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写实小说对普通小人物的生存困境的勘探

    张洁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写实小说通过普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将笔触从典型人物的塑造转移到对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生存体验和生存状态的“毛绒绒”、“原生态”地叙写,展现的是各种各样的无悲剧发生的苦笑的人生历程。这种灰色系人生历程的产生,是主客观相互作用造成的。但在新写实小说作家那里,作品着力凸显主人公难以满足的欲望,难以提高的现实底层条件,而外在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往往成为主人公改变自身命运的关键,历史的、现实某一事件的发生都会潜移默化地给这些小人物带来深刻的影响。

    小人物生存困境欲望社会

    汉土两族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山泊与祝英台》和《拉仁布与奇门索》为例

    赵雅洁
    3-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族叙事诗《拉仁布与奇门索》被称为“土族的梁祝”。它同汉族民间故事《梁山泊与祝英台》一样是个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爱情悲剧。虽然这两部作品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它们仍然有不同。本文试从这两部作品入手,窥探两个不同的民族。

    爱情汉族土族梁祝《拉仁布与奇门索》

    蒙顶山茶唐宋诗词研究

    高柳笛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顶山茶是唐宋时期的名茶,在文人圈内早有佳评。本文选辑几位唐宋名人咏蒙顶山茶的诗词,详尽介绍其历史,逐句评点所含历史文化信息,从中窥探蒙顶山茶的真味及其茶文化的深厚文韵。

    蒙顶山茶文人诗歌

    假作真时真亦假:论《聊斋志异》中《念秧》的叙事策略

    杨华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聊斋志异》中《念秧》不算名篇,以前的研究者很少把该篇小说作为单独研究的对象。在人物塑造上,《念秧》并无值得称道的人物,但在叙事策略上,《念秧》的表现却独树一帜。不管是它对《史记》的模仿,还是双重故事的标新立异,或者层层递进的骗局设置以及叙事手法上的游刃有余都表现出《聊斋志异》叙事方面的最高标准。

    《聊斋志异》《念秧》叙事策略

    道德的困惑:曹禺戏剧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反思

    于杰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禺是怀着满腔热情思索着社会人生问题而开始他的戏剧创作的。他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社会和中国家庭,通过人物命运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进程,来引发人们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

    曹禺戏剧传统道德

    论童年经验对老舍创作的影响

    马韬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年生活的经验对一个人后天的性格、心理、习惯、爱好、价值取向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一个作家来说,这种影响很自然地会体现在其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影响对其创作视角的选择、创作观念、创作风格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老舍先生的作品出发,着重从平民视角、幽默意识、女性关怀等方面对老舍先生的创作进行分析与解剖,从整体上把握老舍先生的创作根基和底气要老舍的缺失性童年经验,以此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老舍先生的创作。

    童年经验人道主义情怀幽默女性意识

    破碎的时空诗性的宣泄--从时空叙事角度分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张丽君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是一门时空表现艺术,时间和空间是构成电影叙事的两个基本元素。香港导演王家卫在电影叙事上独有特色,影片不仅展示了电影艺术的时空特点,而且还通过时空艺术的不寻常展示,表现出影片主题的追求。王家卫电影中的时空观,从其物理时间的拼凑和碎片化状态到其想象时间的生命流动;从其狭小、封闭的真实影像到其不稳定、不确定的空间表意、隐喻性,表现出电影对于现代都市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当下都市生活状态的思考。

    时间空间生命流动隐喻性

    电影中暴力美学下的意识形态的在场和缺席

    杨光跃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意识形态机器”的电影,其文本中应该带有或隐蔽或明显的意识形态征候(即意识形态的在场),而有些文本却意外地出现了意识形态的缺席。这些充斥在电影文本中的暴力抽离了诸如现实语境、价值导向、道德责任等基本要素,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和意义指引,成为纯粹“美学”意义上的暴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是所有的暴力美学下的电影都是意识形态的缺席他们更多的还是或隐蔽或明显的表现着其意识形态的在场。

    电影暴力暴力美学意识形态

    A Simila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ought of Plato and Confucius on Social Hierarchy and Elitism

    杨馥遥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The spring-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 period of Chinese thoughts coincide strikingly with the thoughts of the Hel enic Age in the west. Plato and Confucius, the two outstanding seminal thinkers have shaped the philosophy of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s through some similar means and thoughts which definitely meet at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points. The highlight of the academic thesis lies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similarities be-tween Plato and Confucius especial y in terms of social hierarchy and elitism.

    《聊斋志异》中明伦理的儿童形象论

    王乐慧
    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孝与悌是道德修养的起点,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两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聊斋志异》其中有若干篇写到儿童孝悌内容,以奇幻的想象和多变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感人的孝悌儿童形象。

    《聊斋志异》孝悌儿童