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见死不救入刑

    李夏楠李伟光
    328-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见死不救”的现象屡禁不止,见死不救的问题不断被社会各界人士提及,很多学者曾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时建议通过制定见死不救罪,来惩治见死不救的行为。我国的专家学者结合我国实践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分析见死不救行为的成因和解决对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并在学术上取得丰硕成果。外国关于见死不救罪的探讨和实践也为我国惩治见死不救行为提供了有利借鉴。

    见死不救社会契约不特定关系不作为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闫静
    329-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许多国家已有较完备的立法,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它是我国第一个正式以强制保险命名的险种,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在分析我国现阶段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建议。

    强制保险交强险直接求偿权

    食品安全犯罪若干司法疑难问题解析

    王家瑞
    330-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安全犯罪中的“生产者”、“销售者”不仅指狭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而应概括理解为生产经营者即应将加工者、运输者、贮存者纳入其中;在食品安全犯罪单位犯罪方面,无证经营的食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可以作为食品安全犯罪的主体,但不能以单位犯罪对其进行定罪处罚。

    食品安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司法认定

    浅析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刘张琪侯雪璟
    33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公民法治意识的逐步强化,人们越来越注重依法维权,这就对作为服务者、管理者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行政机关的每一项决策,每一个行为都会对人民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行政行为实施之前的决策过程也应在法治的轨道中运行,做到实质的和形式的合法,以保障依法行政的真正实现,建设法治国家。

    行政决策合法性行政行为事前过滤

    浅析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机制

    胡丽均
    33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首次明确规定财产刑执行监督由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负责,这修正了我国财产刑执行监督工作的缺口。但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的规定过于概括化、原则化,没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以及相应的规范,因此必须完善立法,构建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加强外部配套措施的建设。

    财产刑执行检察权调查权

    浅析《物权法》第191条抵押物之处分

    杜蔚翔
    333-33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抵押权作为一种传统有力之债权担保方式,在世界各国民法制度设置中有悠久传统及重要影响。如何避免担保人擅自对抵押物作出有损抵押权的处分,如何保护交易安全。这些问题会就我国《物权法》第191条结合国外立法及本国现状在本文中予以阐述。本文所言之处分限于对抵押物法律上的处分,即对所有权的转移、限制或消灭从而使所有权发生变动的行为。

    抵押物处分法律效力

    我国民办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的实证分析与完善建议--以《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为研讨对象

    刘涛彭凯余灿
    334-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政部正式颁布《养老机构设立办法》并实施,填补民办养老机构部门规章的空白。该规章呈现出规范化和引导化的特点,体现政府进一步加强职能转变,积极构建“大社会,小政府”管理模式的努力。同时,也存在立法层级不够、缺乏相关保险条款、宣传手段滞后等不足之处,亟待于相关法律体系、准入细则、意外保险、社会宣传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民办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管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

    论善意取得

    陆柳梅
    337-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对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善意取得制度有所裨益。

    善意取得构成要件法律效果

    刍议网络视角下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岳锐洁生吉龙
    338-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与大学生的关系愈来愈紧密,网络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正面和负面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接着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相关实效性措施。

    网络大学生法律素质措施

    浅论如何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自由心证制度

    张广晶
    339-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心证是指用来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的证据的证明力有无及大小,法律不预先加以明确规定,而由裁判主体按照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并基于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自由判断,进而形成内心确信,以此对案件事实做出认定的活动。我国虽然没有在立法上确立自由心证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自由心证的适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为我国在立法上确立自由心证制度奠定了基础。

    自由心证制度刑事诉讼法必然性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