作的园地,文学大家辈出,这些文学家和文学作品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学,使中国的文学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19世纪法国文学思潮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法国19世纪的文化和社会现状,有利于探寻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根源。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试论余秋雨散文中的历史洞察

    戴昌茂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期散文创作中,余秋雨是个特殊的存在。这个作家的是是非非曾给文坛带来了空前的热闹。他的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新世纪中国散文新的收获,因此,从《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到《行者无疆》的出版,每一次都有强烈的反响。虽然其本人的散文创作在所处的时代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褒贬不一,但他的散文作品无疑是杰出的文体范本。值得注意的是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历史洞察更是他散文的点睛之笔。

    余秋雨散文历史洞察

    Disillusionment of British Colonists

    王琦
    17-17页

    《印度之行》罗尼反殖民主义英国殖民者的幻灭

    漫谈鲁迅《雪》的意象与内蕴

    马韬
    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诗《雪》是鲁迅的优秀代表作之一。本文以《雪》中的雨、南方瑞雪、朔方飞雪等三种意象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鲁迅对生命的感悟和人格层次的追求,又从结构、语言等方面对《雪》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生命感悟人格追求结构语言

    父亲种下的一朵恶之花--浅论《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父亲对爱米丽的影响

    王诗艺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历来有多种解读方法,而评论家们大多认为《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述了女性对父权制社会进行的反抗,反映了父权制思想的瓦解。本文认为,爱米丽的所作所为,相反地,恰恰是受到了她那个典型的代表南方传统父权社会的父亲的影响,表现出的是对父权的一种继承。可以说,爱米丽就是其父亲手种下的一朵恶之花。

    女性主义父权父亲影响悲剧

    浅析吴承恩《西游记》中的道德美

    唐甜
    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名著中之一,也是人们家喻户晓的一部神魔小说,在明清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一直受到历代老百姓的喜爱。究其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道德美的观点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中心,而吴承恩的这部小说借助巧妙的想象、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具有神奇本领的人物,阐述了人间的道德美,塑造了一个道德世界,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顺应了社会潮流。本文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其美学上的意义,险恶乱世中奏响道德美之歌,天地之间开出道德美之花。

    《西游记》道德美道德

    浅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

    孟晶晶
    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安娜·卡列尼娜是敢于需求解放及渴望爱情的贵族妇女的典范代表,与此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且复杂令人心痛的悲剧形象。文章主要是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对其整个人物形象以及社会背景进行了剖析。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

    矿工:被边缘化的“隐形人”

    刘亚梦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关于煤矿工人的主要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对矿工家庭生活的描写反映出煤矿工人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边缘化地位。本文试图以小说中煤矿工人莫雷尔为研究对象,从莫雷尔的矿工职业,夫妻关系以及父子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莫雷尔作为矿工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揭示小说中人性异化,家庭关系异化的本质。

    《儿子与情人》矿工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