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青春为名”--“80后”文学的忧伤情结

    王少辉殷昱萌
    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观各大畅销书排行榜,“80后”青春文学的力量不容小觑。“80后”文学特征鲜明,在受到读者追捧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80后”曾被批评为“垮掉的一代”,所谓的“青春”、“忧伤”不过是物质极大丰富对比而生的精神空虚。但无病呻吟也好,寄情于文也罢,“80后”文学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本文试从“80后”文学中根深蒂固的忧伤情结入手,透过其外在表现挖掘出深层原因。

    “80后”文学青春文学忧伤情结

    《老学庵笔记》版本小叙

    孙春霞
    5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学庵笔记》是陆游所著的一本笔记小说,行文真实自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丰富的文学蕴含,在笔记史上也是不可忽视的佳作。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为了能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我们应先对其版本进行考证和校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老学庵笔记》版本陆游价值

    读《边城》浅谈“死亡”的价值

    张鑫张馨丹
    6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这是一部具有典型性的双层叙事结构的小说,以纯美的爱情故事和对生命的成长和消亡分别为小说的浅层和深层叙事结构,而在文章深层叙事结构中“死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剧了《边城》的悲剧色彩,本文旨在将“死亡”对《边城》和其他文学中的作用进行粗浅的探讨,由此能够正确的面对生命的存亡。

    《边城》死亡价值小说文学

    从李贺鬼神诗看其生死观

    张雪原
    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诗鬼”李贺的创作中,有91首提及鬼神,其数量之多值得探讨。通过对其鬼神诗创作渊源、意象、色彩等的分析,可以看出李贺思想的两个侧面:对鬼域充满了生的痛苦,死的恐惧;对仙界则是有着生的迷狂,死的憧憬。探其根源,是他不如意的现实生活的反映。

    李贺鬼神诗生死观

    斯嘉丽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

    陈明陈惠良
    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飘》这部小说是著名的美国女性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享誉世界的成名作,也是她的唯一一部作品。女性主义是19世纪就开始兴起的一项运动。《飘》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思嘉特的女性主义精神意识,斯嘉丽是一个勇敢、有反抗精神、有决断力、独立以及能力很强的女性,她展示给了我们一个与当时大多数女性不同的形象。她的决断力和反抗精神反映在她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设法拯救塔拉庄园的过程中。在本文之中,我主要介绍斯嘉丽在追求自己的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的女性主义精神,主要包括勇敢、有反抗精神、有牺牲精神、有决断力、坚强、有能力。这些精神是许多的男性都不具备的。她的这些精神彻底打破了当时社会被男性建构出来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精神斯嘉丽

    试论《诗经》“文王之德”中的孝道观

    杨学义
    63-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中有大量关于周文王的刻画,而周文王身上有很多“孝”及其由此生发出来的美德,这些都是构成“文王之德”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孝”在封建社会中的具体含义,结合《诗经》文本中对文王的具体描写,来阐释文王所表现出的孝道观。

    《诗经》文王之德孝道观

    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下的悲剧--论东西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影视改编

    胡笳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是著名作家东西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问世以后,被相继改编成电影《天上的恋人》和同名电视剧搬上荧屏,并分别获得成功。其成功的背后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立足于小说蓝本,分析其在改编中显现的优势和存在的限制,并进一步指出,其改编改变的只是表面的表达形式,而其深度内涵中的悲剧特色,则是始终如一的。

    《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形式悲剧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读《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

    陈烨
    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风筝的人》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友情故事,这本小说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的友情故事开始展开。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法角度,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解读阿米尔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看到由“本我”转向“自我”,最终在“超我”的作用下,使得阿米尔回归人性中的善良和纯真。

    精神分析法三重人格结构学说阿米尔

    忧郁的生命力--从批判“俄狄普斯情结”论哈姆莱特复仇的延宕心理

    曲天泽
    6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批判“俄狄普斯情结”入手,结合社会历史背景,通过分析哈姆莱特“延宕的王子”的形象,解读哈姆莱特复仇的延宕心理。

    哈姆莱特延宕性俄狄普斯情结

    《西游记》中的“女人劫”

    段融融
    6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艺术造诣高且影响深远。与其他三部名著相比,《西游记》以梦幻离奇见长,是中国浪漫主义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刻画了一批生动鲜明的神魔形象,他们形色各异,善恶有分,但都各具神通,在“魔”“道”之争中大放异彩,他们是《西游记》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游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